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新医改带来的影响和广州市实行医保门诊报销的政策,广州各大药店纷纷摸索新的经营模式,以期抵挡不断下滑的来客数和销售额,如广州金康药房就首创 “药房+超市”混业经营模式。与此同时,药店圈人士也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以寻求合理的政策支持。
广州某连锁负责人近日向记者透露,广州几大连锁药店已联手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意见书,希望得到政府的政策外援,如把药店也纳入医保基金统筹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可设为40%。
大声疾呼
国庆节前夕,金康、海王星辰、老百姓、大参林、二天堂、柏康、一致等广州市场的主要连锁药店负责人坐在一起开会,形成了一份初步意见,并已提交至政府有关部门。
广州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表示,广州的医保统筹报销实施后,给社会各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例如老百姓一生病,医院看似物美价廉的服务吸引他们纷纷涌到医院看病,这与医改的初衷是不一致的。因为这加重了医生的负担,可能导致服务质量打折扣。相对于医院50%的报销额度,目前在药店购药的自付比例是100%,那么,消费者都跑到医院和社区去了,就算药店的药价再便宜、服务再好都是徒劳的。
“鉴于医保统筹所带来的这些影响,我们拟了一份意见,各个药店在上面盖章后,上交到(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希望政府给予药店和医疗机构平等的机会,也给患者平等选择的机会。我们建议,在药店购药也可以享受医保统筹报销,就算报销40%也好!”郑浩涛如是说。
大参林连锁药店董事长柯云峰赞同道:“门诊统筹报销通过政策的利益驱动,把更多的消费者引向医院和社区,就连平时能在药店买药进行自我药疗的小病都要去医院,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现在行业联盟提出意见,希望一方面加大个人医保卡的消费部分,另一方面实行医药分开,节约医疗资源。”
有业内人士分析,医院有的药,药店都会配备,但是药店不能参与医院的药品招标,药品进货价肯定没有太大优势。如果药店进不了医保统筹报销,再加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零差价药房,药店以后连人都没有,谈何卖药?把药店和医院门诊报销结合起来后,并不增加政府的负担,但是能给参保人更多的用药和服务选择,也不至于断了广州数千家药店的生路。
洗牌或开始
而据记者了解,不光是广州的药店忧心,同样实行医保统筹新政的江苏等地药店也在想法自救,而其他地方感到寒意的药店也不得不直面更多新的现实。
今年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做好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根据本辖区情况,按照“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的原则,制定《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方案。今年下半年开始,各地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将陆续到期,大部分地区将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需要换证。有业内人士指出,药店行业整体的洗牌可能由此开始。
对此,郑浩涛表示,“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意味着国家对药店的管理采取从严不从宽的态度。而在医改政策和统筹报销大背景下,如果药店还是被政策忽视,则很有可能导致部分药店退出药店圈,当中以单体店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