|
养成文化 IDOL CULTURE “养成文化”是一个关于饭圈的研究。参与者构成中,75%的参与者学历为本科及以上,66%为单身。 饭圈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下面这些概念可以先了解一下: 对于养成文化的综合商业价值评分是三颗星,“社群聚合力”、“商业成长力”最为突出。 关于“养成文化”,有几个关键性发现: a. 文化渗透力:自己的爱豆自己站。养成文化的大众普及度低、好感度低,但关注度较高,参与形式整体以线上为主,预计未来文化向深度扩散较慢。 b. 自我实现力:和哥哥一起走花路吧。除了满足参与者缓解生活压力、消磨时间这种低层次的追求,16%的参与者表示获得了人生别样的体验,15%的参与者表示得到个人提升。 c. 商业成长力:追星等泛养成文化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从演出节目到各种应援及代言商品不一而足,偶像养成属于新兴模式。 现在商业已经受到很多粉丝的影响,偶像在决定商品代言时会去看粉丝的数量多少、讨论度多高,很多粉丝每天在微博做数据也是想让广告商看到偶像的价值。—— 养成站姐 d. 社会美誉力:Ball Ball私生饭住手。15%的受访者对养成文化抱有负面看法。确实有些追星行为会造成他人不便,也会给公众留下不良印象。 e. 自发传播力:救救孩子,一票也是情。67%的养成文化参与者会向他人安利自家偶像。 f. 社群聚合力:李涛,养成真的很严谨。绝大多数的养成文化参与者参加过讨论群、集体应援、线下聚会或舆论控评。 看养成类节目的过程中粉丝要干的事情很多,除了投票,还要有专业的摄影设备,去拍照录像并且发布到社交平台上面,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出去、帮他扩展人气。 —— 养成站姐 g. 消费促进力:真金白银不如zqsg。62%的消费者养成领域内月消费500元以下或无消费。消费类型中,偶像代言产品占比最高,其次是应援道具、演出/比赛。 |
原标题:年轻人爱什么?这份报告总结了13种典型的“青年文化”标签 / 编辑:烙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