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当前位置: 主页>本站原创>

首批“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挂牌

时间:2012-02-29来源:未知 作者:吴婕秋

本网讯  (第一商业网记者 吴婕秋2月29日广州报道)昨日,由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深圳市食品安全促进会联合评审的第一批获得“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的三家门店:永旺华南新城市广场店、沃尔玛山姆会员店、麦德龙南山店,在南山区南油文化广场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新址接受了这一高含金量的牌匾。

 


    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花涛会长和深圳市食品安全促进会江红会长表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作为销售终端的零售业理应将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我们希望将所有重视食品安全的企业联合起来,把企业自律行为聚合成为行业自律行为,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高标准的严格评审以及持续的培训、学习、交流等工作,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管控体系,通过体系的推动,促进商场食品安全软、硬件标准提升,进一步提高我市零售业的食品安全管控水平,使之成为中国零售业食品安全管理的佼佼者,将食品不安全因素拦截在深圳之外,为消费者,为深圳市的食品供应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绿色的消费环境。


    背景资料:
    食品安全是关系消费者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更好的规范深圳零售业食品安全管理,防范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加强行业自律,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零协食安委)和深圳市食品安全促进会(食促会)牵头组织我市主要零售企业共同编制了《深圳市零售商场食品安全管理控制体系》(简称:《管控体系》),并组织开展“2011年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评审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一部专门适用于商场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政府和媒体的关注,协会高度重视行业内食品安全管控和自律;经过多方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政策、法规和认证体系多,针对零售行业适用的法规和管理体系不够清晰,而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水平已经同国际接轨,但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基于现状,协会从2009年就开始筹备编制一部实用、符合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现状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体系。
    2010年启动该项目后,通过分阶段工作,完成了深圳市零售商场食品安全管控体系的设计和文件编制,体系分三个部分:《商场食品安全管理控制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评审活动工作条例》。
    为了让管控体系更好地为企业引用,提升企业的食品安全水平,零协食安委于2011年多次召开会议,对管控体系征求意见,汇集各方意见完善该体系;并在2011年10月启动了《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评审工作,为保证体系推广落实,相继制定了《2011年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评审纪律要求》、《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评审办公室工作人员保密规定》等一系列保障评审工作公平、公正的文件。
    二、全国首创的评审办法——确保严谨、公平、公正
    为了将管控体系落到实处,协会食安委和食促会联合成立了“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评审办公室”,负责管控体系的执行和考评工作。
    考评采用现场评审的方式进行。
    为保障评审公平性、专业性,采取了以下措施:1、评审人员均为来自于企业的专业人士,依据不准互评的原则,以抽签确定分组;2、对考评内容、项目进行细分,统一制订表格,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3、现场评审时,对扣分项均拍取实景影像,留存证据;4、对现场评审时发现的问题以及现场评审结果,必须由被评门店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签字确认,以保证遵守客观事实;5、本项工作所有费用均由协会承担。
    本次考评满分为100分,95分以上方为合格,评审结果一年内有效,在这一年内还将面临多次复评,复评时间不通知,复评不合格将即时摘牌。这是一个极其严苛的规定。
    三、商场食品安全管控体系实施的初步成果
    从2011年的评审工作结果来看,参评企业对管控标准、推广方式、示范店评审结果给予了高度认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形成了企业共同认可并愿意遵守的行业标准体系,企业接受该管控体系为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持。
    第二,通过评审,搭建起企业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让企业的亮点得到发挥,做得好的企业成为学习的榜样,给落后企业增加了压力,形成了主动向好企业学习取经的风气。
    第三,通过高标准管控体系的推广,提高了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推动了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四,将各企业评审结果,以PPT的方式,提交参评企业的高层领导,从而引起各企业高层领导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四、食品安全管控体系后续工作跟进安排
    第一,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第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评审标准和评审方法,对前期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拿出修改意见,使体系的技术性和操作性更强;
    第三,对评审员加强专业性培训,提升评审员专业能力,打造行业里的专业评审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第四,增加评审次数,扩大评审规模,促进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原标题: / 编辑: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3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