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3日,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在上海惊艳绽放,在20万平方米的展区内,会集了200多家国内实力家具品牌和20多个世界顶级家具品牌。当天在此举行的“全球家具上海采购大会”则吸引了128个国家的来宾,共48000多人次,“吉盛伟邦全球家具上海采购大会是中国唯一一个非常壮观的家具展。”日本采购团负责人长岛贵好先生激动地这样评价。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不仅再次触动上海的中枢神经,更触动了中国家具业向世界接轨的神经。
邹文龙说,到2010年“世博之年”,国际家具村总规划面积将达到75万平方米,无论从规模、影响、效益,均将进入世界前列,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家具展之一,与欧洲的米兰、北美的高点等国际著名家具展一起,成为世界级的行业中心和舞台。
“有一个人,有一个野心,要做一件有悬念的事情”,这是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最初在海外的一句广告语,邹文龙很喜欢这个创意,那个“人”当然就是他了。
成功法宝
在探索中求证,在求证中创新
邹文龙不仅是个擅长消灭差别的人,更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
对邹文龙来说,“专业化经营”,显然成为他这20年来不离不弃的精神。“20年来,我一直置身于这个行业,伴随着吉盛伟邦的成长见证了中国家具从起步、发展到壮大的过程,对这个行业有着浓厚的感情。”如果这还是他在吉盛伟邦《匠道》里比较书面化的语言,那么,吉盛伟邦从长春挺进上海、南下广州以及在上海“华丽转身”的一个个日子里,很多人都能看到邹文龙在专业化道路上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在长春,他不甘被淹没在同质化的竞争里,首创厂商联营合办家具商场的经营模式;在上海,他知道要挑剔的上海人认可,吉盛伟邦除了在产品品质上要有保证外,还必须在经营手法上创新,他坚决将中高档路线进行到底,公布一个价格保险,明码标价不打折,同时推出“三位一体”,把“房子搬到商场来卖”,就是模拟家居样板房———这是眼下在家居业很IN的“体验式消费”模式,而邹文龙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用过了。几年后,吉盛伟邦就占据了上海中高档家具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广州家居卖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远在番禺的吉盛伟邦成为最红的家具卖场,邹文龙用他的专业化经营与创新思路,粉碎了当时铺天盖地的质疑。他说,广州吉盛伟邦也是他在打造国际化平台过程中的一次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广州的国际影响力远低于上海,这也为他选址上海打造国际家具村提供了现实的借鉴意义。
“回顾这20年,可谓是探索、求证、创新的历程,其间不免阵痛和艰难,我们在发展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证,在求证中创新,实践新的商业模式与解决之道。”邹文龙的总结很是精辟。
从里至外的“人和”
邹文龙有极好的人缘,这是业界公认的。
第一次见他,是2003年吉盛伟邦初到广州举办的招商大会上,其场面被业界评价为相当有气势、相当国际化。邹文龙在业界的人脉有多广,也在那天让广州人见识到了,国际家私装饰业(香港)协会、台湾区家具工业同业公会、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会长,还有几百家家具厂商的领头人都如数到场,而且大都跟他“称兄道弟”,场面隆重且很有亲和力。有人当时就感慨,这样的号召力,除了邹文龙,似乎无人能及。
而在去年的吉盛伟邦全球战略年启动仪式中,不仅香港、台湾、深圳三大家具协会及国内家具500强的代表品牌的老总悉数到场,而且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家具企业高层也前来捧场。
在一次发言中,他很动情地说:“我最感动的是创造奇迹的不是吉盛伟邦,而是吉盛伟邦背后那么多的企业在支持我们。1996年我们进上海,当时没人相信我们能成功,在吉盛伟邦开幕那天,没有人再怀疑我们,因为他们发现吉盛伟邦只是一个代名词,其实那里蕴藏着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当然,支持来源于认可,认可来源于邹文龙的理念与做人。
除了业界的好人缘,邹文龙率领的团队更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说,他们有着极强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上海吉盛伟邦家具村能从土建、招商到开业只花了120天就如期开业,没有这支队伍,哪能行呢?
也许,正是这种从里到外的人和,让邹文龙总能靠近成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