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漫画:张建辉
一开始,商务部证实奢侈品关税下调的消息似乎就有“雷声大雨点小”的含义。降税品类和调低幅度都没有民间期望那么高。据说官方达成的共识是“化妆品、烟酒等商品将先行,降低幅度在2%-15%之间”。
但是,事态的最新进展却显示,该“共识”并未达成。昨日,有财政部相关官员向媒体明确表示,并未听说要调整此类商品的进口关税,尽管,去年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有关事宜》,已被业界视为“掀起奢侈品关税逐步下调波澜的试探性政策”。
而世界奢侈品协会CEO欧阳坤也向南都记者透露,国务院、财政部、海关总署、商务部等部委已多次召集奢侈品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以内部会议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实施奢侈品进口关税调整草案”“不管怎么说,关税下调已是大势所趋。”
只是,拉锯式的谈判又将继续。
奢侈品价格下调难同步
据悉,中国奢侈品关税政策的调整,需要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才能实施。根据现行机构设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主任由财政部部长兼任,组成人员来自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海关总署等11个部门。
在这个事情上,商务部表现最为积极。3月底举行的第12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直言,一些名牌商品国内价格比国外高得多,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一定的关税,有些国家是没有关税的”。到了上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干脆放言,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这是大势所趋。
据说官方达成的共识是“化妆品、烟酒等商品将先行,降低幅度在2%-15%之间”。前提是,“假如中国现在减免奢侈品的进口关税,LV们能否立刻将产品的内地售价下调?”
“但对于品牌商而言,价格‘裸奔’无异于自绝后路,L V们只能按照既定的节奏‘循序渐降’。在政策落地之后,L V们至少还需要6个月的时间来销售‘调税前积压的货’。”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区C E O欧阳坤告诉南都记者,关税调整涉及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汇率变化、贸易摩擦、政府要慎重及全面考虑税率的杠杆作用等等。
多大程度带动消费回流?
昨日出现的剧情就是,财政部出面否认“奢侈品关税调整消息”。
根据财政部数据,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约4.25万亿元,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近1.05万亿元,增长35.7%;关税2027多亿元,增长36.6%,二者合计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29.5%。这些数据至少说明,进口环节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不过,世界奢侈品协会6月9日发布最新报告称,2010年2月初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而几乎同期中国人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消费累计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
这意味着,“若关税调整全部落定,最多将拉动70%的奢侈品消费回流,这里头将带动的税收贡献和商业繁荣超乎想象。”欧阳坤认为,调税品种之所以从“化妆品”切入,是因为化妆品在奢侈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几近“半壁江山”,它也是推倒“奢侈品消费外流”的一张多米诺骨牌,“很多消费者都是为了买化妆品而出境,再顺带买包包皮具、服装、钟表首饰。”
但广州世品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美东百货总裁谢仕平的观点却代表另一种声音,“关税调整只是拉动‘礼品消费’回流,何况香港的价格一般是内地价格的80%左右,打折季的时候,香港折扣价格只有内地常规价格的60%左右,产品线也更为齐全。”
业界人士分析称,“关税下调能多大程度带动奢侈品消费回流”,“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如何协调”,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奢侈品牌中国开店提速
但不管怎么说,关税下调、奢侈品消费“返流”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英文版《商业蓝皮书》显示,随着中高端消费人群增加,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动力将维持,2015年前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而接近LV的知情人士也告诉南都记者,LV已开始调整在中国的经营策略:一方面,渠道下沉到民间资本雄厚、常有市民出国消费的二、三线城市,如长春、长沙、大连、哈尔滨、昆明、苏州、无锡、温州、福州等。另一方面,LV在中国的网点扩张将“翻倍提速”。
在此之前,路易·威登中国区总裁施安德曾对媒体表示:“在细节上我们绝不妥协。”据悉,LV有专业的调查公司,对全国每一个城市的G D P指数、商业经济发展质量、人均消费能力、国际品牌的经营质量、主流消费人口素质、城市现代化程度都有详细的调研。这些调查不仅体现在产品和硬件设施上,对商业环境、人员素质等“软”件也有很高的要求。
一个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段子是,坐落于郑州市的裕达福福商场,为了迎娶路易·威登,商场被里三层外三层地翻新了一遍,不仅增加了8部观光电梯,外广场地面也重新改造。据估量,裕达为了迎娶路易·威登至少花费了4个亿。
LV们将放低身段?
现在,局势改变或将迫使“LV”们放低身段。“目前排在中国国门口伺机进入的国际品牌接近200个,其中不乏专门为欧洲贵族设计生产的小众、顶尖奢侈品牌,它们将与大众所熟知的‘LV’们直接争夺优质商业地段。”欧阳坤说。
更为灼人的是,麦肯锡公司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典型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比西方平均年轻15岁。同时,LV的某高管也指出,“LV传统客户群是中年人,而中国消费者年轻很多,并偏好有很多明显LO G O的款式。”
从这个层面看,LV的目标消费人群与ZA RA、FashionTV等时尚品牌也有很大的重叠。而这些新进的时尚品牌通过与中国零售商结盟的方式,已经在城市优质商业物业拿下最佳店铺。比如ZA RA在广州新建的万菱汇拿下双层店面之外,还计划在该商场开设一家“ZA RAH OM E”床品店;而Fashion TV的首家中国形象概念店也落户在广州5号停机坪购物广场。
中国商业格局震荡,利益重构将在所难免。
业界观点
广州万菱汇市场招商总监 范嘉伦
开发商引进一两个国际大牌,从而拉抬商场物业租金的做法早就“过时”。商场运营商现在更愿意找准自身定位,引进一批与商城目标客户群一致的品牌,并且不一定非得“国外牌子”,关键是要营造一种消费文化。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区CEO 欧阳坤
奢侈品关税下调将引发蝴蝶效应:一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回流;二是为了满足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品牌商必须加大货源供给,加速网络扩张,扩大门店规模;三是顶级的奢侈品牌集合进军中国市场,将带动全球至少500个牌子跟风而来,随之而来的“中国商业地产招商窘境”将出现戏剧性变化,未来很有可能是“国际品牌商追着地产开发商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