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疫情后,食品零售行业会迎来拐点吗?

时间:2020-03-06来源:微信公众号“FBIF食品饮料创新” 作者: Yanyan (Freya)

   我们先来看几个数据:


   107.17%:今年春节期间生鲜类APP的平均日活同比增幅;


   80%以上:美团外卖采用”无接触配送“订单占整体单量的百分比;


   700%:春节期间天猫方便速食整体销量同比增速。

 

   特殊时期,“场“发生了变化,餐饮业开辟“半成品外卖”新路子,中石化、百果园跨界生鲜电商,零售巨头加码“到家”业务,新的零售业态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疫情后,食品零售行业会迎来拐点吗?食品行业未来零售之路怎么走?


01


时势造英雄,新零售和方便速食的春天来了


   1、年前“摇摇欲坠”的生鲜电商,疫情下重获新生


   2016-2019年,至少超过22家生鲜电商平台没有活过“寒冬”,然而,因为一场疫情,生鲜电商又迎来了转机。


   每日优鲜在除夕至大年初四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同样是生鲜电商头部平台的京东到家销售额同比增长470%,叮咚买菜日均订单增长3-4倍。


   销售额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市场渗透力的显著提升。《供应链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之路》报告中显示,生鲜电商行业的痛点在于市场的渗透率低,仅为1%,比起7万亿的生鲜市场规模,实在是微不足道。而这次疫情为生鲜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按下了加速键。据每日优鲜CFO王珺透露,疫情将生鲜电商行业的渗透率提升到了2年后。


   另一方面,是一站式购物带来的客单价上涨。疫情前,生鲜电商并非刚需,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商超、生鲜店、菜场都可供选择,而疫情发生后,用户开始通过一站式购物沉淀在生鲜电商,增加了购买行为。


   2、新兴方便速食“逆袭”与加速的中餐“速食化”


   据360大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方便速食品关注度从整体食品行业的1.2倍暴涨至3.3倍。除了依然最受到偏爱的传统速食方便面,新兴速食品也在分一杯羹。“香菇炖鸡面留守”成为“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螺蛳粉、自热火锅、火鸡面……这些方便速食新势力的成功得益于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场景化营销增加了曝光度,美食界KOL的种草驱动消费者尝鲜。


   螺蛳粉万万没想到,自己被催上了热搜。不得已之下,螺蛳粉品牌们向热情的网友打下了“欠条”,通过预售才能订到。


1583465148984351.jpg


   自热火锅也是线上线下一“锅”难求。自嗨锅创始人蔡红亮说:“包括京东超市、天猫超市等在内的线上自嗨锅订单量增加了200%-300%。”

  

   此外,疫情对“新餐饮”模式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早在2018年,盒马鲜生就曾提出过“新餐饮”的概念,要与100家餐饮品牌共创共建“新餐饮”,推动他们研发新产品,把中央厨房的产品放在线下门店和线上去卖,销售到消费者家里去。很多餐饮企业在疫情前已经进行了实践,但收效甚微。疫情发生后,一些反应迅速的线下餐饮企业、酒店,都开始在线上售卖预制菜和半成品菜,比如大董、大龙焱、小龙坎等品牌在美团上线的“美味到家”服务中开卖,回家加热3-5分钟即可食用,转嫁了一部分由于取消堂食带来的经营风险。


1583465206107579.jpg


   近日,火锅巨头海底捞也正式推出“方便菜肴”,做起了半成品生意。


1583465233627446.jpg

图片来源:海底捞官微


   可以预见,餐饮和预制食品融合将成为速食品的下一个“增量市场”。


02


共享员工、无接触外卖……“黑天鹅”下的灵活应变


   “黑天鹅”事件就像一场突击大考,同一份卷子,每个企业有不同的答法,疫情考验的是食品零售企业的综合能力。机会藏在危机里,抓住了才叫机遇,抓不住便是挑战。食品零售行业是如何快速适应变化,迎接挑战的?


   1、餐饮业和生鲜电商的自救与自助


   第一道难题,是用工短缺问题。一方面零售业订单暴增,且由于春节和宅家需要,很多员工无法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餐饮业无法正常营业,服务人员工资等经营成本成为负担。西贝餐饮董事长对外表示,占据企业成本30%的人员开支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因此,在盒马鲜生带动下,零售和餐饮业开创了”共享员工”的新模式,零售企业向餐饮企业“借”员工,以应对激增的大量订单。


1583465302138407.jpg


   第二道难题,是供应链受到挑战。由于春节期间物流恢复较慢,生鲜电商、方便速食均出现缺货状态,还出现了居民下载好几个生鲜电商app定点抢菜的现象。因为对疫情发现及时,每日优鲜在大年初二就成立了守护行动中心,每天一调度,开展“三好行动”和“三个安心工程”。每日优鲜在大品牌商加强合作的同时,还与海底捞、眉州东坡等餐饮企业合作,利用富余产能进行补充供应,每天能保证供应1500吨蔬菜。


   2、“无接触”下的温暖守护


   随着疫情的爆发,人们自觉不出门不聚餐,但基本的生活仍需得到满足,如何减少人员接触是一大痛点,“无接触”模式应运而生。


  (1) 无接触外卖


   无法在家做饭的人群,大多还需依靠外卖。美团外卖1月26日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无接触配送”,通过骑手和用户提前约定将商品放到指定位置,保证双方安全。针对人力短缺等问题,美团还上线了无人车,时速约20公里/小时,提高了服务效率。


   从2月1日起,喜茶推出外卖“安心送”服务,外卖安心卡、封闭包装、“外卖交接处”的设置让喜茶从制作到配送都满足“无接触”的要求。


   现在全国大多数外卖订单都采用了无接触配送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接触,防止疫情扩散,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感。


   (2)到家服务和社区团购


   随着各地小区封闭式管理,门店、商场客流量骤减,大型超市到家服务的优势被发挥出来。“沃尔玛到家”服务迅速升级迭代,在线上平台集中管理顾客订单,线下以社区为单位批量派单,大大提高了到家业务的效率;永辉超市也积极与物业合作,在重庆推出“社区保障计划”,每天根据顾客需求调整商品品类,在杭州滨江某小区启用生鲜智能快递柜,供消费者自提;作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零售平台,多点Dmall在疫情前就已经在很多城市渗透了,疫情期间,多点Dmall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无接触式”社区抗疫提货站,消费者下单后,按需安排生产加工,从大仓直接运输到社区站点。


   农夫山泉、统一等品牌方也在积极开展社区便民服务。据农夫山泉介绍,推出无人售卖点5天后,5000多个站点,没有遗失和逃单。此举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消费者黏性。面对乳品囤货不足、宝宝断粮的问题,伊利一线员工组建“伊利到家”微信群,通过微信群下单,蹬三轮、自驾、手提把牛奶免费送货到社区或村庄。


   2018年,休闲零食品牌来伊份就上线了到家服务,在疫情爆发期间,来伊份更是提出“一盏灯温暖一条街”的口号,线上线下联动,采用外卖到家、拼团、社群营销等方式,为宅在家的顾客提供送货到家服务。全国近2800家的来伊份专卖店,85%都在坚持营业。据来伊份称,由于外卖与到店自提需求量激增,疫情期间线上业务量比疫情发生前多了三倍。


   (3)无人零售


   疫情下,无人零售备受关注。1月8日,瑞幸刚启动无人零售战略,就迎上了无接触的风口。2月12日,为了解决医护人员喝咖啡的需求,首台入驻医院的无人咖啡机“瑞即购”投入使用。“无人超市”又重回人们视线,2月2日,一家无人超市在医院正式营业,不配备收银员,顾客挑选完物品扫码结账,也不会产生小票,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03


疫情后,食品行业未来零售之路怎么走?


   疫情过后,食品行业的新零售将迎来拐点,哪些食品零售企业会被“淘汰”,哪些将成为头部品牌?零售企业需要做哪些改进?


   1、 特殊时期的短期优势能否延续?


   疫情过后,方便速食、生鲜电商等短期爆发领域的需求回落将是必然。


   传统方便速食仍然有增长挑战。疫情后将迎来补偿性消费的餐饮业复苏,相应的,方便速食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同时,餐饮业正在抢预制食品市场,餐饮和零售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目前,电商平台上已经有大量预制菜品和半成品出售,在满足口味和健康需求的同时,价格适中,对传统方便速食行业构成潜在威胁。


   生鲜电商是门好生意,但是不代表谁都能做好。标准化程度、品牌集中度和行业利润的“三低”问题依然困扰着“局内人”。强者恒强,疫情期间,头部生鲜电商品牌凭借优势迅速铺设,加强了用户黏性,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优化供应链,在成本上获得控制,留给新入局者的机会并不多。


   同时,巨头都往线上跑,数字化的红海将催生更多会跳舞的大象,比如中石化。近日,中石化推出的“一键到车”服务引起了行业震动,消费者通过“易捷加油”app下单后,不下车不开窗就能把菜送到后备箱。中石化网店覆盖的数量让任何一家生鲜电商望尘莫及,而且自带的客源使中石化避免了“烧钱”大战。


   2、 疫情后,零售企业如何“修炼内功”?


   疫情后,需求可能面临回落,但食品行业的大趋势不会变,要想获得增长依然需要“修炼内功”。


   (1) 构造更完善的生态体系,提升运营能力


   疫情过后,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增强上下游供应链协同的品牌将会留存下来。


   对于包括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在内的新零售业态来说,提高运营效率、控制成本是重中之重。新零售的一个特征:烧钱,疫情前就有很多生鲜电商因烧不起钱黯然退场,疫情后,零售企业依然避免不了烧钱的问题。食品零售企业应该与其他企业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完善供应链,加强对上游把控。


   (2) 智慧零售,增强用户黏性


   智慧零售,重在“智慧”二字。在嘉宾们的分享中,“大数据”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依托于大数据技术,零售商们能快速识别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行为,从需求侧倒推供给侧,重构“人货场”的逻辑,及时对产品做出优化和补充。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数据为工具,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


   食品企业的用户黏性,除了基本的产品因素,更来源于信任感。目前,新零售并没有具备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生鲜能否保证新鲜?无人售货机能保证食品安全吗?这些问题消费者很少有机会知道,保持着怀疑态度的消费者是很难去尝试的。疫情让用户对价格、质量、配送速度包容度更高,但随着疫情结束,餐饮、超市、菜场恢复正常运营,现有用户会大量流出到线下。郭琦先生指出,生鲜电商的排序应该是“快好省多”,应该通过优化供应链更快满足消费者对“鲜”的要求。


   (3) 品类升级,抓住不变的健康化趋势


   疫情是一场健康教育,疫情发生后,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和新鲜程度要求更高,这也符合近年来食品消费趋势。999感冒灵和拉面说的跨界联名产品“暖心鸡汤礼盒”,就是抓住了不变的健康化趋势,建立品牌“健康、暖心“的形象认知。


   本次疫情中,预包装菜品成为了“香饽饽”,也推动着传统方便速食品牌持续进行品类升级。随着加工、保鲜技术的提高,方便速食可以提供更新鲜、健康的食品,并且做到口味不比外卖差。


04


总结


   其实,疫情是一个催化剂,无论是生鲜电商、到家服务的崛起,还是中餐“速食化”,都是对近年来消费者便利性需求的放大。


   能把握住消费者变化趋势,具备良好应变能力的企业,在疫情时能快速应对供应链等环节带来的挑战。


   同样的,疫情后“修炼内功”,积极完善供应链,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长远。


原标题:疫情后,食品零售行业会迎来拐点吗? / 编辑:丽仪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4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