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选择
对咖啡工艺的回归,也促使咖世家必须接近甚至超越星巴克体验文化。
星巴克认为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星巴克致力于抢占人们的第三滞留空间,把赚钱的目光紧紧盯住人们的滞留空间。现场精湛的钢琴演奏、欧美经典的音乐背景、流行时尚的报刊杂志、精美的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力求给消费者营造高贵、时尚、浪漫、文化的感觉氛围。让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体验,让喝咖啡的人感觉到自己享受咖啡时,不仅在消遣休闲而且还能体验时尚与文化。
如果三四个人一起去喝咖啡,星巴克就会为这几个人专门配备一名咖啡师。顾客一旦对咖啡豆的选择、冲泡、烘焙等有任何问题,咖啡师会耐心细致地向他讲解,使顾客在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的同时,体会到星巴克所宣扬的体验文化。这不仅让顾客获得心理上的莫大满足,而且星巴克还可以获取高额利润。
不过,现在咖世家也能做到这些并有所超越。不同于星巴克强调的家与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间”,咖世家极力营造的是“家”的感觉,这也区别于当年麦当劳打造的快餐的“家”。乘兴而来时,有人分享;满腹委屈时,有人倾听。甚至不用开口,咖啡师就会把那杯常点的咖啡送到面前。许多咖世家的追随者走进门店感受的正是喝咖啡的体验,打奶沫的嘶嘶蒸汽声、咖啡磨具碰撞声、训练有素的咖啡师与自己亲切的交谈。
咖世家店内空间相对宽松,可以做到人均2平方米的使用率,给顾客一种安全感和舒适度。在店内布局上,每一个区域都有独特的讲究。“点单区”通常设在店门口处,便于一进门的顾客可以得到招呼;放置宽大沙发、低垂吊灯的相对独立空间,被称为“客厅区”,模仿的是家里客厅的气氛;“商务区”的彩条沙发设有扶手,避免人慵懒地堆坐着,适合长时间谈判;“便捷区”给短暂停留的顾客使用,放置的是软面的木质桌椅。为了增加店内的新鲜感,咖世家店内几乎每把椅子的形状和颜色都不尽相同,把不同花式的椅子穿插放置……在细节上的精雕细琢,让顾客产生“总是不一样”的错觉。
同时,咖世家的每个店会根据基础的房屋形状、天花板颜色等不同在设计上有所变化,但是基础的元素不会变。桌椅、壁画、灯饰等陈设需要从英国总部的图片库中选择,以保持氛围传递的一致性。
如果在店里遇到博斯邈一点也不奇怪。他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去门店巡视,对照咖世家规则(costa cheak)检查人员的分配、服务、咖啡出品等各项工作。“我更喜欢去和消费者交流,去了解真实的市场。” 博斯邈说:“顾客对店面设计、口味和服务的建议是我们改进的依据。”咖世家每周都会做一次顾客分析(customer touch)。例如,今年流行草莓口味,就是从客户分析中获得的。
吴佳航说:“虽然,这与星巴克的熟客文化形式上区别不大,但我个人感觉咖世家的店面氛围更亲切更像回到家。”
从表面上看,咖世家复制了星巴克的体验文化。实际上,咖世家是将享受家庭文化与手工咖啡的感觉完美融合。这也正符合他们印在卡片上的口号:提供无与伦比的咖啡体验。
“早到中国的星巴克占有先天的优势,但和数年前的英国一样,那时候星巴克还是第一大咖啡品牌,现在咖世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首选。”博斯邈说:“谁跑得更快?谁走得更远?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