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郭广昌迷上了太极拳。不仅自己练,他还向朋友们推广。郭说,“太极拳是身心俱修的”,如果民营企业家的身和心都更健康,“整个商业生态不就更健康了吗?”
2010年岁末,在回顾今年商界的各种“冲突”事件时,郭提出了营造新商业生态的建议。以销售额计,复星集团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作为复星的掌舵者,郭广昌说自己对今年的商界冲突“感同身受”:
360和腾讯之争、国美控制权之争、牛奶公关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等等——当民企面对冲突时,“不是把冲突掩盖起来,而是在冲突当中去找到平衡,找到一种新的共存规则。”郭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商业生态能不能湿润一点?不要动不动那么火爆,最后会伤害到我们自身。”
坚守底线
《21世纪》:你所说的“商业生态”具体指什么?
郭广昌:我常常说自己后知后觉,中国企业界有两个价值主张我一直跟着在做。一是关注我们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态,那是空气和水。这一点,我要感谢王石、马云,他们让我学习了很多,我也开始为改善我们的环境在做一些事。
二是关注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法人所需要的生态,那是我们面对的法律环境、舆论环境、竞争环境,那叫商业生态。这一点,我非常感谢柳传志先生。4年前,他形象地提出来“让空气湿润一点”,我觉得受益匪浅。今年发生的许多事说明,在新商业生态的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21世纪》:你多次提到“坚守底线”,是受到哪些具体事件的启发?
郭广昌:我觉得企业家必须坚守底线,尤其是法律的底线,无论是对待竞争对手、客户还是股东。
什么叫坚守底线?古人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我们就要说在法律范围内办事。依法办事有个好处,企业不必人为拔高对自己的道德标准,可以名正言顺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只要是法律允许的范围,竭尽全力主张自己权利都没有什么问题。知易行难,坚守底线并不容易。今年的一些冲突里,我们看到有些企业是突破了法律这个底线的。
坚守底线对政府而言也非常重要。在国美的控制权之争中,我们看到了政府、法制的进步。一个企业家获罪入狱,但他还是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主张自己的权利,这不能不说是进步。企业所生存的商业生态里,政府掌握好干预的边界,给企业依法竞争的空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底线。
《21世纪》:你怎么看待360和腾讯之争,这个事件中民企面对的法律环境是怎样的?
郭广昌:我一直觉得丛林法则是没有错的,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该为自己的权利去争取。但是,这个法则只是反映了企业和人的本能,作为一个法人,企业经营者和企业都要面对自己所处的商业生态,在这个生态中首先就应该尊重法律。
至于“3Q大战”,我觉得这次政府的干预还是很有节制的,而且更多地考虑了公众利益。在互联网领域,也许新鲜事物出现的速度比立法的速度要快。我一直说,中国的经济是用30年走了西方100年的路,所以,我们这里既有钢铁大王,也有互联网神话。在一些新的领域里,法律环境如果不够健全,那就更应该考虑竞争环境,考虑自己的竞争行为,用“共赢”的思路去加强行业协调。
善意和共赢
《21世纪》:除了坚守底线,还有什么是构建新商业生态所必需的?
郭广昌:我们还应该心存善意。企业家应该对自己的员工好一点。我看了很多报道发现,富士康的工作环境并不是那种“血汗工厂”,但是还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提醒我们做企业的人,要对员工的发展多关注一些。企业家虽然付出很多,你看马云都瘦成那样子了,我的头发也快掉光了。但是,底层员工他们得到的更少,房价在涨,菜价也在涨。
此外,企业家应该对弱势群体好一点,多一些社会责任。今年巴菲特和盖茨来中国交流慈善理念,这种沟通还是很有意义的。中国和美国的慈善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做慈善,但是,这种善意的本质是相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