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代工企业时代集团控股香港上市前夕,风险投资基金IDG出现在基础投资者名单中。
“投资的首要目的当然是要能赚到钱。” IDG合伙人章苏阳向记者表示。
由于亚洲奢侈品市场呈现稳定、持续的增长态势,资本市场对奢侈品的关注也随之高涨。奢侈品在中国的良好前景给了资本对未来乐观的预期,于是奢侈品股票在香港也受到了火热的追捧。
营销之意
一边在香港上市,另一边,奢侈品牌们陆续披露了2012年的开店计划。COACH提出,2012年要在中国新开30家门店。
汪峰告诉记者,在开店这件事上,奢侈品其实并不缺钱。由于中国内地商业地产商招商心切,对奢侈品牌的态度是“倒贴”式的。目前的行情是一线大牌奢侈品新开一家门店能拿到2000万~3000万元的补贴,一些知名度较小的奢侈品牌也能谈下来每个柜台几千元的“装修费”补贴。
开店的成本不是问题,客流才是接下来发展的关键。汪峰透露,在上海一个数一数二的奢侈品商圈,近阶段由于奢侈品牌开店过快、过多,客流量一直上不去,只有午饭时间,才能借餐饮聚拢人气。由于2012年经济前景不明朗,奢侈品牌也需要在品牌塑造、市场推广上多费一番心思,才能保持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不被竞争对手压制。
“上市后,我们将通过积极的市场活动加深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除了成熟的广告策略外,还包括网络以及店内的营销活动。” Victor Luis说到,香港上市是为了让消费者、商场、政府部门了解品牌。
贝恩公司合伙人布鲁诺·兰纳近日向记者透露,在对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调查中发现,不同品类的奢侈品,消费者最倾向购买的前三大品牌排名每年都有一些变动。
以2011年上市的普拉达为例,品牌在箱包、服装等品类均未进入前三,只在鞋类位列三甲之一。中国奢侈品市场有超过60%的增长来自于新增消费者。各大品牌在2011年比以往更为积极地展开了中国市场活动,思路通常都是展现品牌悠久的文化和传统。
------------------------
“中国制造”
如何抵御“原产地崇拜”
2011年,国际奢侈品牌集中掀起了赴港IPO潮,随着“中国制造”在奢侈品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奢侈品牌及相关资本开始将目光投向香港资本市场。
国际奢侈品牌管理专家,法国ESSEC商学院路威酩轩奢侈品研究中心访问教授、复旦大学助理教授卢晓博士认为,2011年6月,普拉达在香港上市,12月初,其代工企业时代集团控股也在香港成功挂牌,风险投资基金IDG入股时代集团是一次财务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回报。
而对于普拉达而言,这家企业是他们的代工合作伙伴,普拉达通过入股也增强了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对代工厂持有一定股份之后,更能确保产品质量,保证供应商一直处在品牌的可控范围内。
近年来,普拉达、COACH一部分产品在中国制造,固然有成本控制的考虑,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仍然是中国制造水平达到品牌的品质要求。中国制造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质量问题,而是不自信。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不信任,仍然存在“原产地崇拜”。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反省的问题。
目前确实已有一些奢侈品牌实现了香港上市,而且继续会有新的奢侈品牌登陆香港或大陆。中国目前红火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使得香港成为当仁不让的IPO首选之地,营销效果颇为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