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当前位置: 主页>本站原创>

盘点2009 本网公布2009年度广东商业十件大事(2)

时间:2010-05-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婕秋
  

    六、农村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 外企“农超对接”挖掘利润源
    广东多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受益于2009年以来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以及“广货北上”和“广货西行”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影响,2009年农村实现零售额3710.55亿元,同比增长16.8%;城市实现零售额11181.21亿元,同比增长16.1%,广东农村投资、消费品零售额分别高于城镇6.3和0.7个百分点。农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乡镇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于城市,说明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明显。
    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它们的扩张趋向于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渗透。沃尔玛2009年1月份开的17家新店,大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广百股份2009年开的6家店也都基本上在二三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既有的网点和市场份额已基本被蚕食,而二三线城市最吸引零售商的,是相对宽松竞争态势下所拥有的更广阔的市场空间,2009年一些零售商主要就围绕这些市场在扩张。  
    此外,争夺优质的农户资源成了零售巨头们当前最紧要的事情。作为中国最早推动农超对接的大型外资超市,家乐福启动合作伙伴日,发展“农民直供”并支持中小企业供应商的发展。除了家乐福外,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外资超市亦开始在农超对接领域深耕,在外资零售企业的带动下,农超对接这一带有政府公益色彩的工程,正在成为商家的赢利点和战略布局突破点。外资零售企业中国的这一大胆尝试,很可能带动中国未来农副产品供应链的变革,同时对未来中国零售业的零供关系带来深刻变化。
    七、影院建设逆势而上 “口红效应”突出呈井喷式增长
    2009年,金融海啸当前,“口红效应”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珠三角的电影市场不但没有退步反而逆势而上,处于电影产业链终端的影院建设如火如荼呈井喷式增长,并吹响向全国“进军”的号角。
    在东莞,至2009年底已先后有大地院线、万达院线、中影院线、珠江院线的8家影院开业,影厅数量超过20个; 以大地电影院线、广州金逸影视集团、深圳嘉禾、新南国为代表的电影集团将“触角”伸到了省外——2009年7月15日,大地院线在上海闵行、宝山、嘉定连开四家数字影院,截至2009年底,大地院线共有30家直营、4家加盟影院;广州金逸影视集团2009年除了在广州、东莞、中山、肇庆新开五店外,全国其他一二线城市新开四至五家店,截至年底全国店数已达到22家;嘉禾除在深圳继续修建万象二期影院外,还将在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建立影院,使嘉禾在内地的银幕数量短期内达到60块,新南国以深圳为大后方,“试水”各地市场。
    越来越多的电影院藏身于大型购物中心之中,影院与商场的互利共赢,是出现影院、商场伴生并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模式也将是今后的发展主流。
    八、连锁品牌进入资本市场疯狂掘金 造就财富新贵
    2009年,连锁品牌纷纷进入资本市场疯狂掘金,掀起了新一轮上市热潮。在资本的追捧下,连锁品牌创始人先后跃进亿元富豪阵营。9月3日,星期六鞋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国内女鞋第一股,也是IPO重启后首家佛山上市公司。董事长张泽民夫妇纸上财富高达23亿元。11月20日,7天连锁酒店在美纽交所挂牌上市,这是首家中国酒店集团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继如家、锦江之星之后,又一经济型酒店的资本"新贵"。7天CEO郑南雁一月之间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身价涨至3.7亿元人民币,而"隐居"幕后的7天董事长、也是最大股东的何伯权,其账面资产则近10亿元人民币。12月29日,谭木匠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公司创始人谭传华夫妇身家超过3.8亿港元。12月30日,深圳富安娜家居用品公司也成功登陆A股。富安娜董事长林国芳夫妇合计持股64274000股,身价超过26亿元。
    九、家居建材业洗牌震荡 业界喜忧并存
    2009年楼市的“V”形反弹,带来了房地产行业的异常火爆,其波动带来的关联效应也在下游产业蔓延,家居市场经历了一场强烈的洗牌和震荡:2009年3月,琶洲吉盛伟邦国际家居采购中心开幕。这是这家家居巨头开创展会与零售功能结合的新渠道模式;5月31日,乐从红星美凯龙一期开业,这是中国家居建材业的大鳄进入广东的首站;11月20日,经营近8年历史的维家思广场好美家店关闭,标志着上海好美家全面撤出广州市场;2009年6月,百安居荔湾店正式关闭,至此,百安居在中国现有的63家门店已关闭了亏损的22家,剩下的41家店也会有17家缩减面积。
   随着今年房地产行业遇冷降温,家居建材业估计也将迎来一场异常寒冷的隆冬。
   十、广东餐饮业“V”形走势 经营业态不断细分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餐饮行业出现大规模结构调整:高端餐饮企业开始走亲民路线,随着客源向下"走低",大众餐饮“走俏”、低档餐饮及各类快餐,担当市场的中流砥柱;中低端餐饮企业则更多地走进社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主食厨房等大众化餐饮企业蓬勃发展,而且更加注重饮食本身的健康、营养和搭配。
  2009年3~4月期间,广州有40%左右的中高档酒楼对菜价进行下调,其降价幅度达到15%~20%。没有调价的酒楼也采用了送现金券、优惠券、打折特价等促销方式。年中,广州餐饮业更是全国率先推出"分期付款业务",昔士风西餐厅、普洱张茶业公司等参与开展、推广这项业务。
  2009年下半年经济情况好转,中外餐饮企业纷纷在华南开设高档餐饮。快餐连锁店味千中国宣布进军高端餐饮市场,旗下高端餐饮品牌店"和歌山"12月初在香港国金中心开业。被业界誉为"最具时尚品位和创新理念的世界级中国餐厅"品牌俏江南,在深圳益田假日广场开设华南区第一家直营店。台湾知名餐饮企业"金钱豹"也与京基百纳空间签约,开设其华南第一店。
  从经营业态上看,广东餐饮业经营在不断细分化。除各种中西式的主流正餐外,便利快餐、专业配餐、休闲餐饮(酒吧、咖啡厅、茶艺馆等)以及与水疗、桑拿SPA、沐足、K T V、棋牌室、网吧等娱乐场所相配套的功能性餐饮发展迅速。

原标题: / 编辑: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4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