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超市业的30年,是充满激情、勇气和梦想的30年。在这个繁荣舞台上,洋超市、本土超市同台竞技,共同发展、成长。
天天平价、“一站式”购物、“一拾一趣”……高喊着各种口号的超市在深圳蓬勃发展。深圳市科工贸信息委发布的《2009年深圳市连锁经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9年深圳市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超过1200家,连锁店全国总店数超过3.5万家。
最新出炉的2009年度深圳连锁经营30强企业名单中,华润万家、沃尔玛、新一佳位居三甲。30强企业全国销售总额达到1804.63亿元,其中11家超市企业总销售额达到1314亿元,占比72.8%。
特区成立30年来,深圳超市数量迅猛增长,呈现出华润万家、家乐福、吉之岛、沃尔玛、百佳、人人乐等多个大型连锁超市并存的活跃局面。
深圳超市业态呈多元化
从1984年百佳在深圳蛇口开设第一间超级市场,到1994年万佳百货(即现在的华润万家)开设深圳第一家仓储式平价超市开始,深圳的超市业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之后,外资品牌沃尔玛、家乐福、吉之岛等进驻深圳,加速了深圳连锁超市的发展。
近些年,深圳超市业态类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从原来千店一面转变到连锁经营再到逐渐分化出不同种类型,其中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
而且,各超市的业态类型也不断推陈出新,除以食品、小百货为主的综合性超市外,专业性超市、高端型超市也相继兴起。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后的业态将进一步细分为:以生鲜食品超市作为基本生活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消费需求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仓储式商场作为小型商店、集团采购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便利店服务满足型主力业态;以专业、专卖店作为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型主力业态。
“土”“洋”超市同台竞技共同发展
在深圳的超市行业,人们喜欢用“土洋”来划分。1996年,零售巨头沃尔玛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这种“大卖场”的零售业态创造的单店销售额远高于本土超市,为深圳本土超市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于本土企业既有危机又有并存机遇。沃尔玛和家乐福刚进入深圳时,当时的深圳商业界大叫“狼来了”,很多人认为深圳超市会垮掉。但是面对国际巨头的强劲实力,本土企业并未因此而悲观,他们扬长避短,把握机遇,引荐学习,随后一批本土超市如华润万家、新一佳、人人乐等脱颖而出,成就了本土超市、外资超市并存的局面。
时至今日,华润万家超市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连锁超市第一位。本土超市的日益强大,也让“洋超市”面临一定的压力。家乐福、吉之岛等外资超市纷纷进行本土化改良,走平价路线,推出“十元店”等,以适应深圳当地人的口味。
商业市场“分而治之”才有前途
深圳超市行业稳健发展,同时也加大了自己版图的扩张。开全国连锁、改变经营业态、并购、上市……深圳的超市正大跨步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2006年开始,新一佳、人人乐等众多本土企业走出深圳,在国内众多城市进行收购合并。
扩大版图、加大资本运作、谋求发展,深圳的超市行业也面临着行业转型,行业发展在逐渐转向“市场细分”。华润万家在深圳开设了ole’超市,主营进口商品,试水高端超市路线;吉之岛开设“十元店”,设立“一拾一趣”区域,真正拉开了深圳本地零售业“市场细分”趋势的序幕。此外,除了已经开门营业的“一拾一趣”外,吉之岛的精品SM店以及华润万家走社区路线的“欢乐颂”也将逐一开幕,这种市场细分趋势都是针对不同区域人群消费差异化而亮出的一着棋。
高端超市渐起“卖”的是生活方式
3000多元一斤的日本冲绳金枪鱼,4万元一瓶的法国拉菲红酒,500元一斤的极品牛肉,700元的北海道毛蟹,还有138元一只的世界一号苹果……逛一次高端超市,就像跟着食物去旅行。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出现了城市超市(Cityshop)、北京华联的“BHG”、华润万家的ole’等高端超市品牌,这种走奢侈品消费路线的超市正慢慢进入人们的生活。
高端生活超市和普通超市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大量的进口商品上,高端超市还力图营造一种人们向往的城市生活氛围——更为舒适的购物环境。
一位去ole’购物的市民描述:超市里珍藏了法国五家顶级酒庄的藏酒近千瓶,所有蔬菜水果都来自世界上最好的产地,连面包标签上标注得都非常细致:成分、生产日期、口味是甜还是咸、营养物质是淀粉、蛋白质,还是脂肪等。“价格贵,卖的是生活方式”,这是他的总结。
据了解,目前深圳的高端超市,除了华润万佳的ole’,百佳超市从去年开始,将经营了20多年的蛇口店改造成以外国人为主要销售对象的“International”店。而吉之岛也不甘落后,计划开出新业态SM店。这些高端超市的渐起必定会带动进口商品强劲的消费力。
相关专题:
深圳特区商业卅年的光荣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