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际知名咨询机构贝恩顾问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生产者协会合作发布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奢侈品消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众多国际奢侈品牌纷纷涌进中国,抢食这场盛宴。据世界奢侈品协会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国际奢侈品牌进入中国。
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却在这场中国奢侈品盛宴中集体缺席。原因何在?
此前有社会调查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奢侈品名录,位列前50名的奢侈品品牌,来自欧洲的有34个占68%,来自美国的有14个占28%。那么,中国本土品牌缺乏名牌奢侈品,究其原因是中国品牌缺乏文化?中国品牌缺乏精品?还是中国制造缺乏技术或质量?
20年耐心培育中国市场见成效
◆国际品牌
中国拥有上千年的文化积累,制造技术、原料一样也不缺,中国不乏精品。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制造”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品质一流的世界级奢侈品,目前不少国际顶级品牌的制造、原料、工序大部分都在中国完成,仅有一些关键部位,比如一个包包的拉链、一个扣可能会在意大利或法国完成。
那么,为何中国本土品牌没能跻身国际奢侈品行列?
任何局面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奢侈品消费在中国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经济近20年来的发展而展开的。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部分城市还很少能看到国外货,很少有高端精品店,大部分消费者甚至还没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当1992年路易威登的第一家专卖店在中国开业时,很少有人知道奢侈品为何物,那个时候人们知道的最好的国外品牌是皮尔卡丹。接下来,1993年香奈尔也进入中国,1996年古琦,然后迪奥、爱马仕、阿玛尼都一个个尾随而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大品牌也不失时机地捕捉到了中国市场潜在的能量,仅仅停留在品牌概念的认知阶段是不够的。近10年,中国消费者经历了一次品牌再教育,奢侈品牌要让消费者了解的不仅仅是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和品牌价格,更主要的是一份具有品牌的历史厚重感,一个有深厚内涵支撑的体系,它所要倡导的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不仅如此,更深层次的品牌再教育除了使一部分人加深对奢侈品的认知,还使更多中国消费者增加了对品牌的熟悉度。
上述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在大众心目中,奢侈品更多的和欧洲印象联系在一起,在欧洲灿烂文化和贵族精神的簇拥下诞生的拥有百年历史的经典奢侈品最受中国消费者青睐。
著名营销专家、法国鲁昂高等商学院市场学教授布鲁诺曾发表文章认为,中国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知的奢侈品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世界树立的形象更倾向于工业化生产,即大量的生产,而这是和奢侈品所遵循的共同特征相悖的。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欧阳坤表示,“中国制造”与世界级奢侈品品牌形象、品位不匹配。他指出,在中国,很多高端人群并不认可中国品牌,他们也不用本土品牌的产品,这与欧美国家不一样,英国、法国的高端人群都爱使用本国的奢侈品品牌,“你连自己国家的品牌都不用,怎么还能要求别人用中国品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