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IT供应商不能真正让零售企业满意,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认知度和投资度还远远不够。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也是零售企业信息化不能迅速发展的原因
在中国,专注于做零售业信息化的供应商不胜枚举,但是真正做得让顾客满意的却鲜见,即便行业老大的富基融通,也不敢说能做到让零售商们真正满意。“中国专注于零售业的IT供应商不够强大,富基融通600人的规模在国内已经是第一了,但是我们其实还很小。”富基融通公司副总裁、流通研究院院长邱克在接受《中国商贸》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说。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起步并不晚,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国内的大型集团企业那样把它发展起来呢?“一方面IT供应商不能真正让零售企业满意,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认知度和投资度还远远不够。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也是零售企业信息化不能迅速发展的原因。”邱克解释。
IT 供应商的苦衷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商场收款机算起,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已经有“20多岁了”。有专家分析,如果零售业兴起更多地来自于国外的技术和企业,那么,在发展的前十多年,本土的IT供应商,包括硬件、软件、服务等方面也有过在较低水平上的“辉煌”。一般而言,现在大家经常说的零售业IT供应商更多的是在软件提供商方面,因为这些企业更加贴近行业。当然,直到目前,真正意义上本土的全国性领先供应商还没有出现。
本土IT供应商中较有实力的企业为数不多,如富基、长益、海鼎、融通等等,尽管如此,这些本土企业中的佼佼者也肯定是某些国际IT巨头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而再往下,就是为数众多的小型本土IT供应商,一般业务较单一,服务带有明显的当地性。这样的底层企业约有二三百家。“我们的规模在600人,拥有800个客户。接下来的就只有200人规模和200家客户了。”邱克表示。
“这个行业的人都会认为‘做得多、拿得少’,除了资本和技术方面的差距外,与零售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太小有关。”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即便是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利润其实也并不高,赚的也都是辛苦钱。”
据了解,受资金实力的影响,大多数零售企业软件系统的投资额在10万至50万元,软件投资额超过100万的零售企业在国内不到两成。一般来说,零售企业上ERP系统,软件投资额都会超过100万,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
零售商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想买,一个想卖,这本是让IT供应商和零售巨头们两全其美的好事,但国内零售企业的CIO们却大吐苦水:IT供应商不了解我们零售企业要什么;IT巨头们的国际经验不能对接中国市场,而国内的软件商又不能提供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我们零售企业都知道IT重要,但是却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