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港资争抢广州“蛋糕” 重构本土商业格局

时间:2014-12-18来源:未知 作者:吴婕秋

 本网讯(第一商业网记者吴婕秋12月18日广州报道)日前,“2014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出炉,在入榜的10个城市中广州名列第一,这也是继2010年广州首次折桂后第四次获此殊荣。
    榜单显示,广州在客运、货运指数方面排名第一,人才指数、消费力指数、创新指数也都排在前十位,而经营成本仅位列第19位,不仅低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和深圳,甚至还低于杭州、南京、武汉等东部省会城市。
    正是看中了广州商贸业发展的雄厚实力,新鸿基、新世界等众多香港地产巨头纷纷进军广州,加紧“圈地”布局商业地产的步伐。业界人士认为,港资的活跃将加剧广州商业地产的竞争,并将重构广州商业地产格局。

天娱广场


    港资入穗“慎之又慎”
    “港资一直都很想进入广州做商业地产,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楚睿商业董事长黄文杰向第一商业网记者透露:“当时新鸿基已看中位于南方大厦东侧的一块地,希望与内地企业合资打造广州第一个新鸿基广场,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计划宣告‘流产’。”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港资商场在广州的发展可以用“不愠不火”来形容,即使在21世纪初期,具备港资“血统”的商场仍然屈指可数。
    “香港恒基地产打造的恒宝广场、丽丰控股旗下广州捷丽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五月花商业广场,还有位于天河路商圈的天娱广场都算是进入广州比较早的港资商场代表。”商业地产资深人士陈震海表示:“像恒宝广场开业之初,引入很多小而精致的特色新铺,给这块传统旺地刮起一股时尚潮流劲风,当时吸引了很多爱玩贪靓的学生和时尚人士去淘货。”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认为,由于上述商场的经营面积都不算太大,而且又处于传统的商业旺地,还与地铁出口相连,交通便利,所以这么多年来都保持着较高的人气。
   直到近年来,港资进入广州市场开发商业地产项目的态度更为谨慎,即使项目已经落地,也要一再延迟动工时间,开发速度非常漫长,令不少消费者“望穿秋水”。
    据了解,万菱汇接手烂尾14年的京光广场,筹备了6年才开业;西城都荟则在建成7年、延迟开业5年后,于2012年年底亮相黄沙;太古地产中国内地首个项目——太古汇从立项到试营业足足耗时10年,直到2011年才带着包括C H A N E L、G IO R G IO A R M A N I、m ium iu、Tiffany& Co.等超过70个首次在广州进驻的品牌宣布开业,不少媒体纷纷称之为“十年磨一剑”。
    “港资商场屡现延迟开业,除了其一贯的谨慎态度外,还与内地和香港文化差异有关。”黄文杰表示,香港地少人多,土地寸土尺金升值空间大,在操作中习惯“慢工出细活、细活出精品”,即使商场前期筹备几年不开业,其土地增值也能得到预计回报率,而这一理念很多会延用到内地市场,所以这些港资企业并不着急马上开业,而是慢慢开发等待好时机。

西城都荟


    从“水土不服”到“入乡随俗”
    尽管头顶着“港资”的光环,也并非每个商场都能成为“上帝的宠儿”,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颇受追捧,销售额持续攀高;有的在开业之初就遭遇了商户成批撤场、大片商铺空置的惨况,经历过水土不服的煎熬和阵痛过后,才逐渐熟悉本土消费者的口味,成功逆袭广州市场。
    一直定位尴尬的万菱汇以都市白领小资消费为突破口,进行新一轮的品牌“换血”,与周边的天河城、正佳广场等业界“大佬”实现错位经营。其中,最受关注的品牌莫过于唐苑旗下的开饭餐厅和面积近3800平方米的OCE全国首家旗舰店OCE生活概念馆。目前,万菱汇平日的客流量达到5万人次,周六日更可达到6万人次。
    位于黄沙商圈的西城都荟亦成功引入MUJI、UNIQLO、H&M、UR、I.T五家国际品牌,以及COCOLATIE、SPRINGFIELD等知名品牌,成为广州西部快时尚品牌最多的购物中心,再加上最文艺的烤鱼品牌“探鱼”、香港创意料理“纯再餐厅”等餐饮的进驻,其“餐饮+快时尚”的组合已成为吸客利器。
    而以擅长发展商业项目而闻名的太古地产更是在广州发展得顺风顺水的“幸运儿”。太古汇总经理隋颂伟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1月至8月期间,太古汇共引入38个新品牌进驻,其中逾20个品牌是首次进驻广州。这些新品牌包括VERSACE、KENZO、STAYREAL、台湾手工品牌YUAN(阿原)、TWG Tea、“布丁中的爱马仕”布哥东京、Roseonly和鼎泰丰等。
    根据太古地产半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太古汇的营业总额83.38亿港元,同比增长44.9%;其中,租金总收入为54.45亿港元,同比增长15.6%,主要受益于写字楼和零售物业续约租上调及零售营业额增长。

太古汇


    巨头扎堆抢滩高端市场
    一直以来,业界认为广州商业缺乏高端零售土壤,不少一线品牌并没有把广州当作开拓华南市场的第一站。不过,黄文杰认为,经过多年的积累变化,广州的高端零售业已经具备相当的成长空间。“以前广州人务实,重吃不重穿,很难吸引高端品牌进入。随着现在广州80、90后的新生代品牌意识开始加强,加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原来一味强调务实的消费观造成冲击,再加上高端购物中心的大量涌现也为高端零售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在众多新晋港资项目中,被称为天河路商圈“收官之作”的天环广场无疑最令业界期待。上世纪90年代,该项目所在地在体育中心规划中划归广州城建,兴建宏城广场临时商业建筑。2009宏城广场拆除,短暂变身为亚运市场广场,随后再次拆除,于2010年通过招标形式引入新鸿基地产,2012年才得以明确商场规划,计划将于2015年入市。对新鸿基地产而言,宏城广场或将是其在广州首个入市的纯商业项目。而随着2015-2016年间,首个由香港三家上市地产巨擎合景泰富地产、新鸿基地产、富力地产联合打造的综合体旗舰的天汇广场落成,广州将成为新鸿基地产华南商业布局的核心。
    相对于新鸿基地产“双子连发”的战术策略,香港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广州K 11购物艺术中心则毫不谦虚地宣称项目定位为广州市最高端奢华商场。项目推行艺术、人文、自然的理念,进驻东塔负二层到地面8层的共10层空间,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汇聚国际顶级奢侈品及全球知名设计师品牌,业态包括品牌零售、超市、影院和餐饮,商场4-5楼设置“树屋”舞台,用作小型演出和展览,5楼还有超过400平方米的“都市农庄”。
    “港资商场与内地商场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港资企业擅长管理,无论是整个商场环境、品牌引入乃至管理运营都十分精细,而且港资企业在内部协作方面,有一套成熟的机制,会吸纳很多国际化团队的意见,最终形成贴心细致的港式服务。”黄文杰表示。
     尽管太古汇、以及即将入市的天环广场、天汇广场、K11均被视为广州高端购物中心,但业内人士认为高端并不意味着奢侈品消费。陈震海表示:“比如K 11采用的是艺术+商业的运营模式,在上海举办的莫奈展就很受欢迎,这种高品位的艺术享受也是一种高端表达方式。”
    “高端商场并非是指名表、名牌服装、名包等国际名牌奢侈品有多少,而是要带给消费者高品位的消费感受,关键是要与广州目前已有的商业项目进行错位发展,能够为广州商业带来新的品牌、新的气息。”黄华军认为,广州商场很多,但千人一面、死气沉沉不行,谁做出好的服务、创意、氛围、文化、人气、个性,谁就能赢得市场先机。

广州K11效果图

原标题: / 编辑: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3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