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服装业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抱团典型及新事物,优衣派从纸上的“设想”发展到眼下的全面铺开,一直来都是行业争论的焦点。
近日,优衣派举行了30家店同时开业的大型造势活动,而在成立仅3个月,就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方式进入终端市场的优衣派,显然也超出了众多业内人士对于其的期望。
来自温州方面的消息显示,自优衣派成立以来,其创新的商业模式正受到大范围的认同,不少企业表示了对其的看好。实际上,现在已有不少大型服企正谋划优衣派式的“多家联合”,许多国内知名服企已经将该计划落实到上报阶段。
同时,在仅仅成立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伴随着优衣派的快速,乃至其的核心定位——快时尚发展模式被大家所了解,也有越来越多质疑声出现。包括“傍名牌”、避免不了同股东企业的竞争、缺乏精准定位等等,构成了眼下业界对于其的不同看法。
基于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优衣派服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星,以期探讨优衣派受追捧的价值体现,以及多家联合快时尚模式的发展风险,乃至质疑声出现背后的问题表现。
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是H&M
记者:成立3个月来,行业对优衣派的快速扩张印象颇深,然而,除了“快”及存在多位股东企业的现实,大家对于优衣派的了解似乎也比较有限,甚至,一些人认为优衣派缺乏精准定位?
彭星:我想大家认为我们没有精准定位,可能缘于优衣派成立最初,对我们设置的“ZARA的快捷,H2M的价格,优衣库的品质”模糊轮廓的误解。
实际上,我们的定位非常精准,为此,我们曾花了3个多月时间做市场调研。
我们认为做服装品牌无非3种可能:一种做高档品牌,一种是中档品牌,一种是平价品牌。而就第一种做高档品牌,我们认为在中国很难,最起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出现高端的品牌。中国服装眼下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才结构难以成就高端品牌。所以现在一些所谓的中国高端品牌都在打擦边球,他们依赖当地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程度不高的现实,来实现他们所谓高价品牌的销售。
对于中档市场,在我们的判断中,中国的未来服装市场一定会是两极,要不就是高端,奢侈的,要么就是平价的,中间路线的都会走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师概念的品牌,所以我们认为平价市场是未来服装发展的相当主流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选择出我们定位的第一个关键词——“平价”,我们认为要把产业做大,平价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机会。
我们定位的第二个方面,从消费者的年龄段来看,美邦、森马、以纯、真维斯这些品牌已经基本对中国16岁到22岁消费群体形成了垄断。他们市场份额相当大,我们挤进去也是非常惨烈的拼杀。但是22岁之后,我们认为中国的平价市场竞争者还不多,除了H&M进来,是这样定位,中国其他竞争者成气候了吗?我们认为没有成气候,所以我们选择的定位很清楚,25岁到35岁年龄段,非常清楚。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是个渠道品牌,优衣派应该做成个渠道品牌、快时尚企业。
记者:从定位上看,你们与ZARA、H&M可视为同类型企业,即快速时尚品牌,那么,ZARA、H&M都将是你们未来的竞争对手?
彭星:我们在提出这个定位的时候,我们可以很鲜明的看到我们的竞争对手是H&M,ZARA从中国角度来看实际并不平价,在中国我们并不认为ZARA是个平价品牌,他实际上是一个中档品牌。
所以,在中国,我们认为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是H&M。
记者:那么,你们要怎么跟H&M竞争?
彭星:我们有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在支持我们,优衣派这个项目起源于社会责任,温州市政府去年底提出“拓市场,保增长”,眼看着温州服装外贸型企业滑坡滑掉42.6个点,所以希望由行业内领军企业用什么方式带动外贸企业转向内销,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后面组建了优衣派,我们是肩负温州市政府对于我们行业的期望。
而正是因为这个项目的“公益性特征”,也使我们获得整个行业巨大的支持,大家对我们都非常支持,我们第一家店一推出来,反应非常好,供应商信心十足,他们认为我们这么平价,款式又多,肯定能带动他们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供应链,我想未来参与平价竞争,这是个非常大的优势,有这么多人支持我们。
记者:眼下,从定位上看,优衣派明确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之前,业界曾猜测你们的竞争对手是优衣库,因为,从名字上看,你们实在太接近了,甚至,很多人认为你们是在傍名牌?
彭星:对于这点,我想说我们的产品定位跟优衣库完全不一样,名字上的接近完全是个巧合。
股东实力过硬
记者:我们知道优衣派由8家股东企业共同投资组建,其中7家企业主营业务都涉及服装领域,那么,在优衣派未来的经营中,如何协调与股东企业的关系?你们与股东企业会否存在市场竞争?
彭星:我们认为优衣派与股东企业未来竞争的可能性完全不存在。
首先从品牌的定位上来讲,优衣派的定位跟原来8家企业的定位完全不一样。其次,我们这次产业整合“抱团”改变了以往产业整合的模式,以往的产业整合模式,是你这个企业,我这个企业都把它搅和在一起,形成了许多企业文化,管理不配套,水平也不一样,因此直接导致失败。
我们这次产业整合,股东企业都是以投资人的角色进去,他经营他自己的企业,优衣派是优衣派。
记者:考虑到服装业眼下的激烈竞争态势,如果优衣派持续几年都亏损,你们的股东企业提出要撤资,你们会怎么办?你们有没有具体的退出机制?
彭星:我们有退出机制。从股东结构、退出机制,我们此前都做出非常详细的规划。
实际上,对于优衣派未来经营亏损的准备,我们都做过。在我们这个项目推出之初,有很多家企业都表示要投资我们,多得不得了,但是我们对投资人有所选择。因为你不够实力,企业一旦亏损的时候,就会闹矛盾,所以我们做这个项目之前,对投资人的实力作了很大的评估,我们也想过企业可能会亏损,亏损的时候,你能不能够承担得起,承担不起的人才会吵架,才会闹。
我们认为,优衣派的股东都具备了投资的风险意识,及具有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
而得出这种结论是因为股东企业之间了解,在温州有个特点,我们的行业不大,地方也不大,经营企业的人,大家基本都了解,因此,我们这8家股东企业彼此都非常了解,大家都知道这8家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知道他们有实力承担亏损。
记者:作为一家仅成立3个月的企业,“优衣派”一个让行业羡慕的作为是成功得到了温州当地5家银行总值46亿元的授信额度,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彭星:首先,这是因为各个银行看好我们这个项目,响应、支持温州市政府在去年底“拓市场,保增长”的举措。第二,我们8家股东企业在温州的银行资信都非常好,每一家企业都是有实力的企业。银行也是通过多方面的考证、论证、研究,才给予这样的额度。
记者:之前,也曾有一些声音认为你们的授信额度对于一家账面资金有限的新公司而言过大,您怎么看?
彭星:之前曾有一些声音,很没有常识,现在银行还存在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操作吗?他们的贷款都是按市场规律走,跟以前银行不一样,现在银行完全市场化,以前政府叫你贷款,银行就贷,现在的银行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有些人的想法太多。
目前环境下,银行会对每一个企业资信做详细评估,你有风险,银行绝对不会给你贷款,银行就是一个投资家,绝对不可能随便给你几亿元花花。
记者:据我们了解,在46亿元的总授信额度中,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额度是给优衣派的联盟企业,你们所搭建的产业协作联盟将怎么分配这些额度?它有怎样的标准?
彭星:我们会跟联盟企业之间形成一个互保,具体的分配、标准我们还在跟浙江省建行考证,最终的方案还没出来。但我们会对联盟的所有供应商的资信作评估,银行也要对他们作资信评估,按正常模式走。到最后,联盟企业跟我们签了合同,有我们的资信评估,也有银行的资信评估,联保。目前,我们正在对合作企业进行资信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