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2012年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

时间:2013-01-22来源:199it 作者:199it

              

 

    2012年1月16日团购导航网站团800近日公布《2012年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根据对国内十多家主流团购网站连续监测,2012年总成交额达213.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3%,全年总购买人次达到4.56亿人,较2011年增长45%。

    两大利好成绩在排除季节性因素外,主要是来自全年商户开团期数的大幅增加和团购平均价格上涨。与2011年相比,商户在售团单期数达到历史新高的249.9万期,较2011年增长3.7倍,同时团购产品的价格也在持续攀升,平均折扣由2010年的3.3折、2011年的3.6折涨至3.9折。

    在长达一年的业务形态调整和精细化管理后,一部分团购网站已经于2012年底宣布实现了规模性赢利。而本地服务类团购产品的常态化也推动了团购自身走向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全新生机,并进而催生预约订餐、会员卡优惠等多样化的O2O创新。

    专家指出,团购概念从2010年初进入国内,在过去的3年已走完第一阶段的疯狂,并以直接的便利深刻影响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而如果不把它单独割裂来看,而是寄望更长远的未来,可以说它代表了自2000年第一轮互联网狂潮后,互联网与信息科技对社会民生的再一次革新推动。

    全年业绩成长近一倍 折扣力度不如以往

    根据团800对国内主流团购网站的监测,2012年12月份国内团购的成交额为21.6亿元达到历史新高,而当月在售团单数量和购买人次两项指标也首次达到36.7万期和4412万人,环比上涨23.9%和15.8%。

    这是2012年全年中第二次月成交额超过21亿元(上一次是8月),也是连续三个月购买人次低于4000万人后首次实现大逆转。12月成绩上涨与当月特殊环境有关,以《泰囧》为龙头的贺岁电影大片极大程度的带动了当月电影票房的火爆,也使得团购电影票涨幅异常明显。

    此外,岁末节日扎堆也推动了应景的其它团购消费,如餐饮、温泉、滑雪等均较11月有大幅增长。

    在团购业绩呈现龙末翘尾的强劲势头同时,也必须清醒意识到除季节红利因素外,2012年团购行业整体规模近一倍的成长,更大程度是来自团购站们对地面商户的大量开垦和长期售卖。

    它们在2012年纷纷缩减烧钱剧烈的品牌推广预算,而是采取“提供更多团购选择”的经营思路来大量拓展本地商户,把它们都团购化、搬到页面上去,以期最大化捕获网民的团购消费可能。

    据统计,2012年月度在售团单期数为20.8万期,较2011年的4.5万期涨幅剧烈。同时,为了改变长期低迷的毛利率,团购站们在这一年中将团购价格悄然提升,平均价格已升至3.9折,并通过推出一些5至8折的优惠套餐项目来整体提高自己的盈利空间。与此相对应的是,消费者们在2012年的团购心态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从抢购囤货转变为按需购买,这使得团购从冲动消费逐渐变为理性选择。

    团购网站、商家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变化,使得国内团购行业演进到一种更为常态化的营销模式。这也继而导致消费者的团购行为发生了许多微妙转变,一部分人甚至会在进入影院或者餐厅后才掏出手机查询是否有可用的团购优惠并当场下单购买。

    这也使得2012年的团购行业行至岁末,似乎看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曙光。但需要指出的两点隐忧是,团购行业在2013年的持续发展不可能再度依赖挖掘商户开单的方法;如何找到特定时机(如12月的电影团购)再度拉升消费者团购参与度,才能打破月购买人次不超4000万的魔咒。

    三四线城市崭露生机 中小团购站夹缝求生

    2011年初,团购站们获得充足的风险投资后纷纷跑马圈地拓展地方城市,然而团购概念的普及尚需时日,不少团购站折戟而归,品尝到了超负荷扩张带来的苦果,继而在中小城市拓展上又放慢了速度。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2012年中,正当各大团购网关闭分站采取收缩战略时,团购在三四线城市又开始滋生流行。据团800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三四线城市总销售额达到99.41亿元,占总体量的46.5%,而同样是这些城市,在2011年的市场规模占比仅有不到20%;

    在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团购交易贡献从28.3%下滑到22.9%,上海市场在这一年甚至略微领先了北京市场;而深圳、成都、武汉、西安、天津、重庆、杭州、南京8个二线城市对全国业绩的贡献占比从2011年的23.8%微降至22.5%。

    面对一二线城市发展逐渐饱和的现状,几家全国型团购站再次开动走向地方的步伐,不过这一次它们可谓是有备而来并且异常谨慎,它们把这些城市视为隐藏的金矿,谁拿到更大份额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与大型团购网站攻城掠地相对比,地方团购网站可谓在过去一年的风雨飘摇中艰难前行,上演了一场“饥饿游戏”。没有任何一家团购网站敢大幅提价,因为率先提价就可能将用户拱手相送到对手的网站中去,收益进一步减少而加速死亡,这就导致陷入了长达半年的不稳定平衡中,而各家的现金储备又在僵持中不停消耗。

    一次次上演着博弈理论中的“囚徒困境”。与2011年8月超过5000家的高峰期相比,目前全国团购网站仅剩2000多家,而如果把其中指向淘宝网店的“类团购“网站再度剥除,恐怕在今年的春节后又会再次集体逃亡一批。

    大型团购站因为彼此的竞争彼此压制着对方的毛利空间,这让许多中小团购站更失去了与商家谈判的筹码,从而被清出主赛场——它们在2012年集体涌向毛利高的垂直行业,比如婚纱摄影和周边旅游(温泉滑雪郊区游),而实际在某个角度来看,它们已经与那些专做批发优惠的票务商角色分不清楚了。

    最后的战役尚未打响 前五大站优势明显

    相较于Groupon在美国占近80%市场份额的一家独大,2012年国内团购市场也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如果将2012年前十家团购站的座次与2011年相比,前十家一线团购站的规模优势不断加剧,2012年排名前十的团购站成交总额198.4亿元,占全年团购成交额的92.8%。

    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是87.6%。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不但前10家的名单出现了更替(24券消失、F团与高朋合并),2012年前五家团购网站的总和占比更是高达74.5%,2011年前5家总和占比则是55.8%。

    金字塔尖的团购网站成交额不断集中,“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甚至在2012年下半年在前后5家大型团购站间出现了月成交额1亿至2亿元的真空地带。

    2012年与2011年相比,团购网站的前十座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据统计,2012年排名前5的团购网站成交额都超过20亿元,其中美团、大众点评更是超过30亿元,而后5名都在10亿元左右;

    整体排名与去年的榜单相比,24券早已不见身影,背靠腾讯的高朋网与F团合并后将以全新面貌发起冲击,前三强也从2011年的拉手、美团、窝窝团变成了如今的美团、大众点评和窝窝团。中国团购行业的大型玩家各自背靠母体资源,彼此的较量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最终可以在不断膨胀的市场下为彼此找寻到一个合理的比例。

    团购转型与创新 与电商平台的竞与合

    在2012年中,许多团购站在竞争不断加剧时,有过路线的摇摆——到底是坚守平均毛利率不到8%的本地服务类团购,还是利用既有用户群基数转型网购类团购?对于后者而言,将为团购网站极大缩减地面销售人员的成本开销。

    不少团购网站在2012年放弃本地服务类彻底转型至实物类团购,整个行业也在这个指向未来的路口徘徊。根据截至12年底的数据显示,在总成交额213.9亿元中,本地服务产品销售总额192.4亿元,占比达到89.9%。

    而网购类产品销售额仅为21.6亿元,仅占总体一成左右,2011年占据四分之一体量。这意味着团购网站们转型实物类团购的努力可以说收效甚微,最终还是将发展重心落到了本地化服务团购上。

    实际上当团购网站们转型网购时,还要面临做大后自建仓储物流的准备,以及最大的挑战——消费者的网购习惯。与更加成熟的团购平台聚划算相比,这些主流团购网站在网购类团购的能量上似乎个头悬殊。根据聚划算公布的2012年团购数据显示,其全年交易额达到了207.5亿。

    消费专家、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分析,聚划算、京东等团购复合平台与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网站间形成了一个略有重叠又各有所长的良性互补,这就好比一个蝴蝶的两个翅膀,在本地服务和网购类团购上各具优势和发展重心,虽有交叉但区隔又非常明显,将共同完善国内的互联网团购生态系统。

    从近日几家独立团购网站纷纷加入聚划算和京东的平台也可以看到,电商网站的大平台对于仍在求生存的团购站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诱惑。

    与2011年相比,团购网站们失去了耀眼的光环,恶性竞争、市场遇冷、IPO折戟、资本断粮、裁员关站,团购行业在2012年历尽坎坷,在煎熬下坚持,在生存中求变。

    2012年并没有终结中国的团购行业,这些满脸青涩不足3岁的网站们似乎刚刚找到活下去勇气和智慧。近日几家团购网站相继宣布盈利消息为行业与公众打了一剂强心针。这场奇幻漂流的历险,也使得它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求生的渴望,也使得整个O2O行业的发展蓝图逐渐清澈。

原标题: / 编辑: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2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