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运动服,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李宁找到熟悉的国家体委官员,用爱国热情说服他们放弃了3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赞助,选择只能拿出250 万元人民币的李宁。亚运会结束后,李宁服装风行中国。接下来的广岛亚运会、雅典奥运会,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领奖时,全部穿上了中国品牌的运动服。
2010年, “李宁”品牌创建20年。在2009年财报中,“李宁”戏剧化地超过了对手阿迪达斯,销售收入为83.87 亿元人民币,增长25.4%。早在2008年1月,李宁就在美国波特兰设立全球创新中心。这个城市因为是耐克的发祥地以及总部,一度被称为耐克的后院儿。而现在,那里是李宁的前线。在那里,李宁签约奥尼尔、鲍威尔,签约2010年NBA选秀的榜眼——艾文·特纳,“在场上,他与乔丹打一样的位置,大家都很看好他。”新品研发中,他们会第一时间得到来自奥尼尔、鲍威尔的反馈,比如跑鞋的发力程度,篮球鞋的弹跳性能。
李宁的前线很大,在城市,也在乡村。他说,李宁一直在用体育的方式和大家沟通,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到力量和快乐。早在2006年,李宁公司发起“一起运动”贫困教师公益培训项目;此外李宁公司还积极投入资源,建设希望小学、捐赠老人院……李宁说付出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需要的人的能够获得你的付出,就很完美。就在不久前,他还带着冯坤、李小鹏等等运动员到北川去探望灾区的孩子,“我们在那边捐赠了风雨操场,是鸟巢的中方首席设计师设计的。操场是防震的,并且,以后无论刮风下雨孩子们都一样能上课、能运动了。”他们和孩子一起吃饭,一起打球,一起大笑。“孩子们很享受,我在后面就很开心。”他的慈善还迈出了中国,2009年,他成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首位“WFP反饥饿亲善大使”。他说,“从1979年开始,WFP帮助了中国3000万贫苦农民和他们的家人实现自给自足。如今,看到中国以同样的方式在帮助其他国家,让人感到很欣慰。”
李宁品牌快步前行,而李宁本人却渐渐隐形。他越来越少地出现在聚光灯下。
据说李宁公司内部有一个散播很广的趣闻:多年前,当这个中年人走入自己的公司时,却被前台小姐拦住了。“我就在这里上班。”这位昔日的中国体操王子不得不认真地解释。“当年公司刚创立时,为了开一间李宁专卖店,连选址谈租金都得我亲自来,真恨不得长三头六臂。那时候大家都有点跟着李宁闹革命的味道。现在不同了,公司注重的是团队的培养。做体育冠军,是大家的梦想由我来完成;做企业家,是我的梦想由大家来实现。”
他曾经将公司委托给高层,自己到北大学习法律、学习管理,于是,他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品牌创立20年的时候,李宁大胆地“make the change”,为李宁加上了定语“90后”。“李宁品牌是1990年诞生的,本来就是90后。”他说90后有自己的个性,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认识,自由且充满活力。他希望李宁也是如此。
“你会自己去试穿新品吗?”
“不会,冠军们和90后去试穿就可以了,得到他们的认可最重要。”
“我的认可不重要,我的想法,我老婆认可就可以了。”李宁又笑了,有点顽皮的味道在里面。
“革命尚未成功,李宁同志仍需努力。”临走前,他这样说。
时代里的记事本
UP:你有崇敬的人吗?
李宁:那个年代崇尚英雄。到今天我还崇尚王进喜。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这一代人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
UP:你觉得六零后最好的品质是什么?
李宁:艰苦朴素。那个年代,中国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为了温暖而生存的年代,这也是不得已而具备的素质。
时代评语
如果仅仅是世界冠军,如果仅仅是商业精英,都不能承载这两个字——传奇。可是,李宁绝对可以。他说,体操队的竞赛训练带给他的最大价值,不是金牌,而是能建立目标、坚定意志、建立自信、学会掌控。他总是全身运动装,不戴表,六零年代生人的他说这是因为自己艰苦朴素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