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疫情中的商业思考:新商业认知、新场景机遇

时间:2020-02-11来源:吴声造物 作者: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吴

一场全民的「物理隔离」,也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心理疏离」,带来更加颗粒度的数字深化,也让实体行业更加发愁「找人」。



  变量其实自有脉络,突然提速或倒逼,是检阅也是警醒。


  此时此刻,每个个体与组织,在生活、事业、理想、现实层面都面对巨大挑战,都在全力抗击。在外部环境变化的黑天鹅拐点,我想分享疫情发生以来这些天的商业思考,大致从三个大维度展开。  


  01

  公司基本面 


  第一,习惯困难成为公司运营的常态。


  外部环境加剧「大浪淘沙」的态势和紧迫度,只有创新才能穿越周期,也只有创新才有可能谈「剩者为王」。虽然长期以来,「创新」都是蕴含「冒险」的举措,但就现在而言,对于越来越多公司,「冒险」正在成为类似攀登者的常态。面对Hard模式,要能够习惯困难,有平常心。


  现在是猝不及防的疫情,今后可能还要面对更多虚拟的,或者非生物性的「病毒」。得承认,在更加随机和碎片化的时代,「病毒纪」是准确的定义,数据也有冠状病毒,我们要习惯不确定性,习惯外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这个压力也与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息息相关。


  要让「习惯面对困难」成为「常态习惯」,才能通过更好的创新穿越周期。


  第二,今天每个企业都是「社会企业」。


  我去年八月份提出「年轻商业」时代曾讲,每个企业都不得不成为社会企业。社会化的企业必须将「年轻商业」所倡导的开放协作,转化形成更加主动的能力和机制,从而构建竞争优势。


  仅仅思考自己的本位问题,遇到的挑战会更大,遇到的麻烦会更多。相反,社会企业则能更高效、更敏捷地响应和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包括腾讯、京东、阿里巴巴、苏宁、小米、字节跳动、快手,许多有这种认知的公司,面对这次疫情中突发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困难,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但这与公司规模无关,有的只是社会协作的生态位。


  社会企业——意味着社会责任本身就是商业责任,开放精神本身就是竞争能力,协作机制本身就是组织优势。更意味着公司的开放程度,远远超出一般所理解的业务逻辑。


  比如这段时期可以发现,快手号、抖音号已经变成基础设施,直播的玩法百出而不再需要教育。智慧社区、生态文明……很多「名词」之前都认为与企业的关联度若隐若现,但现在来看,这是地球村的显性认知,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尤其在虚拟世界,产业链协作层面的联系才刚刚开始,这次也是一个很好的警醒。


  第三,危机意识下重新审视商业基本要素。


  如何看待现金流,如何理解人才的备份、数据的备份?如果企业仅因为平时生意很好,而不布局如吴伯凡老师所说的「暗业务」,那么你会发现一个青萍之末的变量,都能带来毁灭性打击。


  无论海底捞还是西贝,米其林餐厅或者黑珍珠餐厅,都是一样。西贝和海底捞都是很优质的企业——但海底捞布局B2B业务和餐饮供应链,在所在行业生态链的长期布局,形成变量时期真正的反脆弱能力,市值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而西贝作为成功转型的终端餐饮企业,似乎外卖业务和半成品餐饮服务并没有成为主力,以至于创始人贾国龙的呼吁刷屏的确提示了真正的考验。


  这次变化对餐企是非常好的转型契机,去思考危机意识、业务备份意识,面对风险的安全机制和管控机制,以及资产的配置机制,数字化融合与互联网生态的关系都得系统性重新思考。


  第四,现在是品牌IP打造的最佳时期。


  这个时期,可以更加耐心地思考整个行业特征。对于品牌建设,克制是指「姿势正确」,但不代表投入下降。面对大浪淘沙后的实力强劲友商,要加强用户习惯养成,争夺市场份额,进入一个新的IP周期。


  通过「ID化-IT化-IP化」的进程,让整体业务数字化、模块化,形成互联网产品的结构化。商业无谓线上线下,正处于深度数字化融合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本身就是需要准备面向的趋势。这次变化加速了这个进程。


  IP化生存,是品牌抵御风险最好的「分布式」举措。现在的品牌策略,不在于「煽情」,而是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品牌作为社会的内容符号,需要新的建设体系和表达策略。而IP化,则让品牌可以真正有生生不息的内容创造体系。 



  02

  新商业认知


  第一,「共享经济」深化。


  Airbnb似乎硕果仅存,但共享经济的短暂停滞却带来了新的跨业态爆发,共享订单、共享物流、共享人力资源,甚至共享各种产业链元素,都在不断演变发生。


  从单一形态,到产业形态,再到组织变化——「共享」理念更加深入,形成新的游戏规则。共享经济更加灵活的深入应用,本质上是从SaaS形态到B2B服务创新的「新协作经济」。


  第二,「非接触商业」爆发。


  长期以来没有被深入看待的5G和AR、VR,其实指向非接触商业的不断延伸,通过技术实现对个体需求的全方位满足。


  这其中已经表现出的,和值得想象的都有很多。比如「外卖2.0」,充电技术的变革,零售的全封闭便携式。还包括消费级防护用品、智能配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新技术产品的更加普世化。


  接触点业态都需要尽快探索「非接触解决方案」。健身行业、线下培训、书店、演唱会如何个体化重塑,个性化定制?是游戏化产品还是知识服务?


  第三,「全社会性前置仓商业」加速。


  疫情中新零售和生鲜电商的受欢迎,指向全社会性的前置仓商业爆发,这是数字化门店和配送体系的生意。企业对于节点和网络的认知已经超越教育期,每个小店、餐馆,可能都在卖菜、在配送。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苏宁小店、便利蜂之后,大量被忽略的实体网络,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前置仓商业,意味着更好的弹性调节能力。


  今天,更多企业都在掌握经营实体网络的能力,每个专业门店都在百货化,没有行业细分、展示方式更灵活,形成真正意义上数字化门店的转化。瑞幸咖啡、喜茶、泡泡玛特会不会同时是电玩、游戏、数码的专门店?这是个有趣的「反专业」思考。


  第四,「分布式」是防范风险的更好方式。


  基于风险防范意识,带来更加的分布式,更加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应用提速,尤其表现在农产品、餐饮原材料等上。在健康安全问题的排查过程中,运用AI技术的智能摄像头、出行智能平台、地图应用等数据的应用等等,大数据已经发挥出强大的优势。这种分布式趋势还将在更多领域贯彻演进。


  第五,物流配送的社会化进程加速。


  基于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常为人诟病的物流效率,在这次疫情中颇受赞誉。菜鸟网络、京东物流、闪送、顺丰等物流快递体系,美团点评、饿了么等外卖配送体系,也都完成了毛细血管级的进一步社会化。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协作生态,不仅形成对新商业网络的更好支撑,也逐步助推着新商业终端形态的交付进化与交互革命。



  03

  新场景机遇


  第一,「心理健康」被重视。


  由于缺少对称信息,面对危机的恐慌心理不可避免。已经可以看到,疫情之后餐饮、出行、酒店等产业的企业表现出从健康防护出发的产品思维。而无论医护人员还是普罗大众,心理的干预和疏导也开始被重视。长期以来,管理自我情绪,调节身心状态都是当代人的弱项。人们关注互联网健康深化、消费习惯重塑,但我们甚少关注譬如抑郁症等「精神感冒」。从不清楚到开始关注再到深入,人们需要理解和研究其中的变化。


  第二,家庭消费,即「家庭会员」订阅模式的重要性上升。


  在不堪一击的现实中,我们开始理解关爱和守护自己家人的重要性。如何让家庭不再脆弱,如何规划家庭资产,这些思考开始提上日程。在家庭消费层面,「家庭会员」这种订阅模式即是家庭本身安全的管控能力。



  第三,真正意义的「科学品牌」出现。


  不仅是健康品牌,或者所谓「成分党」护肤,显而易见的一段时间内,每个品牌都被诉求「阐明成分」。洗手液的清洁原理,饮用水的功效和应用场景,或者智能家居产品体系,都需要普及科学机制,指向更高效的DTC能力,数字化生活方式也被进一步强化。


  第四,「信息基础设施」的新规则。


  从数据安全到信息安全,许多信息被无节制泄漏——未来的隐私产业,会推动新的安全机制和安全公约产生,并且规定信息的使用方式。


  而关于信息的记录,包括影像、存储、数据、分享、写作,通过短视频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每个人通过记录本身寻求确定感。这类信息基础设施,像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治理基础设施一样,也会发生较大变化。


  第五,新游戏、自动驾驶等面临新一轮机会。


原标题:疫情中的商业思考 / 编辑:婉儿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4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