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首页 | 招聘 | 周刊订阅 | 报料18926281283 | 投稿箱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城市: 广佛肇 | 深莞惠 | 珠中江 | 上海 | 北京 | 武汉 | 长沙 | 川渝
关键字
 
当前位置: 主页>业态直通车>休闲娱乐健康>连锁药店>

高毛利商品药店的海市蜃楼:终端损失被掩盖

时间:2008-06-20来源:食品商务网 作者:

  高毛利商品,是近几年来医药零售行业比较关注的一个新的商品类别。这类商品有别于传统的按剂型、批准文号、药用机理等划分出的类别,其划分的标准就是毛利率的高低。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现在不论是连锁药店还是单体药店,都引进了相当多的高毛利商品,而且在有些药店的比率还非常高。  

  更有甚者,有些连锁药店为了给高毛利商品腾出陈列和销售空间,将众多的品牌药(同时也是低毛利商品)进行“打压”甚至“驱逐”,以至于引发多起厂商博弈风波。但是这类被各连锁视为“镇店利器”、被赋予“创造高额利润使命”的高毛利商品,其利润创造能力真的有期望的那么高吗?  

  高毛利商品有六大特征

  一般来讲,药店的高毛利商品有以下6个特征:  

  毛利率一般要在70%以上,也就是说以零售价的3折进货的商品;

  供应链很短,由零售商向生产厂家或总承包商直接采购;

  商品的市场覆盖率极低,甚至可以是为了某一连锁企业专门设计生产,如OEM;

  这类商品基本上来自于各地的中小型医药工业企业,知名度低,当然也有少部分来自于知名企业的“三线产品”(这类商品为高毛利商品中的“贵族”);

  与同类商品比较,这类商品的价格并不便宜;

  由于知名度低和供应链短,甚至是独家专销,这类商品的价格缺乏可比性,其价格的稳定系数也较高,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获得稳定、高额的毛利空间,因此比较受零售商的欢迎甚至“小心呵护”。  

  高毛利掩盖下的终端损失

  据笔者了解,真实的情况远非预期那么乐观,所谓的高毛利也仅仅停留在帐面上,最终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高收益。因为诸多的市场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一“预期”变成了海市蜃楼,并且对零售药店带来严峻挑战。主要原因有:  

  不符合社会分工的原则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属于同一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本应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医药工业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品牌塑造以及消费者教育、市场推广等等;医药商业(这里指零售环节)负责从上游企业采购商品,然后通过自己的网点与最终使用(消费)者进行交换。但是,在高毛利商品营运的商业模式中,医药工业的市场推广功能已经“被废”,而需要由医药商业来承担。医药商业企业(零售药店)是否有相应的实力或意愿去进行推广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毛利商品诞生这么多年来,从来就没有哪个高毛利的商品最终在连锁药店的“捧场”下跻身“名牌俱乐部”,只不过是连锁药店众多商品中的“二奶”、“三奶”,最终都会黯然退市。主要就是由于被颠倒的产业分工使得这类商品先天不足。  

  机会成本太高

  如果高毛利商品大行其道,必将极大地挤占品牌药的市场空间,这不但是厂家的损失,同时也是零售药店的损失。因为其中隐藏的机会成本太高:  

  ——影响资金使用效率。毫无疑问,品牌药虽然毛利低,但被患者广泛接受而产生的变现率和周转速度是高毛利商品所不能比拟的,高毛利商品的比重过大将严重影响医药零售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由于消费者对高毛利商品的广泛排斥,将增加顾客资产流失的风险。  

  ——在提高利润率的同时,可能致营业规模大幅下降,从而使总体利润额缩水。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高毛利商品比重过高的药店,营业规模的下降幅度要比利润率的增长幅度大得多。  

  “矫枉过正”的秩序重组

  高毛利商品的出现,促进了医药零售行业一场秩序和框架的重组,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现在已经有点“矫枉过正”了。因为不论是连锁药店还是单体药店,高毛利商品的比重都大大超出了其本身经营的“负荷”。  

  导致厂商关系紧张

  医患关系、厂商关系是医药行业中绷得最紧的两根“神经”。当然,在医药零售业主要讨论厂商关系,其主要表现有:  

  ——由于连锁药店对于高毛利商品的追捧,从而导致对品牌药的打压与驱逐,这种人为的“劣币趋逐良币”的效应严重挤压了品牌药的生存空间,引起各品牌厂商的强烈不满。  

  ——由于品牌厂商的不满和抵制,纷纷削减对这类连锁终端的投入,如陈列、橱窗、主题活动等终端促销资源,使得连锁药店的营业外收入锐减。对大型零售企业来说,营业外收入对利润的贡献远远高于进销差价,连锁药店的采购人员对此深有感触且苦不堪言。  

  ——品牌厂商的抵制进而影响医药流通企业的渠道决策。毕竟,医药流通企业主要是靠经销、配送品牌药和普药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与高毛利商品完全不搭界。因此,医药流通企业很容易“倒”向品牌厂商,与之结成统一阵线以增强品牌厂商在“厂商搏弈”中的筹码,由此必然影响连锁药店供应链的稳定。  

  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下降

  药品市场历来都分为临床市场和OTC市场(药店)。由于医生和患者存在信息和知识不对称性的现象,临床用药时基本上是医生说了算;但在OTC市场,并非药店的药师和营业员说了算,消费者对用药有相当高的认知,并且有极高的消费行为的自主性。由于高毛利商品的知名度太低,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可接受程度都很低,而店员和药师在“指标和任务”的压力下,会不遗余力地向消费者“强推”,使消费者产生抵触和不满情绪,并进而对药店的诚信形象产生质疑。就此而言,药店是在“竭泽而渔”。  

  推高连锁药店的营运成本

  由于传统品牌药品大多数采用大渠道的营销模式,基本上由流通企业经销配送。因此,各连锁药店有条件集中采购,既有利于维护供应链的稳定,又可大大地节省采购成本。而高毛利商品大多采用短渠道的营销模式,由连锁药店直接从生产企业采购甚至直接OEM,势必大大增加对口交易客户的数量,使交易频率上升,推高采购成本。  

  推高门店的营业成本

  高毛利商品的知名度太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更低,使得药店店员在推销同样单位的商品时,用在高毛利商品上的时间和精力要比用在品牌药上的时间和精力高出很多倍。  

  高毛利商品的出现,促进了医药零售行业一场秩序和框架的重组,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现在已经有点“矫枉过正”了。因为不论是连锁药店还是单体药店,高毛利商品的比重都大大超出了其本身的经营“负荷”。

  

  

  

将本文分享到  
------分隔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若看不清,点击图片更换)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新闻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新闻留言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发布者资料
admin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2-08-07 13:08
推荐    
服务员流失率100% 餐饮业遭遇史上最大
商业地产五倍年薪挖零售人才 现薪资泡
王健林的兵法:万达为何放缓商业地产扩
利润跑不赢租金?零售商加大自持物业力
越秀地产扩大华东布局 2.54亿杭州再拿
雅诗兰黛在华暂不涨价 代购店库存仍多
热点内容   更多
药业老字号李同丰参药店重回无锡
24小时药店亏本经营 该如何承受成本之
连锁药店快速发展 小型单体店未来充满
同仁堂:“名店+名药+名医”三位一体 
药店零售业态发展现状:行业整合正缓慢
药店会员制:有价值才有忠诚
医药连锁受到资本青睐 加盟店不会成绊
2007年零售连锁药店十大关键词
2007中国零售药企20强出炉 民营企业颇
康美药业:进入海王星辰连锁药店
招商拓展   >>发布
芜湖名流印象项目招商
佛山东方广场3000平方招商
东方广场诚招服装特卖商
和园商业广场招商
培训信息   更多
广东服装品牌职业经理人培训
经销商单店爆破“五连环”
《冠军企业机制建设》总裁方案班
打造金牌店长特训营
Copyright©2012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