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反思!中国餐饮业为啥跑不出一家千亿龙头?(2)

时间:2018-03-13来源:商业地产云智库 作者:


餐饮行业的大一统公式


    总利润(TR)=客户单次消费利润 (R) X 消费频次 (F) X 消费人数 (Q)

 

    所有餐饮企业要解决的问题,要么是让每个进店的顾客多花钱,要么是让他们更频繁的来店里吃,再或者,就是开更多的店,吸引更多的新顾客。



    那么,什么又是决定这三个因素的关键呢?



上游供应链管理

提升单次消费利润的关键


    当我们拿起香辣鸡腿堡送向嘴边,很难想到这背后融合了谷物生产加工、肉鸡养殖加工、蔬菜种植加工、酱料生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和餐饮加工服务等诸多企业的心血。

 

    上游的供应链管理对餐饮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保证食材的品质,还能控制食材的成本。无论在单次消费利润上,还是在价格优势带来的消费频次上,都能增加总利润。

 

    供应链管理并非简单的采购。对大型餐饮企业而言,每天面临数量众多且种类繁杂的采购需求,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才可能满足并保证餐厅供应的高效、稳定和安全。

 

    海底捞大家都不陌生。当年这火锅第一股想上市未果,无奈之下,2016年将旗下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推上了港股市场。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凭借海底捞餐厅的快速发展,和供应链上的良好管控,颐海国际的业绩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高速成长,市场也心甘情愿的给出了40倍的估值。

 

    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一骑绝尘,一年多里从2块涨到11块,是妥妥的大牛股。



    这么看来,那句“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不如改成“你吃火锅,我投火锅底料股”更合适?


    

外卖不只改变你的生活

还扩大了餐厅的潜在客群


    当互联网遇上人性的“懒、宅、馋、急、忙”,外卖行业迎来爆发。


    根据艾瑞咨询去年发布的报告,2017年中国网络外卖行业总交易额超过2000亿,占整体餐饮行业比例高达20%以上。


    业务几乎覆盖全国所有人口10万以上的县,外卖成为餐饮业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菜鸟死于常识,老将死于趋势,一个成熟的餐饮上市公司很难死于常识,却可能死于突然加速的变化趋势。


    看着店里进进出出的外卖小哥,发际吴告诉我外卖是如何重构餐饮的。

 

    “首先,外卖延长了经营时间,提高了后厨的资源利用率。


    其次,堂食客往往集中在周边1公里,而外卖配送范围达到3-5公里,拓宽了店铺的服务辐射范围。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外卖的顾客不占用餐厅的位置,翻台率趋近于无限大,对于餐厅来说,流水的瓶颈一下子被解放了出来。”

 

    传统餐厅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需要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对经营管理提出很高要求。


    而外卖不仅不占用管理资源,还不占用经营面积,只需提供产品,无需提供空间和服务。

 

    因此,成功实现外卖策略的餐厅不管是坪效、人效都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不仅能够提升消费人数,还能提升消费频次,给总利润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

 

    能意识到外卖好处的餐饮企业才是好企业。


    香港品牌大快活、大家乐的内地分店纷纷开展线上外卖业务,唐宫连续三年在年报中谈到外卖的重要性,而拥有内地血统的呷哺呷哺更是轻车熟路,迅速融入外卖大军。


    注:数据来源于Wind,云锋金融整理




如何提高消费频次?

餐饮品质是关键


    即使有了外卖,能够服务的潜在人群范围得到扩大,但如何保证顾客不是一次性光顾,而能成为回头客呢?

 

    近几年各式网红餐厅的最终下场让发际吴背后发冷。

 

    *雕爷牛腩多次被爆店面关门,黄太吉只剩下加盟店,走红上海的“赵小姐不等位”去年底所有门店关门大吉,韩寒参与投资的“很高兴遇见你”只火了一年。


    *首创无餐具的水货餐厅停止加盟,而刷新消费者三观的便所主题餐厅销声匿迹。

 

    不是号称消费升级,营销先行吗?那为什么这些曾经话题满满的餐厅却如坐过山车一样直上直下呢?

 

    发际吴为此专门去请教了一个餐饮界大咖,对方一边盘着手上乌黑发亮的串子,一边悠悠的说:


    “消费升级大家都知道,但请不要把消费者当傻子,什么乌七八糟的玩意包上‘适合拍照’、‘玩噱头玩概念’的幌子,就想成为经久不衰的招牌?


    餐饮企业的口碑是靠顾客实打实的每次光顾积累起来的,发达的网络营销可以让你一步登天,但也能让你瞬间被打回原形。


    想想看你开餐厅的初衷吧——口味才是你真正的护城河。”

 

    不知是不是发际吴听了大咖的话之后有了顿悟,最近他的微信朋友圈再没有转发过各式稀奇古怪的营销活动,什么王者荣耀钻石免单啊之类的,而是开始踏踏实实的研究起各种食材的好坏和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44%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自己体重超标;

    49%的人目前正在努力控制体重;

    75%的受访者通过改变饮食控制体重;

    82%的受访者愿意多花钱购买不含有不良成分的食物,高于全球平均的68%。

    重油、重盐、重辣口偏好降低,以中和健康为特征的甜鲜口感偏好背后是消费者的健康诉求。”

 

    ——美团点评2017年餐饮行业白皮书

 

    对于中国的餐饮企业来说,麻辣和酸甜固然能带来吃货的赞许,但若想顾客一而再、再而三的惠顾,让“偶尔解解馋”变成“日常打卡”,维持健康和美味的微妙平衡才是关键。


    无论是新元素、wagas等主打轻食的新兴品牌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的下沉。


    还是主流餐饮企业如肯德基和必胜客推出K Pro和Pizza Hut Bistro这样的子品牌来拓展白领市场,都是对健康趋势的一种捕捉。



    “可惜的是,中餐企业大多没有意识到这种趋势,大多还抱着好味道胜过好健康的理念,实在是落伍啦。”


    发迹吴遗憾的摇了摇头。在他的店中,至少所有套餐都是包含蔬菜沙拉或者水果沙拉的。


    

原标题:反思!中国餐饮业为啥跑不出一家千亿龙头? / 编辑:小梅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5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