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饮行业的大一统公式 总利润(TR)=客户单次消费利润 (R) X 消费频次 (F) X 消费人数 (Q)
所有餐饮企业要解决的问题,要么是让每个进店的顾客多花钱,要么是让他们更频繁的来店里吃,再或者,就是开更多的店,吸引更多的新顾客。 那么,什么又是决定这三个因素的关键呢? 上游供应链管理 提升单次消费利润的关键 当我们拿起香辣鸡腿堡送向嘴边,很难想到这背后融合了谷物生产加工、肉鸡养殖加工、蔬菜种植加工、酱料生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和餐饮加工服务等诸多企业的心血。
上游的供应链管理对餐饮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保证食材的品质,还能控制食材的成本。无论在单次消费利润上,还是在价格优势带来的消费频次上,都能增加总利润。
供应链管理并非简单的采购。对大型餐饮企业而言,每天面临数量众多且种类繁杂的采购需求,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才可能满足并保证餐厅供应的高效、稳定和安全。
海底捞大家都不陌生。当年这火锅第一股想上市未果,无奈之下,2016年将旗下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推上了港股市场。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凭借海底捞餐厅的快速发展,和供应链上的良好管控,颐海国际的业绩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高速成长,市场也心甘情愿的给出了40倍的估值。
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一骑绝尘,一年多里从2块涨到11块,是妥妥的大牛股。 这么看来,那句“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不如改成“你吃火锅,我投火锅底料股”更合适?
外卖不只改变你的生活 还扩大了餐厅的潜在客群 当互联网遇上人性的“懒、宅、馋、急、忙”,外卖行业迎来爆发。 根据艾瑞咨询去年发布的报告,2017年中国网络外卖行业总交易额超过2000亿,占整体餐饮行业比例高达20%以上。 业务几乎覆盖全国所有人口10万以上的县,外卖成为餐饮业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菜鸟死于常识,老将死于趋势,一个成熟的餐饮上市公司很难死于常识,却可能死于突然加速的变化趋势。 看着店里进进出出的外卖小哥,发际吴告诉我外卖是如何重构餐饮的。
“首先,外卖延长了经营时间,提高了后厨的资源利用率。 其次,堂食客往往集中在周边1公里,而外卖配送范围达到3-5公里,拓宽了店铺的服务辐射范围。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外卖的顾客不占用餐厅的位置,翻台率趋近于无限大,对于餐厅来说,流水的瓶颈一下子被解放了出来。”
传统餐厅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需要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对经营管理提出很高要求。 而外卖不仅不占用管理资源,还不占用经营面积,只需提供产品,无需提供空间和服务。
因此,成功实现外卖策略的餐厅不管是坪效、人效都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不仅能够提升消费人数,还能提升消费频次,给总利润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
能意识到外卖好处的餐饮企业才是好企业。 香港品牌大快活、大家乐的内地分店纷纷开展线上外卖业务,唐宫连续三年在年报中谈到外卖的重要性,而拥有内地血统的呷哺呷哺更是轻车熟路,迅速融入外卖大军。 注:数据来源于Wind,云锋金融整理 如何提高消费频次? 餐饮品质是关键 即使有了外卖,能够服务的潜在人群范围得到扩大,但如何保证顾客不是一次性光顾,而能成为回头客呢?
近几年各式网红餐厅的最终下场让发际吴背后发冷。
*雕爷牛腩多次被爆店面关门,黄太吉只剩下加盟店,走红上海的“赵小姐不等位”去年底所有门店关门大吉,韩寒参与投资的“很高兴遇见你”只火了一年。 *首创无餐具的水货餐厅停止加盟,而刷新消费者三观的便所主题餐厅销声匿迹。
不是号称消费升级,营销先行吗?那为什么这些曾经话题满满的餐厅却如坐过山车一样直上直下呢?
发际吴为此专门去请教了一个餐饮界大咖,对方一边盘着手上乌黑发亮的串子,一边悠悠的说: “消费升级大家都知道,但请不要把消费者当傻子,什么乌七八糟的玩意包上‘适合拍照’、‘玩噱头玩概念’的幌子,就想成为经久不衰的招牌? 餐饮企业的口碑是靠顾客实打实的每次光顾积累起来的,发达的网络营销可以让你一步登天,但也能让你瞬间被打回原形。 想想看你开餐厅的初衷吧——口味才是你真正的护城河。”
不知是不是发际吴听了大咖的话之后有了顿悟,最近他的微信朋友圈再没有转发过各式稀奇古怪的营销活动,什么王者荣耀钻石免单啊之类的,而是开始踏踏实实的研究起各种食材的好坏和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44%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自己体重超标; 49%的人目前正在努力控制体重; 75%的受访者通过改变饮食控制体重; 82%的受访者愿意多花钱购买不含有不良成分的食物,高于全球平均的68%。 重油、重盐、重辣口偏好降低,以中和健康为特征的甜鲜口感偏好背后是消费者的健康诉求。”
——美团点评2017年餐饮行业白皮书
对于中国的餐饮企业来说,麻辣和酸甜固然能带来吃货的赞许,但若想顾客一而再、再而三的惠顾,让“偶尔解解馋”变成“日常打卡”,维持健康和美味的微妙平衡才是关键。 无论是新元素、wagas等主打轻食的新兴品牌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的下沉。 还是主流餐饮企业如肯德基和必胜客推出K Pro和Pizza Hut Bistro这样的子品牌来拓展白领市场,都是对健康趋势的一种捕捉。 “可惜的是,中餐企业大多没有意识到这种趋势,大多还抱着好味道胜过好健康的理念,实在是落伍啦。” 发迹吴遗憾的摇了摇头。在他的店中,至少所有套餐都是包含蔬菜沙拉或者水果沙拉的。
|
原标题:反思!中国餐饮业为啥跑不出一家千亿龙头? / 编辑:小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