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工厂里,一件外观精致印有知名品牌的手包,堆满了整整一货柜。他说今年这个款式很好卖。我们试图询问价格,他犹豫了一会,最后给出了答案,“10元一件”。 这些“10元一件”可能通过低端渠道流进大城市的批发市场和淘宝店铺,然后以50-60元的价格销售,但也有少部分可能会流入高档渠道。 更多按照“真品”标签出售的假货,则来自于广东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山寨加工厂,甚至是国际品牌在中国的代工厂。由于奢饰品本身拥有强大的品牌溢价力,所以即便是真品,其成本与售价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代工厂如果违背了与品牌的协议承诺,将加工时的尾单、额外单通过私下渠道售出,便可获得暴利。 另一个方式便是提高瑕疵品比例。如果外商订购10000件真品,但在加工中出现了1000件瑕疵,那么实际的产量便是11000件。如果管理上存在漏洞,这1000件瑕疵品就可能被留在代工厂,进而以“厂货”或其他名义销售。个别大胆的厂家甚至可以人为提升“不良品”的比例。 
依托中国强大的加工能力,我们在高档奢饰品仿制上有着天然的“基础性优势”。而经过多年发展,这个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以拿货、定版、仿制、中间商包装、平台销售的一系列分工机制,彼此相隔大江南北,但配合却无比娴熟。 二、渠道:从仓库到网店节节攀升 除了极少数“大胆”的制假者,愿意尝试将制造与销售全部在自身完成循环外,更多的加工厂选择与渠道合作——这既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也可以在充分的分工中寻找效率最大化。 接收到来自生产厂家的商品后,中间商需要做更多包装上的“优化”。把产品清理干净妥帖,换上精仿的名品包装袋和包装箱,配上足以以假乱真的标签、购物小票,更细心的人甚至会给商品(主要是服饰鞋帽)喷上一点点特殊的“芳香剂”,以此掩盖浓重的加工味道——很多消费者会通过打开包装后的味道来判断商品真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