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受到波及,零售业界就这次金融危机对国内零售业特别是对呈高速发展的连锁业影响程度和深度甚感关切,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迷茫气氛浓重。我的研究则认为,在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中零售业属于冬天里的春天行业,景气指数不低。
专题报道:2008中国零售业,过冬,或是暖春?
一、中国零售业未来仍然将以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发展: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零售业的增长一直高于GDP的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十多年连续的高于GDP的增长,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 国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快速消费品、成衣和家用电器产品等持续性地呈爆炸性增长;
第二, 上世纪90年中期中国连锁业在超级市场引领下爆发了大众消费的革命,也就是说,零售业态的创新和连锁经营方式的发展在消费的便利性、统一的服务水准和价格取向等方面大大促进了消费能力的提升;
第三,上亿农民进入了城市,在城市里他(她)们必须通过零售市场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也大大提升整个社会的零售商品总额。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零售业会出现高于GDP增长的全世界这一特别的现象。 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国未来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方针是推动以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为抓手的国内市场需求的开发,这一经济发展方针对零售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农村改革将促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农民进城的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城市中不可缺少商业地产和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农民进城的速度加快意味着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加快。
二、经济的转型需要扩大内需,其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税制的改革 中国经济的转型需要扩大内需,而今天扩大内需的紧迫性随着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到来而显的更加的急切。前面说过,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扩大内需要激活农村市场,但农村市场要真正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的动力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形成,更不可能在2009年形成。但中国的所有的问题必须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保持高速平稳的增长速度对中国的未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促使国内需求增强的最为直接见效的方法就是税制的改革和税收的降低。税制的改革和税收的降低对零售业来说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利益,一是企业税收的降低,这样就直接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二是消费者税收的减少而增加的消费支出会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在2008年末和2009年我们一定能够很快看到国家税制改革的出台和企业与消费者税赋的降低。
三、以食品、快速消费品、日用品为经营主体的大型超市和连锁超市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低,其业态的生命周期将延长。便利店影响因素多重化。 一位从美国刚刚回来的朋友对我说,“美国的百货商店里现在是人烟稀少,而沃尔玛和凯马特里面的人比过去还要多!”超级市场是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全球经济危机时代的零售业态,具有天生的抗经济危机的“基因”,这种“基因”主要体现的是,超市的各种业态经营的主体内容与消费者每日生活相关,以及一贯坚持低价的经营原则。从2006年开始在一些大城市的大型超市发展中出现的向下的拐点现在又可能向上发展了。也就是说,以超级市场引领的城市的大众消费革命开始加速度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市场发展和深入,其发展空间巨大。我说“零售业是冬天里的春天行业”,很大程度上是超市业态“风景这边独好”。但对超市行业来说可能要关注这样几点:
第一,控制好连锁店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能盲目,危机时代的盲目可能会陷入灭顶之灾。利用危机时代的减速发展来调整好企业的内部结构,创新体制和机制,练好内功。睁大眼睛留意扩张的机会,危机时代会有不少资产购置和资本扩张的机会,但在2008年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因为真正的经济“寒冬”会在2009年春节到来,也就是说,资产购置和购并的价格还没有跌入低谷,需要手握现金耐心等待。
第二,在危机时代超市的低价原则不是单维性的,因为经历过超市消费体验的消费者会从追求低价到注重性价比。另外,超市企业在危机时代也不要忘记对业态的提升,利用超市的客流量和可观的现金流量,助我们推进超市的百货化,在危机时代超市的百货化就是要模糊超市与百货店的界限,从百货商店那里争夺客源。超市的百货化关键在于百货类商品品牌的引进,实行连锁超市品牌商品的地区主代理制是规模性和多业态发展的超市公司要去积极探索的。
第三,超市生命周期的延长给了我们打造核心品类商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时间。一位超市公司的老总说,“超市的灵魂在生鲜”,对连锁性超市来说灵魂性的商品必须自营,从2006年开始我们推进大家开始进行生鲜食品的自营,今天越来越多的超市公司又开始了生鲜农产品的基地直采,这比从批发市场进货又前进了一大步。现在我们又进步到联合采购和超市农场的建设,这一进步如果能够结合农村土地的流转就能逐步建立从生鲜农产品生产田头到连锁超市终端的新型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极大地造福于老百姓。所以连锁超市企业一定要坚持联合采购和建立生鲜农产品基地的信心。
同样是以食品和快速消费品为经营主体的连锁便利店受低落经济形势影响的程度是多重复杂的,第一,带有超市功能的便利店,其价格定位受到挑战,必须是即便利又低价;第二,以中高端顾客定位的便利店受影响有限,因为目标顾客已经习惯了这种购物方式,就是价格高一点,由于单价不高消费不会有太多的在意,但需要增加关爱性的促销以稳定目标顾客;第三,以直营连锁方式发展的便利店,需要控制与调整一下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开新店必须提高成功率,老店业绩要提升;第四,加盟性的便利店公司可能会遇到加盟者加盟的高潮,因为在经济低迷时期股市房市都不好,投资者会选择以加盟的方式而投资额又较小的便利店来投资。由于在经济下调的时期失业率上升和工作不好找,许多人也会投资加盟性的便利店,以维持生计这种状况在珠三角地区会更盛。对这样的便利店公司来说,我们的告诫是,“慎选加盟店主,慎选门店”,因为这时期选择加盟便利店的人情况复杂,对便利店的真正了解是不够的,加盟者更希望在这一时期一开店就成功,因为他们急切想得到投资的回报和生意生活的保障。加盟性的便利店公司具有较强的抗经济危机的能力,因为特许方来说不需要投资门店,对授许方来说不需要投资总部经营管理系统,投资的分散性和小额化是便利店能够抗经济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