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生鲜新势力:一边是收缩,一边是扩张 整个2019年,生鲜行业让人眼花缭乱。这个高频刚需的赛道不仅有着万亿规模的诱惑,也是低成本大流量的超级入口,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并有“得生鲜便得天下”一说。 伴随着朴朴超市、每日优鲜等生鲜企业的名声大噪,线上买菜如火如荼。3月26日,美团启动“手机买菜”功能;3月30日,饿了么口碑宣布全面发力菜市场;4月下旬,苏宁小店在APP上线苏宁菜场功能;7月上旬,菜划算APP上线;10月上旬,便利蜂在APP和小程序上线“蜂超市菜场”。2019年的生鲜电商界,还跑出了一匹“黑马”——叮咚买菜。 与此同时,前置仓在上半年火得猝不及防。叮咚买菜、朴朴超市、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盒马小站、永辉卫星仓、沃尔玛、京东、苏宁等,不论是生鲜新势力还是传统行业巨头都纷纷入局,前置仓一时间被推上了行业的风口浪尖。但到了年底,对前置仓的质疑声开始逐渐增多,这让人想起了去年昙花一现的社区团购。 2019下半年的情况有点不妙,一个个生鲜电商倒闭的消息接踵而来。顺丰优选、鲜生友请、爱鲜峰、迷你生鲜、妙生活、鲜来多、呆萝卜、安鲜达、我厨生鲜、吉及鲜等平台陆续陷落深渊,连易果生鲜也开始出现经营窘境。 另一边,朴朴超市、钱大妈、食享会则接连披露新一轮融资,纷纷摆出扩张之势。仅12月,食享会完成B+轮数千万元融资,钱大妈完成D轮总额近10亿元融资,朴朴超市则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B2轮融资。叮咚买菜从2018年至今已陆续完成六轮融资,尽管融资金额未披露,创始人表示账上资金充裕。可见,资本正加速涌向头部企业。 2019年底,生鲜赛道的洗牌愈发明显,乱象丛生,让人看到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或许每日优鲜总裁曾斌的一句话可以给行业发展带来启发:“不要用互联网上半场的思维去做下半场的事情,在今天,没有什么比现金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打造盈利的能力更重要。” 5、数字化转型:一边是上云,一边是落地 如果要从2019年选出一个零售业最热的词,那一定非“数字零售”莫属了。几乎所有的行业会议,都打着类似“数字零售高峰论坛”的旗号,引诱着急于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参与。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零售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打通企业所有的数据源,真正实现全场景覆盖、全链条联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面数字化?自从工信部发出《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以来,零售企业上云热潮兴起,继而衍生出对数据中台的大讨论。 2019年10月12日,银泰商业CEO陈晓东在微博宣布,最后一台物理服务器光荣“退休”,银泰百货100%云化,成为首家完全架构在云上的百货公司。他强调,上云不是原封不动地把银泰原有的系统、功能搬到云上,而是一个业务升级的过程,上云实现了消费者、导购员、铺柜、商品、供应商的全面数字化。 2019年双11落幕,天猫成交额定格在2684亿元。当天的订单流量峰值再创纪录,达54.4万笔/秒。在平稳度过流量峰值后,阿里正式宣布,其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已100%跑在阿里云上。由此,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首个将核心交易系统100%运行在公共云上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而同为云计算巨头的亚马逊、微软、Google都尚未迈出这一步。 一边是上云,另一边却是企业着力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施。步步高集团在年底的管理层年会上透露,2019年公司在数字化落地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在过去一年内已经完成1600万数字化会员私域流量池的搭建,2020年这一数字计划突破3500万,真正实现门店的千店千面。百果园CTO在一次会议上介绍,公司基于AI种植数据化可以提前7-15天预测产量和品质,在此基础上实施一次大规模促销活动,可以通过会员占比预测门店销售,其准确性达到80%。 上云和落地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正如物美张文中所说:商业的全面数字化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基础,体现在用户、商品、供应链、营销、营运、支付六大数字化方面,将更好的洞察用户,更精准地有效组织营销,实现线下与线上相互导流和基于精准地理位置的全员运营,真正提高效率。 2019年,数字化大幕已经拉开,技术变革决定零售业未来的走向。上云和中台建设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但不是全部,企业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落地,是利用大数据技术重构人货场,真正实现千店千面、千人千面。 6、渠道之争:一边是新渠道兴起,一边是传统渠道变革 2019年,网络直播的火爆,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渠道崛起的速度和激情。 据天猫公布的数据,2019年双11期间,淘宝直播引导成交近200亿元,成为品牌商家销量增长的新引擎。双11当天,李佳琦的直播间有粉丝4315.36万,薇娅的直播间有粉丝3683.5万,成交额分别接近30亿元。其他如小米官方旗舰店、钱夫人家、雪梨定制、吾欢喜的衣橱、海尔官方旗舰店等十多个直播间双11成交额超过亿元。 快手直播也在跑步入场。11月6号的快手电商购物节,辛巴单日直播销售额突破4亿。据说在义乌,有一个网红直播村叫做江北下朱村,99栋楼里有1000多个品牌,活跃着5000多个网红,主要是做快手直播卖货。 其他商家如京东、苏宁、拼多多、抖音等平台也纷纷上线直播卖货业务,加入这场抢流量、争粉丝的激烈竞争中。甚至连上海K11这样的高档购物中心,也试水直播带货,在商场地下一层打造了一个常态型的直播间,由专职主播王大发财每周五次在商场进行现场直播,分享推荐K11 Beauty(K11自营的美妆集合店,设有天猫旗舰店)的好物。 网络直播一时风头无两,引无数品牌商家跃跃欲试,2019年也因此被人称为直播元年。网络直播未来发展究竟如何?会不会像去年的淘集集、环球捕手、未来集市、蘑菇街、贝贝集团等社交电商一样忽起忽落?现在还不能下结论。当然,去年的社交电商毕竟还保留下来小红书、毒APP(已改名“得物”)、NICE、闲鱼等新渠道,零售渠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多样化和碎片化。 而另一边,寻求变革的传统渠道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12月初,传来美宜佳便利店突破19000家门店的消息,该连锁企业突破1万家门店用了整整20年,而新增9000家门店只用了2年。另一家刚满2岁的瑞幸更是异军突起,2019年底已有将近5000家门店,超过39岁的星巴克600多家,把星巴克逼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风口浪尖上。 就像许多人认为的零售没有新旧之分一样,零售渠道也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各种业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企业需要找到的是每一个渠道背后消费者的习惯、偏好和商业逻辑,并针对自己的目标顾客提供合适的人货场连接,打造自己有特色有优势的“场”,而不是盲目地跟风做全渠道经营。 2019年的中国零售业,还有不少反差现象令我们深思。例如中国零售市场上的奢侈品大卖与闲鱼二手货销量激增;场景体验中的后现代与返传统、无人店与集市街共存;零售企业的业务拓展ToC和ToB齐飞;小而美商店与大而全购物中心同步发展……面对这世界层出不穷的新现象,需要借一双慧眼才能把这些纷纷扰扰看个清楚。 让人欣慰的是,许多零售企业在这一年对组织架构重新做了调整。阿里掌舵人顺利交接,企业成功步入后马云时代;刘强东悄然退出一线,京东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京东;物美在张文中带领下重返一线阵营,正踌躇满志地布局未来;零售行业不再是排他式站队,而是各方理性的牵手。所有这一切都在为即将来临的更严峻挑战做准备。 旧世界在坍塌,新秩序在形成。竞争依然残酷,寒风更加凛冽,即使往后十年的营商环境一年差过一年,那又如何?只要众志成城,秉持初心,相信未来,勇于创新,春天还会远吗? |
原标题:中国零售业2019年回顾:外资撤退、盒马们触礁... / 编辑: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