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汇热议“大品牌入驻商场潜规则”
时间:2011-08-03来源:未知 作者:黎敏华
欢迎继续关注,围观讨论请点击进入:“大品牌入驻商场潜规则”的利弊
近日,“金鹰购物中心低姿态引入Gucci”的报道在业界议得沸沸扬扬。有消息指,金鹰购物中心为了招来Gucci集团这只金凤凰,竟然“免租2年、降低抽成、奉送全部装修”,更有网友透露总花费近6000万,可谓不惜血本。如此种种,都反映出当今商场为了吸引高端品牌入驻的潜规则。 大型商场或购物中心为追求奢侈大牌入驻的“低姿态”做法,能否提升商场整体的品牌进驻率?是否适用于当今商业地产?对整个商业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对此,商业智汇成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陈润生(新快报商业地产部经理):“超国民待遇”渗透行业是毒害 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看,外资、洋品牌一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从最初的投资领域、行业准入,到现在渗透到具体行业的运营。从政府到项目具体经营者,都有这种思想。长此以往,好容易搞死行业,搞死自己。
严盛华(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低姿态”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这种做法会害死中国商业地产和商场!任何品牌都有市场的容量,这种不顾市场规律的做法自然会约束或破坏市场的发展,若每一个洋品牌都要发展商出几千万的补贴,发展商自然会将此费用摊在国内的品牌上,结果会造成恶性循环,这些洋品牌在国外都是租铺,给租金,但进来中国就超国民待遇,关键是目前国内场多,品牌少,经营不专业,开发无序的结果。 首先要生存下来,才可以发展。我们目前发展非常困难,是由于政府从根本上未重视零售业的发展,城市没规划,商业也没规划,做哪算哪,不采取超国民待遇如何招商呢?而市场已今时不同往日了,天河城的天时、地利、和人和已不是所有项目都具有,照搬照套想不失败都难。
张学纯(中山市信和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拓展部主管):品牌之路依然还是困局 商务部在应对洋超市的问题上正在主导合并和并购,希望未来可以跟洋超市抗衡,从所有行业看我们的品牌道路还是刚刚开始,人家一个苹果公司的现金就可以抵得上美国的国债,相信国企和上市公司的品牌的这条路还会很长,很辛苦!而商业地产其实就是搭建舞台的,在旧社会是戏班捧角儿,如今信息时代是角儿捧戏班了,我们现在能否捧几个自家的角儿出来?困局!
刘雄(广州市旺潮坊场地租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物业经理):浮躁心态是商业弊病 一些发展商,项目往往八字没一撇,就想着规划高档购物中心,想着能找多好的品牌就找多好的品牌,心态浮躁得简直不可理喻。 因为现在很多外行在做商业,乱作或交给代理行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黄华军(第一商业网总裁):商业地产铁律不可违背 如今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跟15年前天河城所遇到的情况没有太大的改变。有些商业地产的铁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违背不了的。天河城不可以复制,但商业地产的铁律不可以违背,谁违背了,必将在将来吞咽自己酿造的苦酒!
相关阅读:高端奢侈品新店布局:“潜规则”二线城市扩张
|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