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粉丝经济!一张图告诉你购物中心大数据应该这样玩

时间:2018-01-12来源:商业地产V评论 作者:商业地产V评论

  购物中心对“大数据”、“O2O”、“互联网+”的探索已经不是新话题,但从我们的调研来看,全国智慧型购物中心90%的数据都仅仅停留在用户交互层面(O2O模式),尚未达到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阶段,商场数据相互割裂、不可追溯。

 

  购物中心的大数据究竟是什么?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

 

  上月到访的顾客,本月花了多少钱?

  用传统数据思维来回答,可以直接在CRM中找到答案;但如果用大数据思维来回答,这就变的相当复杂,首先我们要确定以下几个问题

 

  “顾客消费数据”和“会员消费数据”有什么区别?

  如何定义“到访”这个词?

  CRM中会员的消费,是不是会员真实的消费?

  会员到底花了多少钱?

 

  01

  修正概念

  首先我们有必要修正几个概念,才能很好的阐述大数据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

 

  (1)购物中心的O2O是什么?

  O2O只是一种营销的模式,和大数据没有直接关系。在购物中心向大数据转型过程中,往往因为技术、经验、人才等因素,走了很多弯路。我们经常发现,购物中心为了做大数据,找了一个提供O2O服务的公司,加一个“智慧型购物中心”的概念,就完成了布局。但忙了一阵子,却发现连我们开头提的问题,都回答不了。购物中心接触到的“智慧型购物中心”供应商,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提供数据管理服务的软件供应商,比如长益、科传之类的老牌crm供应商;

 

  一类是提供O2O营销服务的服务型供应商,比如脸脸、微盟等,提供的是前端产品;

 

  最后一类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可通过智能手机等硬件设备实现线上直连,出现了第三类新型的服务商,它们是集成了O2O模式的crm公司,我们称作SCRM服务商,此类服务商可以帮助购物中心搭建O2O以及比较基础的大数据架构。

 

  目前购物中心SCRM系统搭建模式也分为三种:

  一种是以华润、万达、凯德等为代表的自建系统;

  第二种是以阿里喵街为代表的平台型玩家;

  第三种是以猫酷、万江龙为代表的第三方公司,是自身具备一定运营能力的购物中心(中粮大悦城、中海环宇城)的首选。

 

  下表是CRM供应商与SCRM服务商的区别,可以发现各系统间的优劣:

 

  (2)在购物中心行业中,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到底是什么数据?

  对于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来说,数据包括经营性数据(销售、租金、坪效等)会员数据(消费、偏好、购物频次等)两类,这两个都是自有数据,这种数据无论从量级还是深度,都谈不上购物中心的大数据。

 

  而真正的大数据,如上图所示,是包含自有数据、政府公开数据和开放性数据三个部分。并且一旦购物中心的数据与外部数据库打通,就会发现现有的数据精细度将会变得无比丰富,顾客在大数据环境下的肖像也就应运而生。

 

  (3)对于购物中心来说,O2O与大数据之间是什么关系?

  几年前,凡是做零售的都在说“O2O”;而现在做零售的则必谈“新零售”。那么问题就来了:是O2O过时了,还是O2O已经实现了?

 

  从本质上来看,O2O就是个营销手段,它不会过时,也不会终结,它就是零售业变革的一个过程,并且现在还在持续。

 

  但做了O2O不代表做了大数据,下图是购物中心大数据转型的系统模型,营销只是前端的试水,真正的系统搭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02

  “顾客消费”和“会员消费”有什么区别?

  传统数据定义的“顾客”就是到达购物中心的人数,以“客流”这样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名词统称,只能知道有“多少”人到访;

 

  而若要回答是“哪些”人到访这样精准数据的采集,却依赖于消费者在支付场景下是否主动报手机号。如果购物中心还以“顾客报手机号”的逻辑去做大数据,那就真成了无稽之谈。

 

  大数据是如何区分“顾客”和“会员”的呢?这里介绍一下中海环宇城的“共景会员系统——会员降维模式”,看他们是如何将原本线下不可运营的流量,转变为可运营的流量。

  中海环宇城将消费者定义为两类:粉丝级会员(ID)+会员(ID+手机号),两者之间存在一个递进演化的过程。通过降维,顾客在购物中心场景中使用各种APP的点击、浏览、交易等交互动作都变成可收集的行为数据。即便顾客不产生消费、不进行积分,也能获取其到访购物中心的信息。

 

  “会员降维”对于购物中心的意义,是为了实现购物中心数据电商化。在购物网站的浏览、查看、下单、交互等过程都变成了数据。通过比较购物中心消费行为与线上购买的环节,顾客在购物中心的停车、购物、娱乐、休闲等行为的数据都将变得可触达、可观测、可统计,并且能实时营销,也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上个月有哪些顾客到访”?

 

  03

  如何定义“到访”这个词?

  传统CRM定义“到访次数”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可统计到的会员消费频次”;而大数据定义“到访次数”,是通过ID来计算。

 

  对此,中海环宇城提出了“共景会员系统——云ID”,就是建立一套“手机号—设备ID—应用ID的多元映射模式”,对接顾客日常如社交、支付、团购、出行、阅读等行为下产生的点击、浏览、运动、交易等数据,对顾客身份的识别,将更准备、更全面、更系统。

 

  04

  CRM中会员的消费,是不是会员正是的消费?

  正如前文所述,购物中心对于“顾客”销售额的统计,传统方式是通过顾客的“积分”进行的;但“如果顾客不积分,如何获取消费数据?”也就是说,购物中心所获取的消费数据,并不是顾客真实产生的消费数据,这种统计方式缺陷重大。

 

  对于这一问题,“共景会员系统——双系统会员模型”实现了多系统之间“支付即会员”功能。

 

  以实例来介绍:口碑从2015年即提出“支付即会员”的概念,但直到目前,实现此功能的购物中心,也只做到了“系统间”的双会员。而中海环宇城与口碑的合作,此基础上还与自有POS系统进行二次接驳,实现“一次支付,两个系统会员”的功能,以此称之为“双系统会员”。

  与支付宝双系统会员的打通,更重要的在于P-ID(P-ID是顾客在支付宝上的编号)的获取,开启建立云ID的第一步。接下来,环宇城还将与美团、大众点评等进行“支付即会员”的战略合作。做到这一步,顾客的消费数据将不再依赖“顾客主动积分来获取”,而是以支付行为来收集,数据更加完整、精确。

 

  “支付即会员”的本质,不是实现数据传输,而是提高识别会员身份的效率。在新零售的大环境下,识别会员身份最高效的方式是face-id,也就是面部识别。中海环宇城与技术团队正在研发针对消费者的POS+face-id改造技术。面部识别作为轻型无感的身份识别工具,将进一步取代“支付识别会员”的模式。

 

  05

  会员到底花了多少钱?

  通过前面三步,基本上完成了顾客、次数、消费额的统计,但如何让更多的顾客转化为会员,让上个月到访的顾客,变成更加完整的会员,并在本月的消费中变得可观测?

 

  去年,马云和刘强东先后提出了新零售、第四次零售革命,李开复也提出OMO概念,他们都将视角转移到线下场景,线上技术与线下零售的融合是必须趋势,而其本质就是为用户创造更多使用线上产品的场景

 

 

  我们不禁要问,购物中心所说的“场景营销”,营销的到底是什么?

  购物中心作为线下场景的集合器,包括消费、停车、wifi上网、参与活动等。而这些场景,都因为会员身份识别的问题,导致所收集数据的不准确、不完整。而通过“场景引力”模型,创造更多的游戏体验场景,采集更丰富的ID数据。

 

  比如,南京中海环宇城在8月上线的“娃娃机”游戏,将传统的“投币式”改造为“积分式”,将游戏与CRM打通,获取ID和数据;在万圣节期间上线了“贪吃蛇”游戏,同样与CRM系统打通。通过创造多个场景,多触点收集数据,促进会员转化。

 

  最后,再通过营销活动,进一步获取用户的PN.-id,并将多种场景下采集的ID进行串联,建立云ID数据库,完成从粉丝级会员到会员的转化。这样,前文提到的问题,只需用一张报表即可回答。

  在可见的将来,通过AI进行预测和加速,真正达到我们理想中的购物场景:会员无论是开车还是步行,从TA进入购物中心开始,通过摄像头——捕捉并识别出会员身份——给予优惠提醒——导航进店——选择商品或服务——人脸识别支付。整个消费环节,不需要用户掏出手机或报手机号码,就能够享受完美购物、娱乐体验,做到“线上即线下,线下即线上”的全域打通,实现真正的沉浸式购物。

 

  结语:

  1967年,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提出了“全景监狱”理论来指称由于信息不对称,社会权力对个体俯视式的监控;而在现代社会,信息已不再稀缺,群体也变得异质化、零散化,因此,我们进入了一个“共景社会”,通过个体与个体的关联而形成的“数据社会”。共景会员系统,就是购物中心对消费者的数据化服务平台。

  马云说,未来30年,是新零售的天下。同理,也是购物中心的天下。

原标题:一张图告诉你购物中心大数据应该这样玩 / 编辑:烙华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5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