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汇热论“家乐福巨亏”
时间:2011-09-08来源:未知 作者:黎敏华
编者按:家乐福,自1959年诞生以来创造了多个第一:世界大卖场业态首创者、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中国入场费第一人等等。然而近半个世纪过后,曾经的辉煌难掩颓状,全球亏损的新闻铺天盖地,中国市场接二连三爆出“丑闻”加速多家门店陆续关张。中国消费者亦对家乐福一改以往的“趋之若鹜”,“欺诈门”、“过期门”惹来更多的声讨、谴责、质疑。到底家乐福怎么呢?是谁败失了积聚多年的客源和信用度?导致巨亏的因由何在?对此,商业智汇成员道出了各自看法:
窦怀山(中华百货总经理):家乐福痼疾在骨髓 家乐福很多问题,是骨子里的综合病症。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导致现在的巨亏:一.严重挤压供应商的生存空间,乱收费、不诚信,造成关系紧张;二.不能入乡随俗,对本地管理人员不是足够信任,造成大量人才流失,管理成本比例较高;三.未能明确定位,不高不低,不痛不痒。反观沃尔玛,本土化做的就相对比较好。
严盛华(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八大原因致运营不善 对于家乐福的亏损,我是这样看的:1.管理有问题,各区间比较乱,资源也不能共享;2.管理模式有问题,“食利”部门太多,在经营公司之上还有顾问公司拿走一块利润,造成门店利润少;3.盲目发展,乱开店,造成资源浪费关门,形成亏损;4是竞争对手的不断壮大,令家乐福的市场份额萎缩,业绩不良。5是与竞争对手同质化太大,吸引力下降。6是业态单一,未能适应市场的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需求。7是供商关系紧张,畅销货源少,毛利在下降,影响业绩。8是与合作股东的不和谐,未能形成合力,增大了投资成本。
胡广华(原时尚天河招商运营总监):缺乏执行力人才是关键 首先,家乐福的本土化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做到位,很多企业都是入乡随俗,管理也是如此,没有更好的融入中国式管理。其次,家乐福的舆论危机意识不够,出现了很多次媒体负面新闻,导致了中国人对其抵制情绪增加。再者,家乐福的拓展做不到位,如佛山第一家店,选址不佳以致亏损,甚至导致退出佛山市场。超市本身的产业链条、管理模式、流水线作业的制度,沃尔玛、家乐福、华润、大润发等应是大同小异,而家乐福那么多年的底蕴,这些方面漏洞应该不多,执行人才是关键。
张学纯(原中山市信和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拓展部主管):抗竞争综合能力不足 营运、采购、拓展加上跟政府的关系问题,佛山家乐福的倒闭说明的是更深层的抗竞争力的综合能力问题。当初家乐福进入中国非常高调,并颠覆了行业供应商的入场费用档次,但是长久以来有些问题还是无法避免。
李善文(广州锦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商业营运总经理):“独立主义”被孤立 家乐福有一种现象:不太注重与同场经营的租户互动,总以为自己可以独活。结果,失去朋友,得罪了消费者。
|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