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城从美食往产业发展,将打造成集旅游、美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岭南特色产业城
编者按:近年,我区步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一批省、市、区重点工程纷纷上马。
现在,这些项目进展如何?它们有什么亮点?重点项目建设将给我区带来怎样的变化?本报今日起特在一版
开设《番禺重点工程巡礼》栏目,走马各项重点工程,敬请读者垂注。
“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景象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宋代繁荣的标志。明年底,区委、区政府重
点工程之一的中华美食城将再现岭南版的“清明上河图”,届时,具有岭南特色的亭台楼阁、特色桥梁、运
河、小艇等景象将活生生地出现在市民的面前。中华美食城也将延续岭南特色,从美食城往美食产业城方面
发展,建设成为集旅游、饮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岭南特色城。
岭南特色引客似云来
中华美食城位于南村镇,“两年多前,企业进驻时,这里是一片破旧的厂房,餐厅只能像大排档似的发
展。去年广州美食节举办以来,这里客似云来。”说起中华美食城的过去与现状,聚仙阁私房菜的营运总经
理刘靖邦和沅江水湖南常德菜馆的刘小姐都表述了相同的说法。刘靖邦说,与去年同期相比,聚仙阁私房菜
的顾客量最少翻了两倍,其中,5月12日母亲节当晚,菜馆“翻桌再翻桌”,生意太好了。据中华美食城负
责物管的毛经理介绍,5月12日母亲节当晚,总共有3600多台车来到美食城,城内是人声鼎沸,店内是顾客
盈门。
记者在城内倘佯,只见这里镬耳高墙,岭南建筑特色明显,岭南味道浓郁,以水贯穿整个园区、跌水瀑
布、水主题雕塑、蜿蜒细水、汉玉雕栏,小桥流水、古韵拱门,营造出灵动的江南特色;运河流水,古旧石
板街道、宅邸民居、五羊雕塑等,展现着旧时岭南的生活场景与人文文化,好一派岭南景象。据中华美食城
董事陈林东介绍,中华美食城占地120亩,集中华八大美食菜系、港澳台地方美食以及泰日韩等世界特色美
食为一体的国际美食广场,以岭南水乡饮食文化主题公园为理念设计建造,主要围绕“重现历史,留住记忆
,回归自然,展示文化”,展现唐、宋、元、明、清祖辈的饮食文化生活场景。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额
13亿元,目前第一期已完工,有超过35家餐饮企业进驻,设有1500个车位,同时就餐人数达8000人次,已初
具规模。
走综合旅游发展之路
谈起今后的发展,陈林东说,中华美食城的发展将向中华美食产业城发展,以岭南水乡文化为主格调,
规划为:岭南运河区、岭南历史博物馆、精品酒店区、特色酒吧街、特色手信街、岭南盆景拍摄基地、世界
珍稀禽鸟观赏园等区域。其中,岭南运河区以“清明上河图”为版本,结合荔枝湾涌特色,融入岭南文化,
力求还原“清明上河图”的景象。比如图中的特色桥,这里将建成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石桥,运河将整治现
有的河涌,建设成为一条宽10多米、长200多米的运河,并与一期的小运河连接起来,两岸则种上特色的柳
树,运河两边将耸立岭南著名人士的雕像,如庄有恭、屈大均等,通过雕像与介绍,让市民了解岭南深厚的
文化。运河中,小艇将泛舟河上,叫卖着艇仔粥等特色饮食……游客来到这里,一边倚在河边的酒吧窗前,
休闲地品尝着杯中的美酒,欣赏着独具岭南特色的景象,或许,那情那景,比“清明上河图”更加地繁华与
休闲。
而岭南历史博物馆中,将收集与岭南饮食相关的历史文化,比如,以前的煮食工具、人民的饮食习惯等
等,让游客“一日看尽2000多年的岭南饮食文化”。另外,还将在城内建设古代四大食神——彭祖、伊尹、
易牙、詹王”的大型石像,每年组织规模盛大的祭拜仪式。从而令建成后的中华美食产业城成为集旅游、饮
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岭南特色城,成为广州又一个著名的城市旅游新景点,成为广州的商业名片及城市
的会客厅。
陈林东介绍,日前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前,运河及部分区域可建成并开放,而
整个二期工程将在201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