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部委整顿零售商乱收费 据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联合披露,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上述五部委将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清理整顿的内容主要包括:规范零售商收取使用促销服务收费行为、禁止各种违规收费行为、零售商向供应商收费要落实明码标价要求等。“零售业混乱动荡的局面要整顿,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渠道难题也要疏通。”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说。“因此整顿超市乱收费,也可以看做挽救制造业的手段之一。” 此文由 南都记者田爱丽采写,发表于2011年12月28日《 南方都市报》C02版,原标题为:五部委刀砍零售商乱收费 沃尔玛家乐福国美苏宁,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零售业大环境风向的变动已不可逆转。继家乐福、沃尔玛全球两大零售巨头今年接连被“重棒”惩处后,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和工商总局等国家五部委再度联手出击,将针对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取费用的行为进行清理整顿。 南都记者从商务部办公厅获得的信息显示,最大单店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含)、门店数超过20家(含),且2010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含),以及供应商反映的存在违规收费行为的其他零售企业,都将被纳入清理整顿范围。这意味着,包括苏宁、国美、沃尔玛、家乐福等在内,排名中国连锁百强的大部分企业都将被列为约谈、整顿的对象。多家跨国零售商向记者表示,对五部委举措高度重视。 对于已经习惯犯错、习惯从供应商身上攫取利润的零售业而言,逼近悬崖边上的传统零供模式的命运在日益严峻的新游戏规则下亟待转折。 整顿“杀伤力”不轻 据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联合披露,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上述五部委将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清理整顿的内容主要包括:规范零售商收取使用促销服务收费行为、禁止各种违规收费行为、零售商向供应商收费要落实明码标价要求等。 南都记者从商务部办公厅获悉,这次清理整顿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由商务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参加。各地方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小组。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整体组织协调,牵头组织约谈零售商和规范促销服务费工作。发展改革(物价)部门负责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和价格垄断行为,牵头负责清理未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的行为。 税务部门对涉嫌税收违法行为的零售商开展税收检查并依法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商业贿赂和促销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同发展改革(物价)部门清理大型零售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违规收费的行为。公安机关对涉嫌商业贿赂及其他经济犯罪行为及时立案侦查。 “对乱收费的现象,举证一直都是矛盾难题。”一位有着18年供应商资历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保密性差,除非供应商再无合作意愿,否则举报后很难在社会环境中生存。不过此次联合查处,由五部委联合介入,“零售企业会计科目中,通道费用被列入卖场营业外收入一栏,如果税务部门直接介入,应该能从营业外收入占整体销售毛利的百分比中,查出零售企业的乱收费情况。” 其实2006年10月,国家五部委曾联合颁布《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但与当初政策界定的初级管理相比,此次行动不仅规模大,而且分工操作更具体。同时,有鉴于今年初针对家乐福价格欺诈的惩处以及沃尔玛“绿色猪肉”引发的重庆门店关门整改事件,业内普遍预测,这次整顿“杀伤力”不轻。 推动物价上涨的敏感神经 “超市向供应商收取配送费、节庆费等违规费用,导致物价被抬高,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超市乱收费行为才能有所收敛。”北京市供货商联盟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委副主任姚文华表示。“抑制物价上涨”很可能是国家五部委此时重拳出击的动机之一。多家大卖场的食品供应商向记者透露,2011年饮料、方便面、日化、食用油等民生产品零售价格接连调价,上涨幅度达到10%-15%.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零售企业的通道费用从15%最高上升到21%-22%左右。 “现在还不只是收不收费的问题,而是层层收费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表示,企业层面的收费可以一刀切,但商品具体到各个门店,然后再到收货、上货架、陈列等所有环节,为争夺优先权,供应商还必须付出额外部门的隐性乱收费,而这些隐性收费最终也转变成交易成本。 一位食品供应商向记者透露,这种应该四处烧香拜佛的支出眼下已到了雁过拔毛、无孔不入的地步。整个食品、快消品行业中,流通成本占四成空间。而如果算上这些隐形成本,同时加上供应商物流费用和提供增值税发票的成本,这部分为保障在零售渠道日常运营顺畅的成本,另外还要付出大约10%的支出。 “乱收费现象必须制止。”黄国雄认为,这种行为已经成为推动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春节前一直是各种商家借机涨价的节点,去年家乐福因标签价格欺诈被拎至“风暴”中心也几乎在同一时期。 整顿渠道乱收费挽救制造业 “零售业混乱动荡的局面要整顿,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渠道难题也要疏通。”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说。 据悉,中国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为49.0%,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这是该数据自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位于景气线之下,显示制造业呈萎缩态势。在王先庆看来,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粗放、初级发展阶段,需要慢慢培养,推动其和零售终端实现同步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土地、原材料和人工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去年以来,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增加,银行贷款总量收缩而且附加很多苛刻的条件,这些也都转化成成本。”一家日化生产企业的销售总监向记者透露。 “制造业利润微薄,生存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渠道终端的成本过高。因此整顿超市乱收费,也可以看做挽救制造业的手段之一。”王先庆表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大卖场、百货、家电专业店已成为消费者渠道选择的主流。而这些主流渠道在短期内的迅速膨胀已经让中国的上游制造企业多年处在不对等的地位。要扭转这种不平等的零供关系,最终解决方法是一方面对下游零售企业的乱收费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则是扶持上游企业,壮大生产环节。 传统零供模式或将终结 “目前,对五部委出台的新措施,我们仍在观望。”上述有18年供应商资历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次全面性的整改还不能立刻扭转眼下的零供矛盾,因为交易双方毕竟力量悬殊,在短期内仍无法改变不对等的谈判地位。 “这是一个过程。”黄国雄表示,尤其是在整改的过程中,对于违规收费的界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需要很小心地划分,否则将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王先庆也认为,从局部来说,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健全、信用体系的缺失,这次五部委联手整改局面产生的效果还要拭目以待。 但“整体而言,它很可能会终结中国零售业存在了10-20年的传统零供模式。”王先庆表示,以往零售业的不务正业,通过收取供应商费用获利,但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零售企业也开始“进化”。 一位广东的生鲜食品供应商向记者透露,2006年五部委出台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虽然并没有给予零售商根本的震慑,但通过家乐福、华润万家等企业与供应商的多单诉讼,零售企业强行、随意扣款的现象已经没有,“他们现在收费之前,需要供应商签字确认后才扣。” 此外,南都记者了解获悉,自今年10月沃尔玛重庆门店曝光“绿色猪肉”事件后,一个由美国总部派出的调查团在今年10月份左右进入沃尔玛中国区。据沃尔玛内部人士透露,沃尔玛美国总部正对海外业务发起一场反腐调查。“他们到中国后,把所有高级管理层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办公计算机全部收走查看硬盘里的数据,然后约谈他们想谈话的任何人,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据称这次美国派来的调查团主要调查沃尔玛中国区的不诚信和违反公司守则的行为。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零售商向当地政府、房地产商、零售协会等相关对象进行的商业贿赂;二是企业内部的不合规、不诚信行为。 随着官方监管态度的转变,以往忽略游戏规则的传统零供模式已经阻力重重,接下来的转型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五部委整顿大型零售企业乱收费 节庆费、店庆费、新店开业费等将禁止收取 2011年12月28日 南方日报A23版 记者 欧志葵 近二年日益加重的渠道费,让供应商“官逼民反”,供应商与零售商“断供”事件频有发生,同时渠道费也不时成为商品涨价理由,推高物价。对此,国家开始重拳出击,对零售商乱收费进行大整顿。 记者昨天获悉,日前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下发《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通知(简称“通知”)称,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五部门将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届时。 对于这一消息,业界均表示欢迎,认为将有利于减轻供应商、制造商成本压力,利于扩大消费。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在大型零售企业强势之下,部分零售商可能会巧立名目,以其它名义收取各种渠道费。 现状 零供矛盾激化 “断供”事件频发 据了解,近年来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零供关系矛盾激化,卡夫和联华超市,康师傅、中粮集团与家乐福等相继闹出“断供风波”,今年初,广东多家好供应商也迟迟不愿与好又多续签,甚至“断供”,在这些频频出现的“断供”事件背后,实际反映的是供应商不满零售商层层加码渠道费。 “大型零售企业均处于强势,很多供应商求着要进场,所以零售商可以肆无忌惮地收取高额渠道费。”昨天,国内一家大型饮料食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大型零售商中,家乐福、欧尚收取的各种名目的渠道费最高,平均为供应商销售额的21个点,而其它零售商则平均收取16个点。据介绍,零售商收取的渠道费,收费名目包括一年做多少期海报、堆头费、一年做多少次节庆、店庆等促销费等。 “我一年的销售额就500万,但去年在大卖场里做年节促销费就要500万。”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是全国品牌,去年做了二个单品进大卖场,渠道费就花了4000万元,“大卖场是做品牌、形象的,不做不行,但做又让人承受不了。” “近来年零售行业发展很不健康,很多零售商将渠道费变成主要的利润来源。”广东省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指出,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高额渠道费,极大地挤压了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使国内制造业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而零售商们畸形的盈利方式,使零售商们投机心理重,阻碍了健康行业发展。 变革 家乐福、沃尔玛等为整顿对象 记者昨天从五部委发布的《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获悉,五部委将主要针对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以下称零售商)及其下属门店进行清理整顿。 据介绍,此次主要整顿的零售商主要指最大单店营业面积超6000平方米、门店数超20家、2010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企业,如家乐福、沃尔玛、欧尚等。“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但供应商反映其存在违规收费行为的零售商,由省级商务、发展改革(物价)、公安、税收、工商等部门研究纳入清理整顿范围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通知指出,根据有关规定,零售商可以收取促销服务费。在以上费用之外,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其他所有费用均应纳入清理之列。在清理过程中,要首先区分收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是否全额用于向供应商提供相应服务,凡不符合这些规定的均应予以整顿。 “促销服务费是指依照合同约定,为促进供应商特定品牌或特定品种商品的销售,零售商以提供印制海报、开展促销活动、广告宣传等相应服务为条件,向供应商收取的费用。”通知同时表示,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促销服务费,应事先征得供应商同意,订立合同,明确约定提供服务的项目、内容、期限以及收费的项目、标准、数额、用途、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 影响 有利零售商减少投机 事实上,国家对零售业渠道费等问题的整顿,此前已有端倪。如今年初,发改委下发通知,并公告对家乐福、沃尔玛等零售企业价格欺诈的整顿;对沃尔玛在重庆销售假冒“绿色猪肉”的处理,以及此前商务部对外宣称正在起草《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意见》和《零售商、供应商商品供销合同规范》等。 “此次五部委通知的出台,是一次整体性的整顿、整治,以前都是零零星星的。”王先庆认为,这次通知的出台意味着过去零售商们靠渠道费盈利的模式终结。“以前零售商都比较投机,依赖向供应商收取费用收益,而不务正业,不做好服务,现在大整顿有望使它们回归主业。”王先庆认为,此次大整顿,有可能会淘汰一批“不务正业”者。 知名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大整顿对供应商来说是个好消息,如果真能将渠道费降下来,企业生产的商品售价也可能会降下来。 国家为何现在要对零售业进行大整顿?王先庆分析,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当前国内制造业由于各种成本增加等因素,陷入困境,国家相关部门欲从压榨企业生存空间的渠道费着手,挽救企业。二是中国零售业在发展了十四五年后,已经发展到成长后期,国家希望产业成熟起来,因此对于畸形的、不健康的发展方式要进行矫正,促使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此外,渠道费等问题目前对国家扩大消费、扩大内需已造成负面影响,市场环境的不健康让消费者怨声载道,因此,国家要对消费环境进行大整顿,使环境走向健康、净化,让人安心。 不过,肖竹青对于“大整顿”能否抑制零售商收取高渠道费有些担心。他指出,过往大零售商们收惯渠道费,依赖渠道费以增加收益,在目前零售商仍处于强势期时,虽然有国家整顿,但零售商们可能会巧立名目,比如以认捐、捐献、赞助等方式变相收费。 六类费用重点禁收 1.以签订或续签合同为由收取的费用。 2.向使用店内码的供应商收取超过实际成本的条码费;或者在商品供应商已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商品条码并可在零售商经营场所内正常使用,但零售商仍向商品供应商重复收取的店内码费用。 3.店铺改造、装修(饰)时,向供应商收取的未专门用于该供应商特定商品销售区域的装修、装饰费。 4.与促销无关或超出促销需要,以节庆、店庆、新店开业、重新开业、企业上市、合并等为由收取的费用。 5.要求供应商无条件提供销售返利,或者约定以一定销售额为返利前提,供应商未完成约定销售额须返还的利润。 6.其他与销售商品没有直接关系、应当由零售商自身承担或未提供服务而收取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