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金利来诞生40年。作为中国最早的名牌服饰之一,金利来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金利来集团创始人曾宪梓先生,多年来一直热心中国的公益事业,在教育、体育、科技、航空等领域累计捐资近7亿元,展现了一个爱国人士真诚的赤子情怀。
如今,曾宪梓把金利来这条大船交到了儿子曾智明手里。作为金利来第二代掌门人,曾智明上任之初,就展现了与父辈不同的性格特点与做事风范,而透过近期金利来产品及市场格局的细微变化,及日益提高的销售业绩,曾老先生对这位大男孩似的接班人,也越来越放心。
9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广州金利来大厦,专访了年轻的行政总裁曾智明。
“延续父辈的成功是我的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父亲把你推上了金利来舵手的位置,感觉怎么样?
曾智明:许多家庭背景像我们这样的第二代,都在努力地、有责任地让父辈的成功,让企业的发展得以延续。
你知道,我在金利来工作好多年了,我从暑假工作起,做过销售部门的业务员,做过部门主管,我对金利来的熟悉程度,肯定超出你们的想象。但说心里话,现在的位置,要说压力当然会有一些,毕竟父辈用几十年心血创下的产业,我不能弄砸了。而且,我有我的经营理念,在遵循父辈道路的同时,我们要尝试新的方式和方法,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现在看起来,一切还都不错,算是比较平稳吧。
《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知道你从英国学习回来就一直在金利来工作,这10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你有何帮助?
曾智明:我在金利来工作10多年,和其他员工没有任何不同,我没有享受到所谓的“特权”。其实要说帮助,父亲对我的严格,甚至严厉,现在看来,是对我最大的帮助。在旁人眼里,曾家三位公子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实际上,我们和父亲一样,过的都是简单节约的生活。在新加坡读中学的时候,我像其他学生一样要负责管理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例如打扫、洗衣服、做饭等家务;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我坐地铁,也会打工补贴生活费。从英国回来,进入金利来的时候,打扫卫生、产品生产、包装、送货我都干过,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会忘记我是曾宪梓的儿子(笑)。“金利来品牌不会老”《中国经济周刊》:外界都说你是乐天派,在你看来,年轻人接长辈的班是否能将品牌年轻化?曾智明:我这个人平时喜欢真实展现自我。我从来不悲观,因为不管你面前有什么样的困难,哪怕你担心得睡不着觉,明天也不会因为你的担心而变好。至于品牌年轻化,金利来品牌老了吗?我不觉得。消费者会老,但品牌不会老。
对于保持品牌的活力,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并培养设计的梯队。金利来将消费者定位在25—45岁之间,以男士的正装、都市休闲装为主,把中国分为6大区域,一线到二线的城市都盯守着。客观上,我们的顾客都在30岁以上,20岁的消费群还需要培养。中国市场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