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幸不辱命
《华夏时报》:您来中国已经22年了,而这段时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20多年。您对您的工作感到满意吗?
苏敬轼:基本满意,毕竟这20年做得还不错。说不满意是假的,十分满意又会让人失去进取心。说实话,中国这20多年来发生的变化,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能够经历这样一个20年,和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一起工作,这是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22年前,刚到中国的时候,我就知道其将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将来会成为最重要的市场。有着开明企业文化、良好基础的肯德基是有机会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别让我搞砸了。到现在只能说,幸不辱命。但肯德基还在路上,还要继续走下去,做得更好。
《华夏时报》:您在跨国公司的高层里面应该算是一个奇迹了。很多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往往都是干几年就去了其他地方,您却一直呆在中国,虽然名衔上经历了多次变化,这是为何?
苏敬轼:的确和别人不太一样。对于我来说,当初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地位和重要性,所以来了就没有打算再走。我对这个市场非常了解,也非常有兴趣,没有意愿去其他地方。
《华夏时报》:近几年来,随着开放幅度的增加,中国政府也在逐渐取消一些跨国公司在政策方面的超国民待遇,您如何看这个问题,会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吗?
苏敬轼:政策方面的调整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需要引进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带动发展,当然需要提供优惠吸引外资企业。但30年之后的现在,虽然这些依然重要,但对于内资、外资而言,公平的竞争环境更为突出。另外,当时风险、机会成本都比较大,也需要政策上的鼓励来平衡风险和成本。现在,大家都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无论是否有超国民待遇,该来的还是要来。
记者手记
儒帅苏敬轼
在不同的场合见过苏敬轼,但像今天这样如此近距离专访这个人,还是第一次。
虽然掌管着中国最大的餐饮连锁集团20余年,但苏敬轼却超级低调,接受的媒体专访屈指可数。所以一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准确描述他。
是精于谋算、运筹帷幄的智者;或是气势如虹、英雄豪迈的勇者;抑或是文质彬彬、儒雅而谈的雅士?在难得的畅谈两个小时后,发现这些形容词又对又不对,因为他不是三者中的任意一个,却是三者的综合体。
有着良好文学素养的苏敬轼说话的语气平和而真实,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很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精神。坐在他的身边,你感觉不到气势上的压力,相反,让人记忆深刻的则是他那投入而又豪迈的笑声,声音洪亮如若无人。
儒商,不,或许用儒帅这个字眼,更能表现他的气质,因为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人。
1989年,苏敬轼以北太平洋地区肯德基企划总监的身份巡视中国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沃土。虽然他的中国掌门之实始终没有改变,但从他名衔的不断变化中,折射出中国市场在全球地位和分量的不断提升。现在,他是百胜全球董事局副主席,百胜中国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而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也已经成为百胜全球五大事业部之一,而且其市场占有份额仍在不断提升。
苏敬轼个子很高,这在众多的CEO当中,算是他的一个明显特征。这个高个子用自己独特的处事哲学完成了职业人生的辉煌。当问到他会不会成功隐退到幕后的时候,他幽默地回答说:百胜需要我,最关键的是我不知道还能去哪里,这是个享受的过程。
从22年前那个只有4家门店的肯德基到现在拥有超过3000家肯德基、500余家必胜客的中国第一大餐饮集团;从当初那个吃肯德基可以被当做一年炫耀谈资的时代,到肯德基已经与年轻人打成一片,融入到每一个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现在,肯德基已经完成了它的一次蝶变。
如同苏敬轼带给我们的感觉,肯德基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个高高在上的洋快餐,而是一个走到我们身边,又不断带给我们各种不同“多娇”生活的“新快餐”品牌。
蝶变,不仅发生在肯德基身上,同样也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