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穗生、徐旭峰、曾卫等人看来,2007年的“五一”黄金周还可以悠闲几天,但下一个“十一”长假期,或许会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
有消息说,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SHOPPINGMALL正佳广场,正密锣紧鼓筹备属于自己的一间百货公司——正佳百货,由正佳广场副总裁李穗生挂帅亲征,李的老部下——曾在天河城百货策划部、皮具部等多个部门任职经理的徐旭峰以及先后在中华广场、光明广场负责租赁事务的曾卫等人辅佐其右。 李是今年3月份才从正佳的近邻——天河城过档而来,是这家号称“中国最成功的购物中心”的开发商——天河城集团的副总裁。1996年2月9日,由其任职总经理的天贸南方大厦开张,标志着天河城开业。11年来,天贸南大(现名天河城百货)单店销售额稳居广州大百货三甲之列,其毛利率、纯利润之长期高企,持续强劲的盈利能力成为广东乃至中国百货业罕见范例。 此前正佳广场已入驻广州友谊商店、季后风(LiLy Store生活馆)两间百货型态的主力店和次主力店,如果消息属实,那么正佳广场将是广东第一家拥有三间百货公司的购物中心。然则,此举对正佳今后的发展是利是弊?是“三个和尚没水喝”,还是三人为众,“众人拾柴火焰高”?值得同行思考。 依笔者愚见,正佳百货出世,短期或有阵痛,长远看从提升广场租值、消化场内外富余的租户资源、回笼资金却是利好。理由有三; 一是广场总体走高的客流趋势,决定了正佳初步具备了调整租户组合、优化租户结构的主动权。2005年1月15日开张以来,随着各个功能元素配置的不断完善,营销推广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正佳广场知名度大增、客流趋旺是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逢双休日和节假日,上千个车位的停车场几乎爆满、餐饮、娱乐类项目人流爆棚已属“家常便饭”。 尽管提袋率不高、零售弱、餐饮娱乐强,依然是正佳目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但稳定可观的客流增长,为正佳下一步调整租户组合、优化租户结构创造了现实基础,累积了与租户谈判对话的底气和话语权。 况且,渠道有限供应无限,当今经销商队伍中能够单门独户租赁店铺的比例,绝低于进入百货公司开设专柜或代销联营的比例,因而,结合调整优化的思路,既消化场内原有租户的富余资源,又吸收社会新鲜血液,创设一条自身掌控的百货公司通路,未尝不是一箭双雕的做法。 二是广场先天庞大的体量,后天如迷宫般的设计,恰好为正佳百货实施错位经营、实现拾遗补缺提供了可转圜的余地和空间。 早在由正大佳景入主正佳广场的十多年前,“正佳百货”已是一张含金量颇高的,由当时国家批出的中外合资百货业牌照。正佳广场易主复工后,在确立主力百货店的时候,亦曾有过利用此牌照和别人合资或自己开设百货店的动议。时隔数载后旧事重提,一方面是基于上述消化和吸收新旧租户资源,强化场内零售功能的考虑,另一方面,经过开业两年多以来的摸索,正佳发现,庞大的体量,后天如迷宫般的设计,加上早期开业追求高出租率,致使场内相当多的非一线铺位,功能重叠混乱,租户易手频繁,租值始终低迷。 正如当初中华广场将最难开掘的“不毛之地”交给中华百货全盘打理一样,今天正佳百货的出现,动机也许如出一辙——将场内的死角位、边角料、鸡肋铺,全部由开发商自建的百货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起来,调整功能,重新布局,以提升全场商铺价值,扩大全场经营辐射力,增强同层其他经营者的信心。 据透露,未来的正佳百货集中在广场3-5层,总面积13000平方米左右,经营位置呈离散状,经营内容主体为妇幼用品、运动休闲系列及家居日用百货超市。 从经营内容可以看出,正佳百货刻意与场内原有的两大百货公司实施错位经营,强化突出某些品类,以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在这一点上,对于当年率领天贸南大创业团队,在与同城经营的吉之岛贴身厮杀中,琢磨出“一山藏二虎”蹊径的李穗生来说,可谓驾轻就熟,交由他操盘正佳百货自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 三是正佳广场自建百货公司,等于多了一个现金回笼的“储水罐”,多了一道应对未来经营风险的“稳压槽”,同时,也多了一座历练自身经营队伍的“练兵场”。 当然,短期的阵痛动荡相信无法避免,更多的冲突矛盾估计会来自于内部而非外部——广场租赁团队和百货公司招商团队,两支息息相关然而却是在不同的考核目标指挥棒下运作的队伍,怎样时刻保持顺畅和谐的沟通合作,最终实现全场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欢迎进入论坛讨论:正佳百货,是否正逢佳时? |
|
原标题: /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