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真功夫
导火线:双种子在广州复制失利
80年代末到2002年,在麦当劳、肯德基的推动下,中国消费者的心智中,逐渐建立了现代连锁快餐的心智图像。在20%的洋快餐品类已有麦、肯两条大鱼互动扩张,繁荣一片;而在份额将近80%的中式快餐品类,因受中式餐饮标准化的限制,仍处于没有领先品牌的品类初级竞争阶段。
当时的双种子借鉴了麦、肯的经验,并从麦当劳引进了具有QSC专业管理经验的人才,使其实现了中式快餐标准化,在东莞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99年,双种子计划走出东莞,进驻广州,并进一步向全国范围扩张。但首战告败,踌躇满志的双种子在广州遭遇了滑铁卢。
双种子出不了东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首先对双种子进行品牌扫描。
根据调研分析,发现双种子品牌存在如下5大缺陷:1、品牌构建不完整;2、双种子品牌名缺乏国际品质感,第一印象给人的联想是化肥、农药或者种子;3、品牌应用混乱,品牌的基础识别不能达成统一;4、双种子进入广州3年,其品牌标识的正确认知率只有5.1%;品牌已经显出衰退趋势,品牌状况不容乐观;5、双种子品牌核心价值模糊;无明确的品牌基色;品牌形象载体卡通形象与品牌关系松散;品牌资源分散;广告、促销缺少系统、缺少主题。
"双种子"在全国市场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这导致双种子在扩张时规模越大,品牌价值越低。
"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
在对双种子进行品牌扫描之后,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创作调整:
一、物质层面重新定位
在1998年--2002年期间,双种子以每年43%--97%的速度高速增长,远高于行业15%平均增长水平。秘密就来自"蒸"。"蒸"的营养是双种子唯一形成品牌差异化,并在品类发展平均速度中形成市场拉力的因素。
"蒸"字的背后隐藏着品牌的核心价值:更有营养的中式快餐。
基于其脱胎于岭南饮食文化,我们将其物质层面定位于:中式快餐双重属性中的"营养",创作了独属于双种子的蒸文化。控制了"蒸"就是控制了营养,同时砍掉与"中式"、"营养"有冲突的产品,例如炸鸡、薯条等。
二、重新构建品牌
品牌核心价值与主流文化的融合
首先,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主流文化那么多,哪一种才是适合双种子的?当时是2003年,通过对主流媒体、主流人群的主流观点、社会主要的文化现象等等一系列主流文化的探寻,我们找到了切合当时中国主流文化的关键词--"功夫"。
品牌名--真功夫
在确定了品牌核心价值"功夫"以后,我们将功夫诉求最大化,品牌名定为--真功夫。
品牌口号--"真功夫--蒸的营养专家"
中式快餐的基本属性是营养和美味。真功夫品牌物质层面的核心卖点是"蒸",在人们心智中"蒸"就等于"营养"。基于此,我们对"蒸"和"营养"两个优质心智资源加以控制,创作了品牌口号:"真功夫--蒸的营养专家"。
品牌背书--全球华人连锁
我们需要为品牌注入国际化的元素,提升品牌品质。我们基于品牌核心价值找到最优质的国际化背书资源--全球华人连锁。
新品牌的形象载体--小龙哥
能演绎功夫符号的,非李小龙莫属。他是将中国功夫打入国际的第一人,是功夫文化的不朽偶像。他的美籍背景更能加强品牌的国际感,他是华人世界的超级英雄,崇拜者遍及全球。
为规避版权,在品牌创作中,我们将其改造为专属于真功夫的"小龙哥",既不侵权,又保证识别性。同时,李小龙的精神力量也为品牌节省了大笔传播费用。
打造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国际价值的中式快餐品牌
目前真功夫已经成为业内唯一可与洋快餐竞争的中式餐饮企业。其连锁餐厅拓展至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珠海、中山、惠州、江门、杭州、宁波等城市,迅速发展成为中式快餐业的领导品牌之一。
根据世界权威金融机构的评估,今天"真功夫"已经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国际价值的中式快餐品牌。
二:72街鲍汁啫啫饭
中式快餐品类高速成长期,还有你的机会吗?
2008年,原真功夫董事周明、华南区总经理易正伟退出真功夫。他们是麦当劳在中国大陆最早的一批管理人员,曾经帮助真功夫创建了中式快餐的标准化体系。当周明、易正伟决定着手构建另一个中式连锁快餐品牌时,他们再一次找到了品类三剑客。
在中式连锁快餐的高速成长期,如何捕捉品类机会?
任何一个品类,单品牌都无法实现对品类资源的全部控制。到2007年,中式快餐品类进入高速成长期。但是,中式快餐的基本属性"中式的营养美味"在群体心智中还留有大片空白。
对新进品牌来说,最大的机会是:运用二元定位完成品牌构建,迅速抢占最具价值的品类资源,首先在广东地区与真功夫形成互动扩张局面,才有可能成为继真功夫之后的中式快餐第二品牌。
新品牌的二元定位
物质层面的重要资源--鲍汁啫啫饭,有汁才有味
做第二品牌必须学会超越。针对真功夫"营养有余、美味不足"的缺点,我们决定从中式快餐双重属性"营养美味"两方面下手。
从岭南饮食文化中,我们找到了"啫啫"和"鲍汁",并将两个强暗示营养美味的餐饮元素组合为"鲍汁啫啫饭",实施对中式快餐物质层面心智资源"营养美味"的控制,并为鲍汁打造了一句广告语:有汁才有味。
品牌精神层面核心价值
品牌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决定着整个品牌的调性,包括形象载体以及装修风格的调性。
在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探寻中,我们确定了品牌精神层面的核心:快乐的,幸福的。
新品牌形象载体--悟空
可与小龙哥一争高下的形象载体,必须文化含金量更高;属于文化遗产级的传奇人物;经常在大众传媒露脸;有国际感、文化感。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元素中,找到了与品牌精神层面核心价值"快乐"吻合的元素:孙悟空。
悟空唯一的不足是会给人儿童的、卡通的印象,创作人员可以通过设计技法去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国际感。通过对多种民族艺术形式优缺点的取舍筛选,我们采取了"神仙画的画法",创作出品牌形象载体:悟空形象。
新品牌名--72街
就在发现悟空的同时,一个数字自然而然的蹦出来--72。
视觉识别体系中有三大最优质的符号元素:字母,数字,标点符号。这是在全世界有统一认知的符号元素。一个质的符号是品牌天生的优势。我们给了72一个生活化的轻松后缀:72街。
广告语演绎品牌核心价值--快乐似神仙
真正的美食是解忧仙物,入口瞬间,一切人间烦恼都能在味蕾陶醉的片刻彻底遗忘,令人产生飘飘欲仙的愉悦感。结合悟空神仙化的印象,这种兴奋愉悦的感受应该是:快乐似神仙。
品牌背书--唐人街美食经典
72街还需要一个类似于"全球华人连锁"的大背景,来确定"国际身份"。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强势传播元素的探寻,我们把72街从唐人街带回来--唐人街美食经典。
到2008年11月,72街在广州已验证与真功夫形成互动竞争。
三:哈!大师
揭开小火锅繁华背后的真相
2008年,真功夫集团决定启动多品牌发展战略。当时真功夫集团走访了全国市场,对中式快餐的品类机会进行了甄选,最终形成结论:小火锅是火锅未来趋势,小火锅是火锅快餐化趋势。
2008年8月,真功夫委托品类营销机构进行小火锅项目策划。在品类机会研究阶段,品类营销机构发现了小火锅繁华背后的真相:
火锅的品类属性为一种可持续的热度与热情的正餐。而小火锅的属性是可以持续热度,不能持续热情,小火锅不符合火锅的基本属性;小火锅缺乏主食联想,这又为它进入快餐品类设置了难以逾越的屏障,这一点从其混乱的业态和消费频次上都有明显体现。
因此,"小火锅是火锅未来趋势"的假设不能成立,它更不能形成火锅快餐化的趋势。
我们在研究中肯定了中式快餐品类目前最优质的品类机会为:中式面条快餐。于是,真功夫集团决定立即终止小火锅项目,全面启动中式面条快餐项目策划。
中式快餐品类的可乘之机
品类营销机构将"以面为载体的中式快餐"品类机会判定为:
目前,行业领先品牌味千拉面脱胎于日本文化,导致它与中式快餐基本属性相背离,难以获取中式快餐品类的发展动力;马兰拉面等品牌标准化不完善、品牌运作水平低下,无法汇聚份额。目前,中式面领域没有大品牌。这是建立"以面为载体的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最佳时机。
品牌核心价值探寻--功夫文化的变迁,功夫也"快乐"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当前功夫依然是全球化的中式文化精髓。不同的是,在李小龙那个年代,中国功夫是严肃的。五年后的今天,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功夫文化已经演变为一种"自娱自乐"和"调侃"的文化形式。
新品牌名--"哈!大师"
功夫的两种境界:一是真打硬斗,二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侠义精神。这也正是高手和大师的区别。
我们结合白领的网络语言习惯,将新品牌名定为"哈!大师"。
国宝熊猫变身熊猫大师
我们从上百个中国元素中筛选出了"熊猫"。
没想到3个月后,美国人将最优质的中式元素"功夫和熊猫"揉和在一起,在全球刮起了一股《功夫熊猫》风。电影巨头梦工厂还为《功夫熊猫》准备了5部续集,巨大的传播力度,也将是品牌的免费加油站。
品牌识别符号--"感叹号!"
在"哈!大师"这个品牌名中,已经藏着一个标点符号"!"。我们将感叹号提炼创作成标识符号。
品牌背书--全球华人连锁
新品牌作为真功夫集团旗下品牌,理所当然能与真功夫共享品牌背书资源--全球华人连锁。
品牌精神层面核心价值观--享受现在,简单生活
品牌所针对的目标人群为都市白领,他们的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能自理,健康意识强,对美味和营养的要求高。"哈!大师"针对这个人群提出生活主张,将品牌的精神层面定位为:享受现在,简单生活。
品牌物质层面卖点--大师红烧牛肉面 十香九制一碗面
研究资料显示,在中国面食中,牛肉面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是最统一的,是面食重度消费区最典型最广普的口味。最终,我们把物质层面的卖点落在红烧牛肉面上。
什么样的红烧牛肉面才是大师级的?我们通过对牛肉面和红烧牛肉工艺的发掘,将物质层面的广告语定为:十香九制一碗面。
总结:
品类营销机构通过真功夫、72街、"哈!大师"三个项目,对中式快餐品类总结如下: 1、由于中国饮食文化极其丰富、多元,导致仍有大量资源闲置,但能够将中式餐饮实现标准化的人少之又少。 2、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导致该品类中将孕育出的强势品牌远远不止当前的几个。 3、只要实现标准化,充分挖掘各地域饮食文化精华,并将其与国际化的中国文化元素相嫁接,必然迅速建立强势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