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千亿级房企如万科、绿城、龙湖等均已经提前布局社区商业,甚至行业之外的大鳄如阿里、京东等在积极进入这一蓝海市场。 社区商业毫无疑问是商业升级的方向,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尽管行业大鳄都在布局这一细分领域,但至今将社区商业做成功的模式案例寥寥无几。 尽管购物中心在商业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商业新时代,社区商业以全新的运营模式开始登上时代舞台,走进千千万万中产阶层的美好生活里。 事实上千亿级房企如万科、绿城、龙湖等均已经提前布局社区商业,甚至行业之外的大鳄如阿里、京东等在积极进入这一蓝海市场。 社区商业毫无疑问是商业升级的方向,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尽管行业大鳄都在布局这一细分领域,但至今将社区商业做成功的模式案例寥寥无几。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社区商业在各类项目的开发运营中普遍存在痛点! 市场痛点 盲目跟风,社区商业供需不平衡 据英国著名咨询公司莱坊国际的《社区商业生存之道》报告统计,随着新一轮城镇化发展,中国每年都将有1200万~1400万人口进入城市,未来1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6%~67%,中国将形成2万个以上的新社区。 新社区前瞻,老社区升级,数以万计的社区数量决定了社区商业的发展前景,然而新的市场热点导致企业盲目跟风布局,资本同样也会闻风而至,中国商业地产首要的痛点就是盲目跟风。 什么是热点,就跟风干什么,然后导致供需严重不平衡,比如社区商业,有的区域严重供大于求,而有的地方却又供不应求。市场面的供需不平衡,自然就会导致恶性竞争,这对于社区商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政策痛点 政府的把控干预,商业发展受束缚 社区商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1-3公里社区范围内的居住,它是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这就意味着社区商业生来就带有很强的公共服务的社会性质,也就是说社区商业既是商业行为,也是民生工程,那么地方政府自然就会格外重视。 比如政府对社区超市以及生鲜店里的柴米油盐肉食品等的定价就会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社区商业的基础业态如菜市场、家政服务等也需要政府的经济补贴或者政策支持,然后现实情况则是地方政府的政策很多时候要么越位了,要么错位了,导致社区商业在实际开发运营过程都会受到一些干扰。 定位痛点 前期调研不充分,目标人群错位 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因为市场始终在变,所以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社区商业有着很强的地缘属性,而不同城市不同板块的居住生活以及消费习惯都会有所不同。 社区商业最前置的应该就是定位了,充分的市场调研,找准目标人群,理解小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然后再去拿地,充分调研,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后面的如规划设计、业态布局、营销推广就会顺利很多。 然而,现实中的社区商业经常是先拿地后定位,先营销后规划,常常找错目标客群,致使后期商业街运营难以为继。 |
原标题:社区商业入局者众多,为什么做得好的却没几个? / 编辑: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