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特购物中心:首开奢侈品商业先河
商业价值:1990年,是奢侈品进入北京市场的元年。这年8月国贸商城开始营业,4个月后,赛特购物中心开张。严格意义上说,现在的赛特已经算不上所谓的奢侈品消费场所,但它在北京率先引进品牌专卖店从事零售业务的经营模式,并成为北京著名的以提供高档商品和服务为主的现代化购物场所。应该说,赛特的意义,在于它迈出了北京商业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加快了人们商业意识的觉醒。
推荐理由:赛特购物中心开业之初,其货架上的价格,着实令1992年的北京人大吃一惊:英国劳力士手表15.5万元,德国产万宝龙水笔每支售价7900元,广东潮州产的抽纱刺绣台布100万元整!这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年,不少消费者光临赛特的原动力之一就是看看天文数字背后的东西是个啥模样。
可改变的还不止这些数字,在赛特之前,北京人甚至中国人,哪里享受过购物环境、微笑服务。但十几年后,上述诸多服务内容早已见诸京城的各大商场。十几年间,随着那些装修豪华的高档商场相继问世,赛特的垄断地位早已被打破。
赛特的北门在申奥成功后已被改造得面目一新,但今天的赛特已经渐渐淡出了“奢侈品消费”的视线。面临着国际零售业巨头的大兵压境,北京的零售业经营者和舆论关注最多的恐怕是跑马圈地,价格早已不再是争论的焦点。
新光天地:汇聚全球知名品牌的豪华阵容
商业价值:在新光开业之前,国贸在北京的地位似乎不可触动。随着新光的出现,则带给人们新的冲击,昔日的神话被打破了。目前,华贸中心已成为CBD继国贸后,又一汇集国际品牌和国际跨国公司的区域。
推荐理由:新光天地购物广场是由台湾零售业巨头新光三越百货与北京华联集团共同投资7.5亿元在CBD商圈建起的顶级购物广场,阵容之豪华,90个国际顶级品牌、938个全球知名品牌。包括10家顶级品牌旗舰店,24家首次在中国开设专柜的知名品牌店,42家国际名品新概念店,53家北京首次开设专柜的品牌店。
新光天地总面积17.3万平方米。PRADA、CHANEL、GUCCI、S.FREEAGAMO、HUGOBOSS、COACH等均在新光天地设置旗舰店,这些旗舰店将首次同时做到货品“零时差”,每一季新品与其在巴黎店或纽约店中展示的毫无二致。
美美百货:首个“变脸”的奢侈商业
商业价值:提起西单商业街,大多数消费者都有这样的同感——这里没有一家环境优雅、服务一流的高档商场,人们逛西单似乎就是为了在人潮拥挤中用便宜的价格淘时髦商品。2006年6以前,Gucci、SalvatoreFerragamo、JCVersace等国际一线品牌大多落户国贸、王府饭店、燕莎等东部商业,这一“垄断”格局直到位于西单首都时代广场的美美百货开业才被打破。
推荐理由:美美百货是西单商圈第一家高档精品店。尽管美美百货面积只有2.5万平米,在西单商圈中体量最小,但引进的品牌却很过硬。1层及2层主要经营国际一线品牌的时装,还有鞋、包及手表等配饰。店里可以看到的品牌有Gucci、Salvatore Ferragamo、Hugo Boss、Versace、Cerruti 1881、Canali、Paul&Shark、Trussardi、Diesel、Sping Field等。
国内的高端百货重品牌、轻服务的现象可从很多奢侈品商场的营销状况得到佐证。有着“贵族百货”之称的美美百货店,两年前开业时表示,通过引进大量国际一线品牌,将把延伸个性化服务的VIP贵宾服务做为一大特色。
燕莎友谊商城:以天价商品扬名
商业价值:1992年,燕莎商城在一片麦田中落成,充满货架的天价商品迅速在富人圈中打开名声,至今众所周知的燕莎商圈也因之形成。
在很多人眼中,北京燕莎友谊商城本身就如同一件奢侈品,以至于在大众消费者中还流行一种说法:“想了解世界富豪的生活,就去燕莎商城看看。”
推荐理由:北京燕莎友谊商城于1993年实行合资,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内第一家开业的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也正因此,它的活力比当时很多国营的百货商店强得多。燕莎商城本店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营业面积2.2万平方米,与四周著名的凯宾斯基、昆仑、长城等五星级酒店共同组成了京东地区的高消费商业圈。
在占据燕莎商城30%份额的进口商品中,国际品牌也比比皆是,法国的化妆品、瑞士的手表、日本的家居用品、美国的办公系列。已有10大奢华品牌进驻了燕莎,分别是Cartier、Ermenegildo Zegna、WMF、Giaenchy、Lancel、Canali、Pal Zileri、Montegiappa、Trussardi Jeans等。并经营着10万种、40万个花色规格的优质商品,几乎国内所有驰名商标的精品都在燕莎占有一席之地。
燕莎始终以一个高级百货店的业态出现,近几年来,随着经营策略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国际奢侈品品牌进入燕莎商城。只不过在奢侈品商业遍地开花的今天,现在的燕莎,名头早已盖过商场本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