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下一个30年深圳如何走得又好又快?开局的5年如何谋篇布局?在昨天的深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咨询会上,来自全国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各抒己见,为描绘深圳发展建言献策。
昨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专家聘任仪式,邀请包括6位副部级领导在内的26位国内专家为深圳“十二五”发展规划把脉,为深圳发展出谋划策。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长许勤出席咨询会。
发展高端服务业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许多专家关注的焦点,在昨天的咨询会上,不少专家都强调发展高端服务业、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原地理研究所所长、科学院院士陆大道表示,在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在信息流、人流、物流这些流的节点上形成了世界城市,中国也应该建立两三个对世界具有影响的大城市经济区,其核心应该是高端服务业而非一般的制造业。
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否意味着深圳要放弃“世界工厂”的地位?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宁吉喆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我们不是要放弃世界工厂,而是要提升世界工厂的水平,靠什么提升?就是要靠服务业,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既做世界工厂,又做世界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把制造业跟服务业、跟科技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
深圳的创新功能怎么发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应使深圳成为一个研发的技术和标准的输出中心,而不仅仅是个制造中心。
深圳需向全国各地学习
“全国改革需要引领,深圳可以作为一面旗帜。”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认为,深圳应该将改革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那些需要改革的方面,在全国没有动起来的时候,深圳就应该走在前面。如我国搞了很多年“企业自主”,但并没有在关键的方面实现企业自主“一些国有企业招聘岗位都是副总经理,其实从现代企业来讲,招聘的应该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因此,深圳可以在这些方面为全国作出榜样。
范恒山表示,“现在全国有些地区做得好的,而深圳没有做到的,深圳是不是需要向人家学习?”范恒山表示,在改革方面,比如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涉及到各个城市的问题,在全国都有好的例子,深圳应该向全国各地学习。
范恒山认为,深圳“十二五”规划目标要突出四个“化”:国际化,“国际化绝不是在城市的招牌上挂两个英文字,是从里到外的概念,包括城市精神”;二是“一体化”,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一体化,其核心是协调发展,包括社会的和谐发展;三是“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展机会均等化:“规范化”:希望深圳能建立起一个透明可预测的法制化的环境。
打造深港双核国际大都市
“深圳今后要跟香港构建一个双核的国际大都市。”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在世界范围上,国际大都市中,伦敦、纽约是第一梯队,香港是第二个梯队,他认为,只有香港和深圳两个城市结合起来,才可能建成一个国际大都市,“它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相近,两个独立区,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一鸣认为,两个城市整合起来发展,既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也有利于深圳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双赢的战略。因此他建议,把打造深港双核国际大都市作为未来30年的一个目标。
王一鸣认为,前海就是把香港和深圳连接起来的纽带。“前海能否封闭,用香港的制度?因为香港的金融制度跟内地差别很大,依照内地的体制很难发展起来。”
专家建议
稳定就业就能入户?
除了经济建设,深圳“十二五”规划同样关注民生问题。“稳步扩大户籍人口比重”被写入深圳“十二五”规划。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针对户籍制度改革,他希望深圳能够有两点突破,以打破地区“画地为牢”的人口流动模式。
蔡昉说,首先希望深圳的户籍改革要突破,在过去以高技术人才、投资先入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将“稳定就业”作为深圳户籍条件。“(户籍改革)突破到普通的劳动者身上去,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吃亏。按照日本、韩国的经验,我们已经进入到劳动力短缺的时期,将来谁有充分的劳动力谁就避免发展瓶颈。”
蔡昉说,重庆市的户籍改革方案是很好的,但是它主要还是针对本省的人口。深圳可不可以突破这一点?能够把跨省的劳动力和他们的家属纳进你们户籍制度改革模式里头。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