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下,企业有多难?店铺租金、员工工资、货物积压……都有可能会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前,根据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发起的《疫情期间深圳零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分析报告》显示,100家受访的深圳零售企业现金储备及现金流平均能支撑企业经营3.27个月,其中44%的企业预计支撑不超过3个月,29%的企业预计能支撑超过3-4个月,仅有21%的企业能支撑超过半年。 春节期间 46%企业营业额降幅逾50% 此次受访企业包括百货、超市、购物中心、品牌专卖、专业店、餐饮、便利店、生活服务、电商(主要是实体零售商的电商版块)、物流配送、零售技术商等11个业态,以零售企业为主体。 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周期(1月20日-2月8日)深圳零售企业营业额与与去年春节周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46%的企业营业额下降超过50%,32%的企业下降比例在10%-50%之间,9%的企业下降比例在10%以内,另还有13%的企业因供应生活保障品使营业收入保持正增长。 从各业态营业额同期增减比例情况可以看出,除了保障生活供应的小部分企业营业额有增长外,绝大部分零售企业均遭受营业额断崖式下跌。营业额下降超过50%的业态占比由高到低分别是购物中心、百货、品牌专卖、餐饮、专业店、电商、便利店、生活服务、超市,依赖客流且非生活必需品的业态经营情况受影响最大。 应对疫情 76%企业加强线上业务和物流配送服务 面对疫情,企业从寻求租金减免、补充现金流和转变经营策略等多方面积极开展自救。 首先,企业主动寻求政府关于税费、贷款利息减免等政策支持,或选择与业主、供应商协商减免、延期房租、货款,其次将会削减水电、采购服务及其他运营费用,或采取暂停营业或关闭门店,除此之外,不排除采取裁员或减薪措施。 对于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企业首先会采取寻求政府补贴的方式补充资金,其次将采取银行贷款或股东及合伙人增资的方式,同时也会考虑引入融资、民间借贷或出售资产权益等方式。 大多数企业将转变经营策略,其中76%的企业将会加强线上业务和物流配送服务,44%的企业向以线上为主的平台转变,20%的企业将大力发展智慧门店或无人模式,17%的企业将推进针对性创新,12%的企业将改变主业或经营范围,还有12%的企业将成为供应商或向产业链其他环节迁移,还有个别企业将考虑孵化新品牌、提升防疫管控能力等。 根据目前疫情影响情况,受访企业平均预计恢复期为4.3个月,其中33%的企业预计恢复期为6-7个月,29%的企业预计恢复期为2-3个月,20%的企业预计恢复期为3-6个月,18%的企业预计恢复期为1-2个月。 共渡难关 企业最希望减免缓交费用 针对此次疫情影响,企业希望得到政府政策支持的迫切程度排序依次为减免租金和物业费、用工补贴,减免五险一金、减免、或返还税费、防疫物资或资金支持、减免水电费等公共服务费用。 针对资金问题,企业最希望获得银行给予中长期免息贷款或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增加信贷额度的支持,其次企业希望疫情恢复期内银行或金融机构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到期还款给予展期或续贷。 基于企业调查结果,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认为,报告所提及的许多期望在广东省、深圳市及各城区、部门已经发布的政策、措施中已得到覆盖;但零售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业内企业普遍受损严重,恢复期长,期望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
|
原标题: /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