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万科负责的恩宁路永庆片区微改造进行中。

近两年,老房开新店,在宝源路渐成风气。 上下九商圈
由上下九步行街、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恩宁路、龙津西路、泮塘路-荔枝湾涌等板块组成,核心区域下九路至第十甫路一带的商业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商业街。
这个百年商圈,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老西关的核心地带,沿线周边著名景点众多。如仁威庙、文津古玩城、梁家祠、荔湾博物馆、蒋光鼐博物馆、小画舫斋等,均集中在荔枝湾和泮塘一带。
从荔枝湾走到宝源路上,沿途可欣赏西关老宅。然后可从宝华路进入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的恩宁路。这里是市内保留最完整和最长的西关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金声戏院、八和会馆、李小龙旧居、泰华楼等旧址,以及新建的粤剧博物馆。
烂尾多年,恩宁路改造终于动起来了。今年初,永庆片区“微改造”启动,预计9月将揭开面纱。改造后的永庆片区将“修旧如旧”,引进创客空间和文创设计、休闲娱乐业态。
能否给相邻的上下九注入新鲜血液,能否让年轻人重新回到上下九这个百年商圈中,恩宁路的改造,可谓是寄予了厚望。
昔日商贸盛地 如今业态老旧
“上下九”,这个奇怪的名字,并非路名,而是上九路、下九路和第十甫路组成的商业区。这个百年商圈的形成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那时广州“一口通商”,各地商贾云集十三行,相邻的“上下九”成为小商贩的聚集地———沿街骑楼,铺面卖货,楼上住人。“上下九”不仅是广州繁荣的商业老街,更是广州对外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
解放后,国营百货亦开在了“上下九”道路两旁。而在往后的数十年里,这里一度成为广州第一商业街,形成了肥沃的商业土壤。“上下九”鼎盛时期当数上世纪90年代,它还带旺了周边的宝华路、多宝路,个体服饰店、西关小吃店琳琅满目。
其后,广州市政府打造商业步行街,由下九路和第十甫路部分组成的“上下九步行街”,作为广州第一条步行街,于1995年国庆前一天正式启用,至今已21载。
21岁,于年轻人而言,风华正茂,但于“上下九步行街”而言,却不可抗拒地“衰老”。
“上下九”曾经最大的“卖点”是老字号,这里有陶陶居、莲香楼、趣香饼家、广州酒家、清平饭店、妇儿公司、纶章。好长一段时间,每个来广州的游客都到这里“朝圣”,每个从广州出去的华侨都回这里怀旧。西关小吃一条街、平价服装的聚集地,“上下九”最辉煌时日均人流量超百万,香港金铺争相进驻。
后来,荔湾广场和恒宝广场两个大体量的购物中心加入,至2003年后,由步行街、两座购物中心和宝华路、多宝路组成的上下九商圈形成。
奇怪的是,“上下九”好像就此定格———近十年,它的业态没有明显提升,小商店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而且逐渐扛不住租金的上涨而纷纷离开。而低价的服装档次,同样跟不上需求。渐渐地,年轻的消费群体流失。
在这里工作了17年的广州市商业步行街商会副会长匡建明,非常清楚“上下九”的痛点:没有人,没有消费力。随着旧城改造,老西关居民外迁,旧时支撑“上下九”的顾客群消失,再加上曾经来帮衬的学生、年轻上班族都发现买不到东西,“上下九”自然失去了具有消费力的人群。
在匡建明看来,“上下九”局限在步行街、恒宝广场,多宝路和宝华路及附近几条老街小巷里,缺少空间腾挪。“光是交通就是大难题,多数道路为单向车道,车辆难进入,更别说停车。” “商业和住宅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人口也就没商业。”广州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同样认为,广州城区西部的商业不如东边,是因为老城区人口空心化、老龄化,消费者缺乏购买力。
商圈与景区的断点 由宝源路来连接 2010年荔枝湾涌揭盖复涌,有关部门一度寄望新的景区能为上下九商圈带来人气。借着广州亚运的东风,荔枝湾景区起初每天接待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与之相连的泮塘路被打造成广州美食园和手信街,老字号节次鳞比。“当时我们的生意好得忙不过来,景区不时会举办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赵先生在荔枝湾涌最火的时候开了个小食档,相比刚开通的时候,如今景区人气大减,经常来往的都是些本地居民,连带泮塘路也没有前几年那么火了。
然而,无论荔枝湾涌怎么火,“上下九”其实从未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商业红利。从地图上看,位于逢源路-泮塘路-龙津西路三条道路夹角的荔枝湾景区,与上下九商圈之间并不连通,两者之间需要一条让人潮流动的“ 通道”。宝源路正是这条通道。
东西走向的宝源路,东起宝华路,连接上下九商圈,毗邻恒宝广场,西接龙津西路,与荔枝湾景区接上。趟栊门、露台,西式浮雕和雕花玻璃窗,在这条短短542米的道路上,有14座历史建筑的旧民居,是广州历史建筑最集中的街道,也是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老街恬静典雅,走在这里,仿佛走在民国时光。然而,宝源路就是太清静了———“青砖石脚”的旧民居内,居民早已迁走,没有买卖往来,死气沉沉。
3年前,这里有了生机。
2014年,潘先生在宝源路开了一家西餐厅,当时整条街上仅有4家餐厅。商业选址讲究人流,在如此清静的地方做生意,是冒险的。潘先生说,把店铺选址在此,是看中了这里独有的西关风情,也看好宝源路连接宝华路和荔枝湾景区的地理优势。
近两年,老房开新店,在宝源路渐成风气。民国范十足的宝源路上,一家家的文艺小店,咖啡馆、主题餐厅、日本料理、首饰设计作坊、艺术空间……聚集了10多家商铺、食肆,它们门面不大,但精致、文艺,正对年轻人胃口,也为灰沉的老街添上活泼的颜色。
匡建明也关注到了宝源路现象:“宝源路铺租相对便宜,小店承受得起,其次是商家看中这里的旧建筑和文艺气息。”但他同时表示,宝源路能否形成特色一条街,还要看市场接受程度及周边环境配套,还有政府在引导、服务、培植市场上的帮助,如简化办牌照程序等。
匡建明认为,市场有自身发展规律,宝源路的商业氛围是否能提升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承担起连接上下九和荔枝湾景区的作用,通过宝源路,上下九商圈向西扩容,与荔枝湾、泮塘路真正连成一片。
恩宁路欲做“创客小镇” 新业态吸附年轻人群
除了宝源路这个历史街区忙着“变身”外,在上下九商圈的另一边,备受关注的恩宁路,也在烂尾多年后动了起来。
沿宝华路前行进入恩宁路,永庆大街上传来建筑声。这是荔湾区永庆片区“微改造”项目现场。 作为“广州市第一批旧城改造项目”,恩宁路旧城改造早在2006年11月启动。在分批迁走危破房居民,拆掉了连片老建筑后,改造却于2014年戛然而止。于是,与第十甫路相连的恩宁路,心被掏了人气散了,根本无法承接上下九的商业气息。
今年3月30日,荔湾区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上,荔湾区区长刘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荔湾区今年将着力培育特色创客文化,以永庆片区“微改造”为试点,整体保留历史建筑与特色景观,植入新型创业模式。
永庆片区的微改造和“创客小镇”项目由万科担纲。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微改造”采取原地升级的做法,包括李小龙故居在内的旧建筑必须原样修缮,建设部分有万科的公寓和部分商业配套,主体部分将于今年9月完工。“创客小镇”以文创为主题,项目定位为创意创业社区、主要规划众创办公(创业创新的办公场地)、青年公寓、教育营地三大核心产业,其中众创办公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计划引进的创客企业包括设计、广告、传媒、艺术动漫等,配套包括24小时书店、精品咖啡连锁店、美食烘焙等商户。
创新驱动是今年荔湾区提出的发展核心,“创客小镇”是一个试验田,能“试”出什么“创”出什么,成果可期。更值得期待的是,改造能为上下九商圈乃至整个荔湾区带来新的招商空间。启动区已招来了万科,若是“创客小镇”成功,恩宁路其他地块以及沿街的骑楼将有望吸引新的房企参与改造,落户荔湾投资。
在专家和政府部门的眼中,“创客小镇”被视为烂尾的恩宁路改造翻身的机会,更是上下九商圈扩容的新方向。一方面,恩宁路为商圈提供了宝华路西南方广阔的商业空间,通过微改造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创客小镇”年轻化的业态吸附年轻顾客群,年轻人购物、社交等需求将倒逼整个商圈的业态提升。
匡建明很清楚,恩宁路在上下九商圈中是个关键连接点,“这个连接点做得好,整个商圈有望活过来。”广州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提出建议,恩宁路“创客小镇”的主题要再做延伸和深化,挖掘历史文化内核,“类似上海的新天地和佛山的岭南天地一样,原样恢复当年旧街,把一块块麻石砌回去,重新规划动线,把商铺摆在老建筑里面。恩宁路改造应该朝这个方向走,做成一个集休闲、饮食,写意且洋溢着西关风情的地方。” 在老街做“新”生意政府该如何做?
每条老街只要有一点新气象,就是这个百年商圈的一次新生。
必须认识到的是,商圈的新生计划,不能完全靠市场自发,更需要政府引导。
前两年,荔湾区将龙津西路定为“老字号一条街”,希望引进食肆和手信店,延续荔枝湾景区和泮塘美食园的人气。可惜事与愿违,龙津西旺不起来,但却旺了与之相交的宝源路。政府在引导商业规划时,更应有全局观,找准商圈痛点。像荔枝湾的人气,到龙津西路就断了,即便是将其命名为“×××一条街”也不能逆袭。而宝源路是上下九商圈和荔枝湾景区的连接要道,承接两个片区商贸和旅游功能就是水到渠成。现已有商家发现这里的商机,政府部门只需加把火,强化宝源路的历史街区宣传和商家落户服务措施,宝源路的功能就能发挥出来。 恩宁路的微改造,现也只是启动了永庆片区,尚有大量的老房和骑楼亟待活化。国内早有“新天地”系列的旧城活化在前,广州能否参考?在招商的时候更应考虑企业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业态,将文创、旅游和商业相互融合,做出跨界的新尝试。
不是在老城老街,就只能做老字号的生意的。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恩宁路微改造宝源路新店潮 上下九百年商圈 重生有望?》2016年8月23日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6-08/23/content_6907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