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送礼这一动因背后,部分官员群体被认为是奢侈品的实际消费人群之一。
根据此前纪检人员的披露,为了给“不太方便”在奢侈品店自由购物的官员提供方便,以奢侈品送礼行贿的手法也在创新。奢侈品店的一个潜规则是,商人在店里开一个私人账户,这个账户代码在同品牌所有门店通用,如有“关系官员”购物,只要说出代码,就可将账单记在商人名下。
两个脸谱
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呈现“劳斯莱斯们”和“星巴克们”两张脸谱。
不得不提及的是,奢侈品消费爆发性增长背后崛起的富豪阶层。胡润研究院的数据说,资产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人去年已达1363人;这个数字自2000年以来呈爆发式增长,年增速在50%到58%之间。
对这个阶层而言,奢侈品是生活中的常态消费。广州友谊的江国源透露,2010年该商场的一名钻石卡客户,一年在该店的销售额就接近300万人民币。
这家高档商场的超级客户名单上,有一名偏爱古董表收藏的客人,每年会花费至少100万元人民币用于购买江诗丹顿、劳力士以及卡地亚等名牌手表,这还仅仅是他在这一家商场的消费额。
江说,这些客人们多少带有神秘色彩,在名表的鉴赏会或是商场对钻石客户的宴请中,他们都不太提及更多的个人信息,他判断,这个群体以私营企业主居多。
前述未具名大酒商也透露,公司大客户的名单中,不少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新贵阶层和有着留洋背景的“富二代”,也包括不少演艺界的名人。
华致酒行的张言志估计,这些顶级红酒的消费人群基本都处于富裕阶层,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规模一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这一阶层正是杨青山所说的“劳斯莱斯们”,他们对奢侈品的消费额占据绝对份额,消费的也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不同于富豪阶层的生活性消费,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另一个消费群体“星巴克们”,对奢侈品的消费特点被定性为炫耀性消费,他们可能需要攒几个月的钱,才能购买一个名牌手袋。
布鲁诺·兰纳对1471份调查样本的分析也发现,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影响了中国大部分的奢侈品消费行为。他说,受访的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大多是从低价的入门级商品开始,他们在月收入并不高的时候就会选择购买LV、Gucci等名牌手袋,这其实与10年前日本、韩国的情况类似。调研样本中,25岁-35岁的受访人群占据样本总数的50%左右,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的受访人群占调研样本多数。
与发达国家的橄榄型社会不同,中国的中产阶层目前只占总人口数的9%-10%,大约1亿人左右。杨青山说,这部分人群正是当前“星巴克们”的主要构成群体。欧美日的中产阶层比重一般占比超过60%。
不一样的定价
中国2009年1560亿人民币的奢侈品消费中,有55%是在境外发生。
奢侈品巨头在中国的定价普遍高于其在欧美市场的销售价格。布鲁诺·兰纳将这归因为中国较高的进口关税和消费税。他提醒,中国大陆地区的店铺租金以及员工工资普遍低于香港地区,但是终端零售价格却比香港高出不少。
贝恩的报告显示,中国2009年1560亿人民币的奢侈品消费中,有55%是在境外发生。
张言志也说,一瓶拉菲酒庄的高档红酒,在法国售价为1000欧元,但进入中国后,就必须算上48%左右的税,这包含14%的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以及10%的消费税等。再考虑到海关抽样的损失,进口商们的合理利润,这一瓶酒在大陆地区的售价至少要在2000欧元。“顶级酒的售价一般要比欧洲市场贵一倍,一般红酒售价甚至要高2倍。”他说。
事实上,进一步降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一直在讨论中,坊间也盛传,这一调整很可能会在今年完成。政府希望通过降税刺激进口及扩大内需。
不过,降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能否提升中国境内的奢侈品消费还很难判断,布鲁诺·兰纳说,对价格不敏感、商务送礼、冲动型购买以及习惯性购买这类需求仍然存在。
张言志也说,中国奢侈品的主流消费群体对价格并不那么敏感,即便14%的红酒进口关税全部取消,对高端消费群体的影响也仍然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