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第一商业网记者吴婕秋7月21日广州报道)今天上午,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商务委员会、广州商业总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2015)》。 蓝皮书指出,2014年广州商贸业总量规模继续平稳增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69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比广东省(11.9%)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12.0%)高0.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达48701.54亿元,增长18.0%;商贸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第四次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电子商务、商务会展等新兴业态业种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成功,南沙新区新的增长极即将形成;商贸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聚集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 ![1.jpg]()
广州商贸业进入中高速稳定增长、结构更优的新常态 蓝皮书指出,广州商贸业增速较前几年整体放缓,但广州商贸型国家中心城市的商贸经济韧性巨大,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是商贸业发展新常态。 2014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商品销售额增速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增速降档放缓态势明显。 从更长的周期来看,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18.7%,减缓至“十二五”时期前三年的15.8%,再到2014年的12.5%,整体下降进入10%~15%区间,商品销售总额从“十二五”时期以来的20%以上增长区间下降至15%~20%增长区间。 从横向对比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高于全国(12.0%)、广东省(11.9%)、北京(8.6%)、上海(8.7%)、天津(6.0%)、深圳(9.3%),消费增速降入个位数的时间比其他几个中心城市要晚。 从发展趋势看,广州作为商贸型的国家中心城市,商贸经济的韧性巨大,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是商贸产业的新常态。 ![11.jpg]()
广州商贸业与北京、上海差距逐步缩小 与全国主要城市对比来看,广州商业流通规模连续二十多年稳居全国第三,并且与“领头羊”北京、上海的差距逐步缩小,商贸中心城市地位持续提升。 2014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9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比北京(8.6%)高3.9个百分点,比上海(8.7%)高3.8个百分点,比天津(6.0%)高6.5个百分点。 从广州主要商贸指标占广东省的比例来看,2014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广东省的27.04%,比上年略高;商贸业增加值占广东省的31.8%。这些数据显示出广州商贸业在广东的地位更加突出。 国际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增强,也佐证了广州商贸中心地位的持续提升。2014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478.84万人次,增长4.5%,位居全国第二;货邮行吞吐量189.33万吨,居世界空港前15名。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5.00亿吨,增长5.9%;集装箱吞吐量达1661.17万标箱,增长7.1%,分别居世界港口第五、第八位。 ![2.jpg]()
2015年广州贸易预计进出口增长幅度约为7% 2015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一轮改革的力度增强。 首先,广东自由贸易园区作为一个新型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试验区,其正式成立和政策落地,将进一步创新开放体制机制,并在国际投资、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涉外法律体系、政府管理模式、市场运作方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改革红利将陆续释放,带动广州外贸、投资的发展,广州外经贸将增创新的优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项目的确定,广州将直接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激发企业对外贸易、“走出去”市场主体活力。 最后,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新一批“有关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关外贸企业的综合服务和支持政策”等举措即将出台。白云机场综保区、南沙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稳步推进。这些将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缓解外贸综合成本上升压力。 综合起来看,2015年广州贸易增速将延续2014年不稳定态势,预计进出口增长幅度约为7%。 ![3.jpg]()
广州百货企业营业利润逆向增长 2014年,广州百货企业销售收入增速普遍下滑,个别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经营受挫、关店止损、缩减面积或暂停营业,成为2014年百货业的关键词。 虽然营业收入持续下降,但广州百货企业积极主动寻找出路,营业利润出现了逆向增长。重点监测的12家百货企业2014年实现主营收入172.74亿元,同比下降6.2%;实现营业利润8.33亿元,同比增长6.7%。 一是发力O2O移动互联商业模式。在众多电商冲击带来的消费习惯转变之下,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正成为广州实体零售商最青睐的转型方式,纷纷推出海印生活圈、友谊e会员卡、广百宝、王府UKA等移动支付和电子会员卡。 2014年“双11”成为检阅百货O2O的实弹演练,广百百货、摩登百货、广州友谊、广州王府井、天河城百货、海印又一城已推行O2O营销的六大百货销售超1.27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70%,线上成交额环比翻14倍。截至目前,广州9家主要百货企业全数介入微信营销,传统实体百货甘当电商的“试衣间”已成过去式。 二是转型购物中心。以往百货店常以购物中心的主力店身份出现,2014年,百货的“购物中心化”趋势则明显加强。广百百货续约百信广场;新光百货康王店进行跨业态经营调整;海珠新都荟店变身社区型购物中心;摩登百货光明广场店腾出一半面积对外租赁,引入国美电器、名创优品、绿茶餐饮以及儿童乐园。 三是开拓自有品牌。百货发展自有品牌,一方面利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可省去部分中间环节,扩大利润空间。2014年,天河城百货继续拓展自有品牌Teem Quality的品类,增加了健康食品Teem Food,同时加入自营男服Teem Man及自营童装Teem Kids;正佳广场自创买手制HI百货,组建买手团队,在全球搜罗个性化的设计师产品;广百和摩登也在2014年加大自有品牌的开发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