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广州市政府提出规划,在地理上延伸以广州中轴线上的珠江新城为核心的金融产业聚集区,囊括目前以工厂住宅区为主的员村,打造“珠江新城-员村金融商务区”。为力促金融业发展成广州重要的支柱产业,市财政计划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同时广州正在积极申请重建期货交易所。由于金融危机后广州金融业表现不俗,市金融办信心满满,提出争取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在“金融大省”的背景下,广州是否已具备冲刺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和实力?广州的发展模式要怎样创新突破?穗、港、深等珠三角各地如何实现资源整合?
“金融总部”出笼
广州金融业在危机后发展现亮点:截至今年9月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3615亿元和15786亿元,资金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金融业增加值占G D P的6.07%,同比增长29%。按增加值占G D P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的说法,广州金融业已经跻身重要的支柱产业。受此激励,广州金融办也表示,广州金融业已走出低谷,现在正是一鼓作气,厚积薄发的利好时机。
广州市金融办规划打造的“两个基地”担起了承载梦想的重任:珠江新城-员村金融商务区和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广东省金融办政策法规处处长温镇西认为,广州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论工业基础、商贸物流,还是银行保险业,都已发展成熟,优势明显。此外,据金融办透露,曾于1992年成立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的广州希望通过与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合作,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基金,目前正积极申请重建期货交易所。“如果香港与广州能够携手共建,共同来发展广州的期货市场,不仅对广州,对国家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市金融办副主任陈平表示。
延伸珠江新城
为集聚金融产业,广州市选取珠江新城作为金融产业核心区域和聚集地,至今有全市占比超1/5的金融机构进驻。其落户金融机构自2006年以来共享受政府奖励和补贴1亿多元。
由于珠江新城土地有限,金融商务区的规划延伸到天河员村的设想提上日程。员村将延续珠江新城金融集聚区的功能,并融合成珠江新城-员村金融商务区,目标是建成“金融总部基地”,改进珠江新城功能不明确的不足,成为广州中央商务区的一部分,力争在规划建设、软硬环境上比肩上海陆家嘴。据悉,目前已有10多家金融机构表达了进驻员村金融商务区的意愿。市规划局局长王东表示,员村的定位和珠江新城一样,也是CBD。
另外在开发区还计划打造一个“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作为支撑型金融区域,该区域在计划制定上倾向于吸引“金融服务后台”、“私募股权基金”这类金融机构。目前正处在规划完善阶段。
深圳目前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一是做香港金融业的后勤中心,二是发展创业板市场。南海则在2007年以“金融后台”的概念使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落户千灯湖,提出的构想是承接香港地区金融服务业转移,做广东省金融业后勤服务基地。但目前南海还未发展成真正的金融商务区。广州市金融办副主任陈平表示,“我们希望珠三角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都在沟通。”
地理论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林江:
广州、珠海、南海应合作打造期货交易所
早在1994年,广州市政府就提出要跻身国际化都市。国际大都市无一不是金融中心。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广州要做金融中心,还需要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是区位的问题。跟广州周边的、称之为金融中心的城市相比,广州的优势在哪?哪些优势是独到的?第二,假设珠三角地区可以容纳穗深港发展成三个金融中心,那三者间将形成怎样的竞争关系?金融或商品期货会选择广州而非深、港?香港意向如何?一个城市单独整合期货交易所是比较困难的。穗深港三个城市资源对接问题尤为重要。广州跟临近的地区,比如想发展广东金融业后勤服务基地的南海,比如拥有横琴岛离岸金融中心的珠海,如有机会合作打造期货交易所,中央批复的可能性会大很多。第三,金融中心的定义是多样的。有些是功能性金融中心,比如香港。有些地方则是离岸金融中心。广州要走哪一条路呢?如果做功能中心,跟香港如何竞合?如果做离岸中心,跟国家政策支持的珠海横琴岛离岸金融中心又有何区别?
发展金融中心,长三角龙头上海是不得不提的竞争对手。上海金融业的成功离不开当年国家政府的积极引导,政府强力的引导和扶持发挥了极大效用。特别在股票、外汇交易中心上,广州可以借鉴政府如何成功介入、规划。广州不一定要完全照搬上海的模式,上海当年的机遇今天已经很难重现了。广州应重视自身特色。珠三角有地区市场的引导,有丰富的民营资本,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很大,此外还可以向香港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