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邀请,限时抢购,频打价格战,急于冲流量,奢侈品网购一片“热闹”的场面难掩用户体验差、以假充真、赔本赚吆喝的真实现状。
14起融资,超4亿美元,2011年融资的宠儿无疑属于风起云涌的奢侈品网购企业。据预测,未来两年内,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的销售规模将逾200亿元。巨大的市场前景无疑增强了创业者和风投们看好市场的信心,然而,奢侈品毕竟是不同于普通B2C的大众消费品,其品牌导向特征尤为明显,网店和实体店的服务相差甚远。本期《创业圈》将对奢侈品网购的同质化商业模式进行深度剖析,意在暗中求变的奢侈品电商需要明白:最终消费者将用他们的订单做出投票。
焦点一:“一个模子”的血战
问题:奢侈品网购一般“玩”的都是注册会员、限时抢购,运营模式几乎是大同小异的;为了冲流量,奢侈品网购正在走向低端化,价格战的背后是赔本赚吆喝。
支招:应及早寻找自身发展的特点,建立独特的服务体系,或者专注于更细分的领域,专做特定的品类奢侈品;特卖网站与线下店同步,为用户提供服饰咨询和定制服务,包括上门服务,逐步走向O2O(线上到线下)模式。
卜君全:很多人会觉得:很多所谓的“奢侈品网站”都获得了大笔注资并且发展良好,但其实目前真正有实力提供货真价实的奢侈产品,同时具备稳固的采购和物流渠道优势的网站并不多。很多所谓的“奢侈品网站”,其实是以低价售卖国产的或者国际品牌的产品。但从长远看,特别是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我们相信奢侈品市场将是非常有潜力的。
姚建芳:目前来说,奢侈品网购基本上都处在一个纯粹烧钱的阶段,为了积累消费群,壮大网站规模,烧钱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等到行业成长到一定时期,有了固定的消费人群后,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因此,奢侈品网购企业应当及早寻找自身发展的特点,建立独特的服务体系,确保产品的品质以及统一标准化服务,或者细分行业,专做特定的品类奢侈品。
洪晓波:由于商业模式的特殊性,目前唯品会每天上线的12~18个品牌,其品牌的单价差异较大,因此客单价会与当天上线的品牌产品单价挂钩,而且浮动很大。在我们看来,同质化的竞争也令企业能一起培育消费者对名牌限时抢购模式的认知,共同把市场培育好。并且由于竞争的存在,让大家都朝着客户体验精细化的方向运作,并加强流程管控来寻求良性竞争,这对大环境、大市场来说都是件好事。
张春晖:目前奢侈品网站的投资热点全都集中在品牌特卖领域。但是,奢侈品网站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是有差异化的。比如美国的Gilt,在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始出现了自有品牌,并把奢侈品平台经营得很好,从而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奢侈品网站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特卖网站与线下店同步。比如,Vipstore(佳品网)这类特购俱乐部,原来是以做错季、断码、库存为主的高端品牌特购服务,通过传统经营,积累了大量忠实的品牌用户后,同时也获得了高端品牌厂家的认同,然后再加入电子商务,开拓传统企业的新渠道。我相信未来会有相当大比例的产品会同步在网上销售或定制销售。此外,一种与化妆品类似的“先试用后购买”的模式,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新模式。
侯煜江:国内所谓的奢侈品网购为了冲流量,正在走向低端化,而我们为了打差异化,则一直在往上走。比如,我们要让尊酷和这些品牌站在一起,我们做的是比GUCCI、PRADA更高端的欧洲小众奢侈品品牌,这样会吸引常规奢侈品消费用户,而不是对奢侈品一年可能仅采购一次的白领用户。接下来,我们还要推衣橱顾问的服务,目前已经签下了几个著名的设计师,准备做线下店,以便能够为用户提供服饰咨询和定制服务,包括上门服务,从而逐步走向O2O(线上到线下)模式。事实上,线上与线下是两种不同的用户。
焦点二:供应链暗战
问题:品牌与网站冲突频现,多数缺少货源保证,货品真假受质疑,客单价低,得不到国际大品牌的授权。
支招:整合供货渠道,与品牌商建立合作,获得品牌授权,给予品牌商除了销售业绩价值之外的广告宣传价值;提升网站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保证回款速度,建立与品牌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