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与送礼比例加剧调整
“之前普遍观念认为,广州、深圳靠近港澳,奢侈品消费容易外流,本土市场难有作为。”丽柏广场董事总经理王福财向记者表示,这是一种误解,但也造成广州不是奢侈品旗舰店落地的第一二选择。
据悉,奢侈品在中国扩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由其集团直接投资经营的旗舰店;另一种是加盟的品牌店。旗舰店汇集了该品牌所有的当季产品;而品牌店则由投资者自由选择适合当地消费市场的产品。广州、深圳、上海、香港以品牌店为主,由于消费习惯不同,三地奢侈品的产品结构有相当大的差异。
而也正因为如此,“丽柏现有60多家品牌中,产品与北京、上海、香港很不相同,尤其是冬天,北京、上海棉衣类产品较多。品牌商通常都会根据每个城市的气候特点、消费习惯等情况,选择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在当地店铺销售。”王福财表示。据悉,丽柏一线品牌近20家,是目前广州汇聚最多全球顶级品牌 的高级商场。
此外,北京、上海、深圳奢侈品消费很大比例来自于送礼支出,因为内地消费可以开发票。2009年初,胡润百富在上海第五次发布了《2009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富豪年平均消费200万。其中,名车、名表等奢侈品是最大花销项目。同时,送礼是富豪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50%的奢侈品消费来自于礼品消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奢侈品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据他估计,北京、上海送礼的比例大概可以占到3~4成,而深圳可能高达5~6成,但广州只有2成,其余大部分为消费者自用。
金融危机最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当股票投资组合价值下跌时,即使非常富有的人也不得不减少支出。这导致送礼占较大比例的北京、上海、深圳市场奢侈品销售速度放缓,消费下滑比例增大。
奢侈品竞相“染指”物业
“根据我们对VIP会员的了解和分析,经过5年的时间,丽柏对50%的品牌进行了调整更换,引进了一些更符合顾客需求的国际品牌。”王福财表示,丽柏目前通过引入美容、休闲等配套功能,已将丽柏广场变身为一站式综合商场。这与以往大陆奢侈品单一功能有所区别,进一步锁定了固定消费者,降低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现在有8成顾客是VIP客户。”
而在上海,奢侈品集团开始调整盈利策略。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路易·威登、爱马仕日前在上海虹桥等地分别收购当地物业,建造旗舰店,“有些类似日本的独立屋,可以更好地展示奢侈品牌”。“这意味着欧美奢侈品牌继开设旗舰店后,开始乘机在中国抄底商业物业,以增加商业投资盈利方式。”易居中国上海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柏翔认为。
据了解,中国的奢侈品品牌商店里的商品进价,大概是售价的五折左右。如果在上海市中心区域的购物中心内开设一家门店,月租金每平方米2万~3万元,再加上人员成本、管理成本、各种税费,真正的利润也只有10%~15%。在经济繁荣期,10%~15%的利润意味着巨额的利润;但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奢侈品动销差的弱点将抵消高毛利的优势。
黄柏翔认为,经过楼市调整,很多过去觉得自己不缺钱的开发商,已经不得不变卖投资物业套现,而商业地产今年下半年可能比上半年形势更严峻。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能拿到比2007年乃至2008年上半年更合理的价格,一线城市的市中心也有很多物业可以选择。因此奢侈品集团现在上海收购物业具有较大增值空间。
知情人士透露,奢侈品开始选择在上海置业,还在于奢侈品在上海直接投资的旗舰店数量有限,不会与集团已有旗舰店产生正面冲突。“北京旗舰店相当密集,且物业难寻,预计奢侈品在中国购地自建的城市目前只有上海一地。”
数据
美国贝恩公司发布关于全球奢侈品消费的报告。结果显示,全球奢侈品销售将锐减,2008年增长速度仅为3%,销售额约为2200亿美元,增速远低于2006年 的9%和2007年的6.5%。
报告还预计,2009年奢侈品市场将面临6年来首次衰退。今年2月,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在一份形势报告中继续指出,2009年世界奢侈品市场估计将下降5%-10%,远远大于最初预计的3%-7%的降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