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海K11购物中心
地点:上海淮海中路 开业时间:2013年 1月18日 商业面积:40000 平方米 建筑层数: 地下3层,地上6层 店铺个数:78个 停车位:270个 改造总金额:5亿元
中国内地首个K11购物艺术中心——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坐落于淮海路的黄金地带,地下三层至地上六层,面积约40000平米,周围配套设施成熟。上海淮海中路K11项目是由原来的香港新世界大厦翻新改造而成。项目2013年1月18日试营业,6月28日正式开业。 ![0.jpg]()
商户组合及主力店: 项目所处的淮海路商圈,香港广场、力宝广场奢侈品林立,K11一方面注重文化艺术,一方面又对奢侈品做了一个补充。上海K11引入78家品牌,其中近20%的零售及餐饮品牌首次进入上海,其中BURBERRY、Chloé、DOLCE&GABBANA、MaxMara、VivienneWestwood等。4楼和5楼打通做高楼层的餐饮,主要提供给需要景观好和高档的商务餐饮。零售方面,B1、B2 的服饰以年轻为主,日系女装代表axes femme、 collect point、锁定年轻女性客群。
目前每月平均客流量高达100万人次。根据预租阶段的披露信息,地铺租金较附近地区高5%至10%,约在90元/平方米/天至100元/平方米/天左右。目前,全场平均的租金在20元/平米/天以上。 ![0.jpg]()
项目的亮点与特色 ● K11充分把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在商业地产领域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使K11脱颖而出;项目的各个角落都有艺术品,在逛商场的时候时常可以带来惊喜,增长逗留时间。
● 停车场在商场的最高层6-9楼,此处的商业价值比较低,用于停车场是国内比较少见。
● 增加更多公共空间,更多休憩娱乐的设计会增加消费者停留时间;注重体验式消费,引进"都市农庄""ABC COOKING STUDIO"等类似业态,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度。
● 豪华级别的厕所,细节处彰显人性化。接地铁通道的布置很有艺术氛围,吸引人流并给人很好的第一印象。
如何运营打造好“小而美”购物中心 1、前期要合理的规划布局,避免盲目的开发导致过度竞争,行业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社区商业布局的着眼点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区购物中心的平面布局、规划设计要考虑住户的行为轨迹调研及商业网点周边的人流数量、人流动线分析等等,商业建筑与住宅社区的环境要融合相通。
2、社区型购物中心要确定合适的商业定位、业态规划和面积配比,构建合理的配套商业,可以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外辐射力,资源优势共享。在前期规范和商家的准入上面要有严格的标准。另外,可以学习国外的社区购物中心的零售商们联合扩大经营的范围,不仅增强对人们“一站式”购物的满足能力,还向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服务项目和家庭休闲娱乐项目,构建不同的商业组合,提供多元化的消费、生活、服务来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项目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3、借鉴“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策略,形成良性的运作管理机制。要转变经营思路,充分考虑到社区型购物中心兼具地产、商业、金融、社区多种属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把社区型购物中心的服务管理从地产属性上升到社会属性的高度,满足社交场所和其他功能配套。这个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提升其资本增值和附加值,以持续化、长期化的经营来保障社区型购物中心的投资发展。
4、西方发达国家,零售商业中连锁业占据主要的地位,是零售商业态中最重要的企业形态,而且很多著名的连锁零售企业都有进军社区,构成社区购物中心的主体。比如美国的沃尔玛社区店(Neighborhood market),日本的7-11社区便利店,连锁经营的模式,统一管理,良好的信誉都对社区居民有较大的吸引力。在社区型购物中心的发展过程当中,经营商家的品牌连锁化,不但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服务好社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能得到长久有效的良性发展。
如今商业地产更是进入了全面的技术商业时代、信息化时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全渠道、全天候、碎片化等重大的变化,社区型购物中心的打造应该要以差异化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社区型购物中心要更加注重“硬件”的提升和“软件”的深化,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社区型购物中心持续良好经营的首要条件;合理的业态配比、业态种类多样化是核心要素;经营商家的品牌化连锁发展是可靠途径;转变经营思路,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