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降价的无印良品 其实早就“掉价”了(2)

时间:2020-04-13来源:新周刊 作者:

  买东西的人最无情


  2015年12月,上海淮海路755号门口排起了百米长队,在寒风中,人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等下的购物清单,也有人憧憬着在这家刚开业的“杂货店”新增的餐厅处饱餐一顿。


  那是無印良品在中国最大旗舰店的首次开业,仅当天销售额就超过了 215 万元。


  这样的盛况持续了整整3周。


  这是無印良品的高光时刻,却也是其落寞的开始。


  经历了2015年的巅峰,2016年开始,無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可比销售增幅逐渐下降,到了2017年,同店销售增幅也在放缓。


  但其实伏笔在之前就已经埋下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消费者对無印良品品牌认知的错位,为它贡献了加速增长的营业额。


  然而,随着去日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发现,这个高大上的性冷淡品牌,在日本本土竟然是一个以平价著称的平民品牌,接着就是难以避免的内心伤害。


  其中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商品在日本与中国的价格差。


  在無印良品降价之前,同一件商品,中国内地的价格是日本本土的 2 倍左右。比如同一款小杂物箱,日本本土只需要约 71 元人民币的白菜价,但国内卖到 135 元。


  一方面,巨大的价格差让知情的消费者大感受伤;另一方面,一些精明的中国人也嗅到了商机——既然存在价格差,那将無印良品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去,似乎也有利可图。


  在这种情况下,一批中国本土仿制品牌迅速崛起。


  2013年,某某优品成立,打着和無印良品相同的生活理念,却以其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价格卖出同款产品,消费者没有理由不心动。


  2016年,某某严选面世,自面世第一天起就被称为“平价版的無印良品”,价格也几乎只有無印良品的一半。


  园园本来是無印良品的死忠粉,从床上四件套到日用品再到文具,消费無印良品就像“集齐卡片召唤神龙”一样令她充满满足感。


  当年MUJI在上海开业的时候,她是其中排队的一员。


  如今工作忙碌的她,已经很久没去过無印良品了。


  在被问到还买不买無印良品的时候,她忍不住笑起来:“某某优品不香吗?”


  接着她展示了家里软装的照片,仍旧是MUJI性冷淡风,但她说,看起来这么無印良品风的家饰,其实大多数都是在其他地方买的,便宜又方便。


  谁都明白,即便不是线下商店,线上同款“良品”也早已泛滥,只要搜索“某某同款”,就能以白菜价迅速拿下。


  無印良品的高冷光环,终究在中国狂热学徒的夹击下黯然失色。


  在感受到中国人的精明之后,从2014年开始,無印良品便开始推出“价格重新审视”的政策,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降价,直到现在一件以前需要300块才能买到的基本款衬衫,120块钱就能买到。


  而以前的爆款香薰机、懒人沙发,也通通比之前降了两三百块钱。


  然而,这仍旧无法挽回中国粉丝的心。


  2018 财年2季度至2019财年2季度,無印良品在中国市场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2.6%、 21.2%、 18.3%、14.8%和 10.4%,呈现逐渐放缓的趋势。


  截至2019 年5月31日,其第一季度净利润则比去年同比大跌31%至4亿元人民币。


  其实,不仅是价格上的问题。在中国学徒们花式照搬之下,無印良品的日式美学早已变得烂大街;而“降价”之举,也真正让無印良品变得“掉价”。


  無印良品的成功,在于赶着早班车,用独一无二的产品切中了中国杂货零售的缺口,现在,当这两点优势不再时,偏高的价格,就成了它在中国的拦路石。


  面对激烈竞争,無印良品开始发展延伸业务。


  2017 年6月,無印良品的全球首家专供餐饮的MUJI餐厅在上海淮海路旗舰店内开业;2018 年,無印良品分别在深圳和北京开设了两家MUJI酒店。


  只不过,这些延伸的业务更像是一出闹剧,在新鲜感过去之后,围观的人群也就散去了。


  无情又现实的消费者,不再为了無印良品的一切买单,毕竟在無印良品吃一顿简朴的食物需要三四百块大洋、住一晚原生态無印良品酒店需要950元——那几乎是五星大酒店的价格。


  线上电商打不过某某严选,下沉市场也跑不赢某某优品,無印良品突然有些落寞。


  执迷不悔的理想主义者


  四五年前,林安特别喜欢無印良品。从门店的生活氛围到产品的细节设计,都是让他心动的原因。


  但作为一名广告策划,林安最喜欢無印良品的一点,是它简单直白又直指人心的产品文案。


  比如照明系列:所有的灯光,都是为了最接近阳光的温暖与透亮。


  比如肌肤护理:不给肌肤吃不下的营养才是最有效的治愈。


  但最近一两年,林安发现这一套已经过时了。相比这种慢悠悠的文字,人们更容易被热闹的声画组合吸引。


  在这个短视频遍地,时间加速碎片化的时代,無印良品就像个跑不起来的老人家,仍旧喜欢用优雅的腔调告诉你——慢、慢、生、活。


  有人说,無印良品在中国的失守,是因为它太傲慢了,不肯了解中国市场,不肯放下姿态。


  但也许另一种说法更“無印良品”:無印良品,是一家太过于沉浸在细节里的公司。


  细节载舟,亦能覆舟。


  2018年9月,無印良品公司驻中国职员春名笃史接到一项任务,和团队一起研究中国人的生活。


  期间,他们和中国人深入交流,观察各种人群的生活方式,记录下他们吃饭、喝水、洗浴、睡觉等生活细节,然后再根据这些记录来研发新产品。


  在“每日人物”的采访中,春名笃史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发现。


  原来日本人不喜欢用的保温杯,在中国却很受欢迎。


  在实地走访中,他发现中国人虽然喜欢喝热水,可大多数人又觉得保温杯不仅重,装的水还少。一般人发现这样的痛点,直接回去生产一个大容量保温杯就完事儿。


  但日本的产品研发团队硬是回去继续实验,生产出一款能多装50毫升水,重量却轻了55克的保温杯。


  最终一个产品研发下来,花了近半年的时间。


  这种诚意,在一切越来越快的中国,似乎显得笨拙。


  对于轰轰烈烈的电商冲击,無印良品负责人冈田甚至一再强调無印良品不会急躁地做线上销售,而是会继续研究产品,深耕线下门店。


  这是無印良品对未来中国零售的判断,这一判断是否能重现1980年無印良品在日本先知般的奇迹,我们仍未可知。


  唯一知道的是,目前中国的商业逻辑里,没有人会以月或者年为时间单位去打磨商品,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品牌争奇斗艳,速度是关键,晚1小时都有可能人走茶凉。


  無印良品的佛系底气,会不会变成“人还没走、茶就凉”?


  知乎上流传着一段关于無印良品的趣事。


  当年,無印良品的一款PP收纳盒,在日本本土的另一家公司抄袭,公司将其告到法庭。


  法官看了他们提供的各种设计、研发和生产的资料,面露难色:你们无法说明这个产品是你们独有的,因为这个产品毫无特征,就是最简单的收纳盒。


  MUJI输掉了官司,却全体喝酒庆祝:“我们终于做到我们想要的收纳盒的样子了。”


  这样一则听起来荒谬十足的故事,却是真实事件。


  無印良品现任社长金井政明先生曾经说:無印良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设计,不是便宜,而是無印良品对生活哲学的理解。


  至于这个哲学是什么,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相比起如何快速实现公司扩张的问题,他经常追问的,是“有多久没有注视月亮缓缓移动而忘记时间”。


  这样的故事与哲学固然很沁人心脾,可商业逻辑没有闲工夫等“月亮缓缓移动”。


  如今,依然在中国高速跑道上坚持慢生活的無印良品,就像嫁接在空气中的无根之树。


  在熬过寒冬之前,可能就已经枯死了。


原标题:降价的无印良品,其实早就“掉价”了 / 编辑:柳梅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5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