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石磊 武云
谈及五年来新光所经历的种种,韦振杰这位当家人兴致勃勃。从最开始的定位, 到与品牌商的真诚合作,再到新光未来的发展前景,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已然出现。
2004年,广州百货业发生了几件大事。
其一,曾是广州百货业典范,全国最早的百货店之一的南方大厦,正式转型做数码产品。
其二,如今已是广州六大百货之一的新光百货开业。
南方大厦和新光百货的所在地,正是广州市的老城区。随着南方大厦的转型,这里当时已经没有百货店存活下来。南方都市报曾有文章直指这一现象,《难道老城区就容不下一家百货店?》,道出了不少百货人的疑惑。新光在此时介入,显得尤其大胆,也不被外界看好。
不被看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新光做地产出身,从地产到零售跨度极大,没有经验的新光能走出自己的路吗?时年仅30岁的新光(商业)总经理韦振杰在五年后的今天回首当年,“不少百货业人士,包括品牌商,都判定新光必死无疑。但是我觉得,不一定!”
如今,新光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经过三年的培育期,于2008年实现了收支平衡,更在金融危机余波未尽的2009年实现盈利,仅日前于11月27—29号举行的会员回馈日,新光便取得了超过三千万的业绩。
谈及五年来新光所经历的种种,韦振杰这位当家人兴致勃勃,从最开始的定位,到与品牌商的真诚合作,再到新光未来的发展前景,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已然出现。
“从商圈位置来看,新光距离上下九步行街仅六百米,仍然属于广州上下九商圈辐射范围;而且地处广州最老的城区,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如果新光在老商圈做传统百货,势必就如业内所判断的,必死无疑;如果按照所在老商圈的人口结构,新光的目标消费人群定位应该是40—50岁,慢慢地再变成50—60岁,但是这一人群的消费关注点不在百货,若果真如此定位,新光同样必死无疑。”
于是,韦振杰决定在老商圈里做时尚百货,将目光聚焦于年轻的潮流时尚女性。而要得到这些人的追捧,百货店必须引领消费,而不是迎合消费。但百货店该快几步呢?3步?还是2步? 2.5步?1.75步?太快不行,太慢也不行,需要经营者细细地感知,才能把握好度。
新光竭力打造多元化的广场,推出一系列城市广场推广活动,典型的如承办中国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极限运动顶级赛事;不定期的知名品牌商家的商业路演;选秀活动;明星见面会等等。5年的潜心经营之下,如今,新光已经成为“继天河城、王府井、广百以后广州第四家时尚百货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的青睐,如欧洲第一大零售商——家乐福落户广州首选新光。
实际上,家乐福等品牌的进入,无疑是品牌商对新光的肯定。不过,正如韦振杰所言,“最开始新光的招商并不是很顺利。有些品牌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但要补贴装修费,而且要求销售保底,当销售额达不到一定的数额时,就由百货店补足。”
韦振杰从最开始很清晰地知道“跟品牌商永远是合作关系”,并不断在与品牌商沟通时重申,“好比合伙做生意,品牌是大股东,新光是小股东。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让品牌商亏钱,只有当进场的品牌能赚到钱时,我的收益才有保证;要是品牌商撑不住撤场,或者达不到基本的盈亏线标准,那我就血本无归了。”
韦振杰的言谈举止间,总透着南方人特有的务实与真诚,“我希望哪一天新光做大了,我们与现有的品牌商还可以继续合作。但是在此之前,我需要品牌商的支持,更大的支持。在同等条件下,新光为品牌商创造更好的环境,也希望品牌商在这个基础上投入更多,大家携手共进。”
“实际上,如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百货同质化,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品牌同质化。”韦振杰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百货店更多地扮演了‘地主’的角色,不直接进行销售。“当一个交通便利的十字路口,聚集了3、4家,甚至5、6家百货店时,大家该怎么竞争,怎么区隔主力消费人群?进驻的品牌一样,卖的东西也一样,区别在于今天你做了促销,明天我再做,很容易就‘打’起来,一做促销就是‘血拼’。长期做下来,大家就会很疲惫。”
“连卡佛的买手制度为百货发展提出了一种方向。连卡佛的买手知道主力顾客群的需求,针对某些特有品牌、特定商品,采取定量、买断等方式,制造货品的稀缺性。这是它独有的东西,不但在附近其他商店买不到,可能在全亚洲、全世界数量有限,卖完了就没有了。别的百货店也就没办法竞争。”这应该是韦振杰理想中的百货形态,于是,他在新光也尝试朝这方面改进。
2个月之前,新光开了一个专题会,提出一个新概念,要回归原来的百货管理模式,按照自营模式管理别人的商品。“虽然货品是厂商的,但是我们要加强对他的管理,要把货品管理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每个百货店的定位不一样,可能新光的管理更加‘放肆’,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消费群需要什么;竞争品牌的商品有哪些,避免同质化竞争。这对目前的百货商业模式而言,应该是一种改变。”
“同时,新光还要尝试培育、扶植,甚至买断品牌。有些品牌产品量不一定大,但却能让我们的品类组合更有优势。尤其是买断品牌,若配合营运、推广应该能取得成效,因为这部分商品是特供、买断的,就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推广。比如,我们可以采购一些商品,专供会员消费,假设商品价格是300元,就150元限量供应会员消费。这样下来,慢慢就能形成区隔。”
韦振杰坦言,新光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并不太成熟。“新光是单店,如果我在广州有三家店,那么就可以尝试像刚才所说的一样,去做自营、联营,甚至品牌托管、代销。慢慢发展下来,我们应该能够找到更清晰的道路。虽然现在问题还没办法根本解决,但我坚信这是未来百货店的方向。”
就目前来说,新光能够做到的是,在形态上让“VIP概念”效果最大化。新光目前会员消费比例达到了65%,高于同业水平。韦振杰笑言,新光在广州百货业界首开的“会员回馈日”,创造了会员日只接待会员的范例;新光的VIP室更吸引了优秀同行的老总前来取经,“广百的老总还给我打电话,要来看新光的VIP室。因为新光拿最好的位置、最好的景观,比新光目前所处的百货层级要高的条件来做VIP室。”这与业内普遍的现状形成区隔,百货店寸土寸金,要拿出好的位置做不能直接盈利项目,对于经营者而言,需要胆识与魄力。
韦振杰的目标是,要让会员愿意到新光来,即便不消费,在休闲的时候也愿意到VIP室坐一坐。为此,他从最细微的地方着手,简单的一杯咖啡,不但比市价优惠不少,而且口味纯正。
“其实会员并不是贪图VIP室价格优惠的咖啡,更重要的是这个VIP室让她感觉自己在新光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享受到了真正的会员待遇。”韦振杰将照顾顾客,推进为“迁就”顾客,“别人都不迁就顾客,而我迁就顾客。那么,顾客反过来会依赖我们。要让顾客感觉,同样是消费,在新光得到的东西跟在别的地方不一样,感觉更好。
与VIP制相比,新光在连锁拓展方面显得有些“保守”。在韦振杰的日程中,与不少地方在谈项目,但现在还无法确定下一步棋该朝哪里走。“可以肯定的是,新光要扩张,要开新店,就一定是自有物业;当然也不排除采用收购的方式,整合旧有百货。”
“实际上,作为地产出身的百货,我们并不是为了做百货而做百货,反而有更多的选择,这个地方适合做百货店、超市,还是适合做写字楼、酒店,我们会通盘考虑。如果物业地理位置不合适,或者规模不够,那么可以考虑引入其他业态,这是新光的综合商业概念。”
“如果为了做百货而做百货,那么,做出来的百货会很相像。新光的百货理念糅合了很多地产的东西,地产业动辄资金流动以百万计数,而百货零售业可能几百、几千块就能做成一些工作;地产的管理相对粗放,而零售则需要从细节入手,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月、每一天的东西,都要明确,对管理、人员等方面都有要求;地价、房价近几年飞涨,但是百货零售业不可能出现这样情况,而是细水长流的。我们将地产与零售两种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这让新光在该大手笔的时候能大手笔,该抠的时候也能抠得很紧,这应该算是管理上的优势。”
对于新光来说,虽然目前相较广百、广州友谊等要稍逊一筹,但毫无疑问的是,新光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不能遇到困难就调整,摇摆不定,我希望,新光能够立足老城区,立足广州,立足华南,做出新光自己的特色,吸引来自更广泛区域的消费人群。”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将来应该会有更多的百货、写字楼让新光所在的老城区繁荣起来,这对于新光而言是好事。
韦振杰同时还负责了新光集团地产方面的一些项目,百货是韦振杰在地产事业中的重要一站,但绝不是终点站。在采访最后,他表示,未来将把更多的机会留给自己慢慢建立起来的年轻团队,让他们逐渐挑起新光百货的大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