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第六届省商业经济学会年会召开 流通业合作迫在眉睫(2)

时间:2009-10-29来源:第一商业网 作者:陈玫

    流通业合作迫在眉睫

    在论坛上,王先庆表示未来一年里,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将会围绕珠三角流通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展开研究和探讨,并举出广州一德路专业市场拆迁改造导致客流流往佛山、东莞等地,及菜市场升级改造与批发市场抢客的问题,表明了流通业之间合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王先庆表示,珠三角各地之间在经济上的合作并不好,作为会“动”的流通业,比工作更需要各种业态之间的合作。流通业在“流动”的过程中就存在流动方向是否合理的问题,流通业之间不存在地域的限制,类似物流、会展业之间的内部竞争大于合作,会使得流通内耗过大,损坏资源。如今珠三角的流通业已进入成熟期,如果各业态之间不加强合作,内耗将会更大。

    珠三角流通业之间的合作,也有很大的动力。王先庆表示,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其基础是市场一体化,离不开与流通业相关的市场条件,各类市场及主体之间的合作将推进一体化;目前珠三角正在从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转型,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型产业,要跳出小区域,进行更广泛的合作。而目前广东内、外贸一体化的格局,也大大推动了珠三角流通业各领域之间的合作。

    而在推动流通业各业态之间合作的过程中,同样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首先是合理布局。王先庆表示,珠三角地域不大,如果在某些地方流通业的某些业态过于集中,则难以有良性的发展,也会加速流通业的内耗;其次,珠三角流通企业层次分布,即大型和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业内一直有两种声音,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另外一种是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活力强,但很难做大做强,其中原因值得关注。而如何把龙头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这两种力量合在一起,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值得深思。然而,各市政府之间相关部门的合作也不够,政府、行业协会之间的协调性也不够,导致行业无序发展。 

    发布城市商业景气指数

    如同天气预报那样测量出城市商业发展的趋势,并以此来指引商业发展的方向,一直是众多商家和专家们致力研究的问题。而由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广州市商贸流通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于2008年共同设立“中国城市商业景气波动研究”的联合研究课题,王先庆便是本次课题的负责人。在今天的论坛上,2008年的珠三角城市商业景气指数也正式出炉。

    王先庆表示,课题组从消费购买指数、资本扩张指数、新兴业态创新指数、商业企业成长指数及结构优化指数五个方面,构架商业景气指标体系,在此评判下,得出珠三角九个城市商业景气指数的排名依次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珠海、惠州和肇庆。

    而根据各项分指标的情况可以看出,广州在购买力与增长指数、资本流动与扩张指数、新兴业态与组织创新指数三个方面都占有优势,优于深圳。但在商业企业生存环境与成长指数、结构合理性与优化指数两个方面却落后于深圳。

    可以看出,广州在这两年的商业投资力度相对较大,消费人口、过夜旅客、商业历史等方面都占有优势,但在大型商业、行业盈利能力方面却发展不如深圳。深圳在五个一级指数的排名中,均居于前两名的位置,商业景气程度较高。佛山和东莞也排名相对较前。

    广、佛、深、东四地商贸之比较

    广东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将商贸流通业确立为先导性产业,商贸流通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效显著。珠三角作为广东最发达的区域,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购买力及相对完善的商业设施等因素,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是十分迅猛。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作为珠三角最发达的四个城市,它们的商贸流通业不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在本次论坛上,王先庆及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房永辉以2007年为例,就四地的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比较。

    在商业规模方面,以广州为最大,深圳次之,佛山、东莞分列三、四。但是佛山、东莞与广州、深圳相比差距较大。而四个城市的商业规模总和占据珠三角甚至是广东省绝大部分比重;在流通业增长速度方面,四个城市均取得快速平稳增长,但2007年较2006年的增长有所下降。深圳的增长速度最快,东莞次之,广州和佛山分列第三、四。

    在流通业结构方面,东莞的流通业结构失衡最严重,批发零售业的比重达到70%,而物流业的发展则相当的滞后,占据较小的比例;深圳的流通业结构也是失衡的,批发零售业比重偏高,物流业比重偏低,物流业的发展滞后于批发零售业;佛山流通业结构比较接近于上海和全国的水平;广州的批发零售和物流比重相当,发展比较均衡,餐饮业的发展与上海和全国的水平相当。

    在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方面,广州市流通业对GDP的拉动坐拥最为突出(22.6%),而东莞的最不明显(10.7%),深圳(15.8%)、佛山(15%)。流通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佛山市的最大(45%),其次是广州(38.7%)、最后是东莞(24.9%),差距较大。流通业对就业的贡献,深圳最大,广州紧随其后,佛山和东莞分列三、四。

    在流通企业方面,深圳的流通企业总数最多,广州次之,佛山和东莞分列三、四;大中型流通企业的销售额方面,广州在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和餐饮业均有较大的领先优势;流通龙头企业方面,分布不均衡,广州占据了65.8%的比重,而东莞的省级流通龙头企业为零,流通企业单体规模和龙头企业发展相对不足。

原标题: / 编辑: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5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