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首创饮品吃喝模式,10㎡“豆浆店”日卖1000杯

时间:2020-11-10来源:职业餐饮网 作者:王春玲

1604994706321963.jpg

图/企业官网


  “当一个业态进入千亿市场规模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品类细分!”


  火锅行业如此,细分出了毛肚火锅、鹅肠火锅、牛肉火锅……


  茶饮行业也紧随其后,细分出了烧仙草茶饮、车厘子茶饮、芒果茶饮……


  ……


  通过品类细分,不少品牌抓住了属于自己的红利。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案例同样也和细分市场有关,不过它的切入点更为特别,难度系数更高。


  它把一个大家认知里都有的豆浆进行了品类升级,变成了饮品,不仅能喝还能吃,最关键的是把原本4-5块钱一杯的豆浆,经过消费场景扩宽、重新定位包装后,可以卖到20元左右一杯,十几平方的小店一天卖出1000多杯,并且一年裂变近300家门店,生意十分火爆!


  到底,它是如何把一杯平淡无奇的豆浆,包装成了一门赚钱的豆饮生意?


  近日,职业餐饮网对半仙豆夫联合创始人景天、品牌总监栗子进行了专访。


1604994727610190.jpg

半仙豆夫联合创始人景天


  起步:一门艰难的生意,如何把4块钱的豆浆卖到20元一杯?


  提到豆浆,你脑中会闪现出怎样的画面:


  是每天清晨,小区街角大妈手里那碗热气腾腾的早餐饮品;


  还是永和大王里,4-6块钱就可以喝一杯的踏实?


  ……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很难把豆浆和高毛利、售价20元左右的饮品联系到一起。


  对创业者而言,选择这样一个人们熟知的品类进行创业难度非常大,但半仙豆夫创始团队却“偏往虎山行”,势要突破固有认知,把豆饮做出全新诠释。


  在他们看来,选择豆饮切入有以下市场考量:


  1、随着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茶饮品牌对市场的不断教育,无论装修、产品、包材上,茶饮行业竞争都已到极限,而豆饮才刚刚开始,大有可为。


  2、豆饮、豆制品更符合健康饮品趋势,也更适合亚洲人体质。


  3、从饮品消费更为成熟的日本和台湾市场来看,豆饮在当地有很多的专门店,受众广,是很日常化成熟的生意。


  4、场景延展度高,相较于茶饮,豆饮有着更长的消费时段和更为丰富的消费场景,从早餐到宵夜,一天24小时都可以喝豆饮。


  开店:遭遇尴尬,来喝都是中老年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2019年2月,半仙豆夫开出了第一家门店,为了突破豆浆的固有印象,他们对产品的消费场景进行了延展,并且增加了产品的价值感:


  “当时我们做豆浆,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模式,我们把碗换成了杯子,并且会在里面加一些红枣、桂圆之类的东西。”


  第一家门店开业后,生意还算不错,可是,生意越好,创始团队反而更加焦虑。


  虽然换杯为碗、加入辅料,但却始终没有摆脱掉豆浆的固有印象,因此产品卖不上价,消费场景也没能实现延伸。


  原本想做成和茶饮一样的年轻人生意,但却做成了“广场舞”品牌,吸引到的都是中老年客群,40岁以下的顾客几乎没有,这让半仙豆夫的创始团队感到脑仁疼。


  于是几个人开始痛定思痛,一场有预谋的颠覆性创新正在孕育。


  升级:首创饮品“能吃能喝”模式,一年狂开300家店!


  品牌定位单一、消费场景难延伸、无法与年轻客群产生连接,这是很多餐饮品牌都会遇到的问题,而半仙豆夫在创业初期也同样被这个问题所深深困扰。


  但想要突破定位,改变人们多年的认知,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情,甚至于要推翻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商业逻辑。


  到底如何才能打破豆浆原有的边界,让顾客感知到品类升级的价值感,把豆浆这个经典品类做成年轻人喜欢、卖得上价的饮品品牌?


  这一次,半仙豆夫团队从产品、品牌定位、营销重新升级,构建了属于半仙豆夫的商业模式,此后品牌迅速爆火,在1年内裂变近300家门店!


1604994782796217.jpg


  重塑产品:饮品甜品化,把豆浆变成“能吃”的豆乳茶


  不论如何营销、定位,产品自身不作出改变,就无法突破人们对豆浆的固有认知。


  “饮品吃纯流量时代已过,产品留客时代才刚刚开始”


  因此,半仙豆夫团队将产品全部推翻,开始了重新的研发历程。


  (1)门店里“石磨机”现磨现做,将豆浆浓度提升40%


  “传统的豆浆浓度是5-6度,但半仙豆夫的豆饮浓度是8-9度,浓度整整提升了40%,既能让顾客感知到豆饮的浓香味,又不会颗粒感过重,让顾客嗓子发干。”


  增加浓度后,半仙豆夫的豆饮相较于豆浆香味更浓,搭配茶基底、奶盖等等,产品的层次和丰富度也被全面激活。


  为了保证产品的口味和价值感,半仙豆夫不采用豆浆机打磨,更不使用豆浆粉冲泡,而是在门店里设置了半仙豆夫改良后的石磨机,现磨现做,这也成为了品牌的一大记忆点。


  很多豆饮品牌都没有使用石磨机,这是因为传统的石磨机很难对产品进行标准化,会影响门店的效率与产品稳定性。因此半仙豆夫的研发团队对石磨机进行了升级:将纹路固定、数字监控用水、优化分离机性能,以此成功解决了石磨机的效率和产品标准化难题。


  (2)出品“一撒二滚”讲究“仪式感”,让产品“自传播”


  口味决定了品牌的复购能力,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在兼具口味的同时,也应该兼备传播性和话题度。


  因此,半仙豆夫为产品设计了“MOT”(关键时刻),以此增加产品的价值感和传播力。


  以“浆撞茶”系列产品为例,产品有两个“高光时刻”:


  一是“撒”,在出杯之前,由店员手工用筛子均匀撒上豆粉,以此增加顾客的仪式感,顾客也大多会在这个时候拍照传播;


1604994847110785.gif


  二是“滚”,在饮用前,顾客需要先把白玉丸子在咸香奶盖里打个滚,白玉丸子会被黄豆粉、奶盖、豆乳茶所覆盖,更增口感,并且增加了顾客的参与感和产品的话题性与记忆点。


1604994906225744.gif


  通过产品的优化和高光时刻的打造,半仙豆夫从产品这个“原点”突破了豆浆的固有印象,将饮品打造成为“豆乳茶”,普通的豆浆卖4元,而半仙豆夫一杯可以卖到22元,顾客还会直呼很值!


  品牌再定位:以“豆系列”产品做延展,让品牌发展不受限


  很多茶饮品牌会选择一款,或是一个系列的茶饮产品作为品牌主题,如水果茶、珍珠奶茶等,这虽然让品牌能够迅速形成差异化特色,但未来做品牌与产品的延展与扩充时,就会有比较大的难度。


  而半仙豆夫在进行品牌“再定位”时,将品牌聚焦于“豆”,这让品牌有了更强的延展性,产品设计上也有了更为多样的选择。


  “半仙豆夫不会只局限于黄豆,黑豆、绿豆、红豆,所有的豆类都在我们的范围内。”


1604994941930261.jpg


  在产品结构上,除了豆乳茶之外,半仙豆夫也能以“豆”为原点,豆花、豆制冰激凌、豆与水果相结合,花样层出不穷。


  在产品设计上,甚至绿豆沙、红豆沙这类产品也在范畴之内,如半仙豆夫在夏天的新品“爽”系列中,将绿豆沙冰棒插到了绿豆沙之中,创意天马行空,但却并不违和。


1604994961376226.jpg


  连接年轻人:找到共同话题,增加互动感


  饮品都是做年轻人的生意,尤其是女性年轻顾客的生意。


  以半仙豆夫为例,品牌年轻女性顾客占比超80%,因此如何让品牌与年轻人产生连接,成为了所有饮品品牌共同关注的问题。


  “很多人看到半仙豆夫在抖音、小红书、朋友圈刷屏,就会问我是不是花了很多广告费,其实我们前期在营销上只花了9800,这也是我非常骄傲的一点。”


  “我会深入的了解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喜欢什么,然后从年轻人的喜好去带入我们的产品。”


  比如店员在饮品制作完成后,现场在杯身贴上“福签”,让顾客进行收集,以此增加顾客与品牌的互动;品牌与年轻人喜欢的综艺、电影进行联名,推出品牌相关的表情包,让品牌始终能够出现在目标客群的视线之中,以此保证品牌的热度与话题性。


  找准目标客群,走进他们并找到他们的喜好与关注点,让品牌从产品、营销、设计上进行贴近,这样才能够让顾客与品牌之间产生连接。


1604994979274327.gif


  小结: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曾说过:“相同的一件东西,在不同的场景下,卖价完全不一样。”


  如今,这句话在半仙豆夫身上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他们打破了豆浆原有的边界,从人们认知里根深蒂固的早餐场景,破圈为场景多样、价值感强、与年轻消费者有连接的豆饮品牌。


  也印证了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这个护城河就是你能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原标题: / 编辑:
◆第一商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摘自: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商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第一商业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20-38248250 传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4  第一商业网版权所有     www.topbiz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