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嘉宾: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
楼市新政出台3个多月,未来走势愈加朦胧。与住宅市场的淡定相比,来自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还处在躁动之中。广州,也迎来1996年后第二次商业浪潮——近四十个商业项目的集体进驻,会给广州商业地产带来怎样的影响?且听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开讲——
记者:广州今年进入一个商业的井喷期,有人担心商业会过热,你怎么看?
黄华军:大家现在看到的井喷局面,实际上是多年积累的爆发,导火线是亚运会。在几年前,有的开发商慢慢转型,涉足商业地产,刚好在今年厚积薄发,比如富力、珠投、合生等品牌。另外,像太古汇、万菱汇其实也经过了好些年的等待,刚好赶在了这个时候。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商业项目是为了赶亚运时间,但主要还是积累的爆发。
记者:如此多的大型商业项目同期进驻,会不会形成招商难?
黄华军:这不可避免造成招商难,但这要分开来看。现在是好的场,门槛太高,不好的场,又需要观望一段时间。这是对于普通连锁品牌而言。对于国际一线的品牌,可选择太多了,调子也就高起来,选择多了,其实也不好选择。另外,对一些成熟的场,像正佳、天河城这种,已经形成稳定的客流,定位也渐渐清晰,可以借机调整租户结构。
记者:现在很多人担心供应量激增后,市场消化能力不够。
黄华军:昨天某知名服装品牌老板也担心,今年供应量上升,市场承托力会不会不够。业界对此的担心是有的。但我们要看到,广州这几年,城市的定位在逐渐明确。去年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是直辖市以外第一个这种定位的城市。另外,粤港澳一体化、广佛肇同城化正在推进。这些宏观利好,会把广州影响力辐射推到更远,商业也是。另外交通越来越便利,广佛地铁,环城高速,地铁通到了机场、火车南站。
因此,广州商业的空间是很大的,它应该是做龙头大哥。原来的白马、上下九、北京路等商业不能与该有的龙头地位相称。
供求方面,市场会有调节,空间很大,就看能不能做到位。
新快报记者:长远来看,这次商业井喷会给广州商业形成哪些长期影响?
黄华军:1996年,广州商业曾迎来一个北商洋店的浪潮,但跟现在比有本质区别。现在不同资本的背后,都选择商业地产为主角,不再是单一的业态,都是复合型商业物业。另外,1996年时,同时四个商业项目开业,仅有一个是本地企业。在今年,本土品牌,像广百、友谊的表现丝毫不逊色。
此次北商洋店的再次运动,给广州商业带来了提升的契机。现在广州的商业已经不再是以往的一个二手业主、二手掌柜,收收租就可以过活的时代。一些北方、国际背景商业项目的进出,将促使本土企业的进取创新,带来许多新的品牌,商业元素。
像万菱汇引进ZARA,国内打造快时尚的UR等品牌有了更多借鉴;五号停机坪项目中的星期八小镇是以前没有的。广州酒家将打造停机坪,这些都是新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