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乡村基的快传奇
对于传统企业,究竟是不计成本疯狂扩张,以“市场占有率”作为终极目标的企业更有价值,还是在一定盈利基础上有不错成长的企业更好?更让人安心?
乡村基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十年,朝气可以变成骄气,经验也会形成桎梏,唯有坚持做透一件事,这件事才能称之为事业。2007年,不断深耕完善的乡村基模式终于具备了魔幻色彩。
这种魔幻,是指门店扩张数在时间坐标图上,一道曲线突然变成了直线。
第四幕 瞎子与球员的故事
“一个踢了很多年足球的男孩,球场上一直是替补,他很自卑。但只要有机会上场,父亲都会在旁边鼓掌,终于有一天,他成为了正式球员。而直到父亲突然去世,男孩方才告诉队友,他的父亲是个瞎子。鼓掌,只是为了鼓励他。”
——这是重庆某家报媒采访李红时,她所讲述的故事;而告诉李红这个故事的人,叫龚挺,海纳亚洲基金董事总经理。
早在2007年以前,乡村基便早早成为了风投围猎的目标。据说,龚挺有一次出差,看到了乡村基人流如织,便走了进去。期间一个细节深深触动了他:一名清洁员站在梯子上擦玻璃,时值寒冬,店内外温差明显,清洁员并未留意自己手印夹杂着水蒸气留在了玻璃上,等发现时,自己已经离玻璃很远了。
但清洁员很快又跑了回来。她重新搬来梯子,迅速将水印抹去。“水印本来自己会慢慢消失,员工却如此恪守本分。”龚挺想见见这家企业的老板。
殊不知,此时的李红对风投并不感冒。她印象中的风投似乎都是夸夸其谈,没有多少“干货”。此前,龚挺也曾多次主动接触李红,邮件发了无数,但李都没有兴趣见面。直到2007年7月,在红杉资本与重庆小天鹅的风投对接会前,李拨通了龚挺的电话,“当时完全没在意,单纯想请教一下风投的投资思路。”恰巧,龚挺当时就在附近,20分钟后,他们见面了。
见面,握手,一阵寒暄。龚挺便给李红讲了那个“瞎子与球员的故事”。
龚挺告诉她,风投就是那个瞎子,没有哪家风投会知道企业三五年后会怎样,就是给企业不断鼓劲,让企业往前跑。“他激情澎湃,讲到动情的地方,居然含着泪。”
事实上,此时的李红也已不再满足“做中国最大的个体户”。
“财富是个深潭,一个人一辈子拥有几千万远远足够,但要是能让几千名员工都拥有足够财富,这样的公司才能体现真正价值。”李红开始重新思考乡村基的未来。
她想到了“中国麦当劳”,想到了中国一线城市的第一中式快餐品牌——这个梦让李红“感恩”。十多年过去,朝气可以变成骄气,经验也会变成桎梏,乡村基需要新的循环。
2007年11月,红杉资本和海纳亚洲向乡村基共同注资2000万美元。双方约法三章,红杉和海纳不参与经营,而乡村基将重点完善公司治理和激励制度。
大幕由此拉开。2007年后的乡村基开始全线扩张,谁都没有想到当年在重庆解放碑徘徊挣扎的乡村基,会以排山倒海的势头席卷全国。
风水也在轮流转。如果说,过去的本土快餐被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打得一败涂地、落花流水,那么,如今的洋快餐巨头已经开始遭遇新一代中式快餐品牌的强势反攻与无情驱赶。让跨国巨头们感到不可以思议的是,乡村基所到之处,几乎很快就能成为当地的“员工食堂”,长沙、贵阳、上海、成都……一路劈波斩浪。
2008年乡村基全国单店数为43家,2009年达到81家,截止到2010年6月,其单店数再度飙升到101家。而据其招股说明书,2010年乡村基的单店总数将达到130家。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基扩张并未通过加盟方式。此前,其曾经短暂采用过联营,联营者仅被允许入股30%,乡村基出资70%并负责管理,联营者仅仅相当于投资者的角色。但由于乡村基的标准化已经做得很透明,投资回收期一般保持在两年内,联营者心里也很踏实。
引进外资后,为强化终端控制力,李红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回购联营餐厅的股份,一律以直营方式攻城略地。
一个故事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当各大行业寒风凛冽,餐饮市场备受影响的关口,沈南鹏建议乡村基采用最保守的管理方式。李红却不认同,直觉告诉她,抄底!2008年乡村基一口气开出30多家直营店,很多直营店的门面价格拿得非常低。也是在这一年,乡村基菜品开始提价,一份中式快餐普涨了1~2元。
十多年只做一件事,乡村基终于找到了这个行业的点金石。沃尔玛、北京华联、家乐福、重百、新世纪争相邀请其加入合作,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为争夺其供货权不惜成本。
从2007年开始,乡村基总收入猛增,200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4%,达2.31亿人民币;2009年同比增长214%,达4.94亿人民币。与之同时,中国快餐连锁行业近些年来在餐饮板块增长迅速,自2004年到2009年,快餐连锁行业营业收入从253.8亿人民币增长至470.6亿人民币。
——中式快餐的春天,来了。
第五幕 快餐帝国凤凰涅槃
从2007年开始,乡村基员工们惊讶地发现,老板办公室多了很多英文报刊。39岁的李红请来老师学起英语,每天一小时,雷打不动。
学英语是为了交流,用李红的话说,这也是为纽交所上市所做的一项个人准备。
2007年8月14日,乡村基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全资拥有同期成立的香港乡村基,而香港乡村基则拥有乡村基中国管理公司(乡村基中国管理公司为在大陆开展业务的实体机构)。上市之路正式开启。
两年之后的9月7日,被业界誉为“中国麦当劳”的重庆乡村基,向美国证券会递交了IPO上市申请书。此前,为了吸引和留住核心人员,乡村基董事会批准了高达772万股普通股期权的额外奖励,总价值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上市后,乡村基团队将产生一百多位百万富翁,这些员工很多都是门店的基层管理者。
李红由此也被媒体称作史上最大方的餐饮老板。
同样,李红也被称为最能反映创业者典型基因的老板。这一评价来自沈南鹏。“香港路演的时候,李红和她的团队选择了一家便宜实惠的酒店,而不是投行常常光顾的五星级酒店。一个企业即将在纽交所上市,住宿做出这样的选择,非常能反映企业文化。”
创业十四年,在中式快餐舞台上,不少企业曾发出豪言壮语要打造“中国的麦当劳、肯德基”,但现实残酷,厮杀可怖,红高粱,阿德鸭,荣华鸡多少骄傲一时的英雄,硝烟散尽,湮没黄土。
乡村基的成功不能不说和它的企业风格有关,而谈及企业的风格,离不开解析舵手的性格。乡村基企业史上有非常多的关键时刻,如何选择,如何比拼,有时你很难从企业本身的状态和实力去判断,而只能从企业家的性格和人格去判断。
和重庆当地许多蜚声全国的女企业家一样,李红骨子里有一种敢闯敢拼的狠劲,但从外形上看,她说话轻言细语,不事张扬,更像是一名江南女子。乡村基奉行标准化,企图将粗放的餐饮行业集约化掌控,这样的“标准化”甚至体现在李红对待各个媒体的口吻,不同媒体从她口中获知的故事或者细节,都是一样的。
重庆餐饮界一位资深人士也曾说,重庆很多餐饮企业做得很小,闹得很大。李红就不凑热闹,她没事就去听课,参加培训。北京、上海哪里有好课程都去听,很好学。但她不参加一个协会,也不当会长,不是理事。
而相比企业家的刚性形象,李红也曾憧憬过一个女人更加斑斓的梦。她参加过模特培训班,学过围棋,画过油画,甚至办公室都摆着一个油画架,没事的时候画上几笔。而她最近的画作是一片金灿灿的麦田风景……
乡村基进入收获期,但收获不代表斩获,中式快餐江湖注定更加风云激荡。
排除麦当劳、肯德基洋外餐的竞争,乡村基在中国本土中式快餐竞争者依旧云集,其中不乏永和豆浆、真功夫、味千拉面、大娘水饺等全国性巨头。此外,各个地区又有当地快餐诸侯,广州三禾百味、一日三餐,北京吉野家无不生猛。
……
一个值得记叙的细节是,采访期间我们一共为李红拍了三次封面,她很配合但表情并不舒展,直到摄影师提醒她和员工聊聊乡村基,这时我们才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李红。她眼神坚定,自然轻松——还有什么比身处自己喜爱的事业更易激发力量?这令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