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注册 会员权益
  会员博客
关键字
 
 

咖啡连锁竞争不充分

时间:2016-07-21 11:38来源: 作者:

   6月20日至6月26日期间,星巴克在华全线涨价引发业界和网民热议,虽然存在“在华定价过高”和“朋友圈装小资成本提高”等不满和调侃性言论,但业界普遍认为涨价不会对星巴克的中国市场造成太大影响,其多年来的长线布局、用户忠诚度培养和品牌定位优势凸显。6月21日,京东集团宣布与沃尔玛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沃尔玛旗下1号店资产打包并入京东。沃尔玛的低价售卖被指“甩包袱”,京东接盘原因和前景引发讨论。食品安全方面,本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依然维持高热度,食品安全主题宣教实践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农业部主题日活动”和“食安媒体责任论坛”成为宣传重点,舆论对媒体应在抵制食安谣言方面发挥更大责任表示认可。此外,参考消息网梳理日本媒体报道指出,有日本企业造假商标,用中国产蜂蜜冒充日本产,因为“中国产”销售不好。事件让中国网民又气又恨,气的是中国产品质量过关,却得不到国民的信任,恨的是国货在频发的食安问题下信誉度直线下降,导致国内外民众的普遍不信任。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星巴克全线提价 企业客户体验和品牌定位获认可

 

  近日,星巴克对中国大陆门店内的部分饮品进行了1至2元的价格上调。星巴克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出于“本地运营成本和市场动态”的考虑,“这其中包括租金、物流、门店设施、人力、产品研发和顾客体验创新等各个方面”。星巴克方指出,只要自带随行杯,影响并不大,从6月16日起优惠力度将此前的2元增加至3元,以鼓励顾客的环保行为。

 

  财经类媒体重点分析了星巴克除成本上涨之外的涨价原因,以及是否会影响到消费群体。《第一财经》认为:涨价一是有助于增强客户体验。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应当还是在于它与众不同的氛围和体验,而这需要一大笔的运营成本;二是有利于明确品牌定位。不断提升的价格和利润空间是星巴克自身模式的基础。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分析称,在中国打文化、品味牌的星巴克涨价“底气”是来自咖啡连锁的竞争不充分,其他咖啡餐饮品牌未对其构成威胁。DT财经则指出,星巴克的长线布局成效已经凸显,中产成为了消费主力。目前,星巴克在内地拥有2100多家门店,已经是星巴克最大的国际市场。除了高速扩店,星巴克在中国还变着花样玩逼格,其新鲜感充分吊足了中产小年青的胃口。星巴克的小小涨价并不会影响一片大好的中国市场。

 

  星巴克涨价仍受捧引发舆论关注其对020企业的启示以及咖啡品牌之间的竞争。虎嗅网指出,中国O2O企业“吃相难看”,动辄花费几亿人民币来补贴吸引用户却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内的增长,用户忠诚度远不如星巴克。分析文章总结了星巴克在华成功的四大法宝:一是长线布局,不做激进的巨人;二是注重线下服务,第三空间受追捧;三是做最擅长的事情,树立核心价值;四是脚踏实地的做企业,不求冒进。赢商网总结了外来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方式,星巴克咖啡是快慢节奏生活方式两手抓,COSTA咖啡拥有特色咖啡豆,背靠华联“大山”,太平洋咖啡准确定位于商务,紧抓客群服务,小众咖啡品牌则细分市场,深挖客户需求。分析认为,这场争奇斗艳的表演中,谁能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才会是最终的赢家。

 

  星巴克的调价行为同样引发网民热议。由于星巴克在中国的售价一直都高于其他国家,此次涨价再次挑起网民质疑“星巴克定价高”。网友调侃称“涨价导致发朋友圈的成本都提高了”“以后不能装小资了”“工资没涨,星巴克涨了不少”。还有部分网民认为涨价是公司调节市场的方式,去不去喝由消费者决定,涨价了仍然受捧正说明了星巴克的客户忠诚度。也有网民对星巴克将茶包换成茶粉、红茶拿铁换成了热朱古力等调整行为表示了不满。网民的态度也正验证了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观点,服务能不能跟上、体验和氛围是否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才是提价后的星巴克需要注意的地方。

 

  2.1号店被沃尔玛转卖京东 三方合作方式和前景引发探讨

 

  6月21日凌晨,京东集团发布内部信息,宣布与沃尔玛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作为此次协议的一部分,沃尔玛将获得京东新发行的1.45亿股A类普通股,约为京东发行总股本数的5%,沃尔玛旗下1号店所有资产打包并入京东。

 

  沃尔玛被认为是“甩包袱”,效果如何难预料。有分析认为,沃尔玛专卖1号店源于1号店业务亏损,规模不断萎缩,出现断崖式下跌,在市场上越来越被边缘化,无法满足沃尔玛中国的战略诉求,甚至整体拖累了沃尔玛在中国业绩。知名电商分析人李成东分析称,线上消费侵蚀线下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沃尔玛也希望通过京东的渠道扩大销售,这是沃尔玛此次与京东合作的诉求。但沃尔玛将继续经营1号店自营业务,1号店的负债业务京东并没有收购,善后的事情还需要沃尔玛自己去完成。《经济日报》指出,互联网巨头和传统商家完成更深层次的整合,不仅需要思想观念的高度统一,更需要组织架构方面有所变革。基于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的种种尝试,依然会在线下与线上深度融合中走在前面,相关尝试最终效果如何,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京东拿下1号店,业界称“猫狗大战”或升级。《中国经营报》援引零售分析师胡春才观点指出,1号店在上海市场比较强势,加上可以为京东不擅长的百货品类做补充,将1号店纳入麾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国际金融报》采访各行业人士后指出,京东获得1号店后,可能会对中国O2O带来新的格局,而这次合作是否能实现共赢还有待观察,可以预计的是,电商行业对抗将由此前的“阿苏集团”对抗“京腾集团”演变为“阿苏集团”与“京腾沃集团”之间的较量,两大阵营下的各自站队会愈加清晰。阿里和京东的“猫狗大战”很可能在下半年迎来升级版。

 

  京东与沃尔玛的联盟是基于资源互补的投资整合,虽然业界对其前景态度不一,但宣布合作之后京东集团股价上涨显示出投资者的看好态度。“传统零售+电商”模式则成为业界探讨最多话题,沃尔玛弃子换棋,与京东合作,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其进军中国电商市场的最后一搏。各类投资机构普遍认为,并入京东后的1号店发展前景尚不清晰,合并之后的融合需要一定时间。

 

  3.2016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热度持续

 

  6月20日至6月27日,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各地食药监管局、食品行业继续围绕“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主题在线上和线下开展宣传活动、科普食安知识、提升民众食安监督意识。本周重点开展的主题活动包括“2016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业部主题日活动”和“食安媒体责任论坛”。总体而言,媒体关注度相对较高,但网民讨论热度持续下滑。

 

  6月21日,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业部主题日活动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活动现场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尚德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形成良性互动、有序参与的共享共治格局。于康震对宣传周活动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加强正面宣传,传播农业行业正能量;二要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三要回应社会关切,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光明日报》对活动进行了大力宣传,中国食品安全网、中国经济网也进行了重点报道。

 

  6月23日,“勇担媒体责任 抵制食安谣言”媒体责任论坛在北京举行。政府官员、媒体记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探讨新闻媒体在维护食品安全领域方面所肩负的责任。与会各界代表从自媒体在食安报道方面的弊端、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宣传的引领作用等角度各自发表了观点,相关报道包括“姜飞倡议:成立食安媒体人联盟 维护行业有序发展”、“王立志:食安舆论应约束自媒体 拿权威去影响非主流”、“姚国艳:食品安全宣传中监管部门要起到带头作用”、“蔡幼林:引导食安舆论应主动出击 用好新媒体”、“食药监总局郭文奇:建立有序客观的食安新闻报道环境”等。

 

  国家食品安全宣传周热度持续,各界继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本周已经进入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第二周,宣传活动依然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当中,各部门各司其责,有重点的进行食安知识宣传,并且通过在社区悬挂横幅、摆放展板、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传统形式,以及利用新媒体科普食安知识、开展食安知识竞赛等新方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

 

  网民参与热度依然较低,媒体责任为本周主要宣传点。“农业部主题日活动”和“食安媒体责任论坛”为本周媒体主要关注活动,但多数话题依然停留在活动、论坛召开情况,参会人员主题发言等消息发布方面,网民参与讨论的并不多。媒体抵制食安谣言话题因贴近民众生活,相对热度高,网民认可媒体应在食安领域报道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认为舆论监督要有理有据,记者需掌握基本食安知识,自觉抵制食品安全谣言。

 

  4.日企用中国蜂蜜冒充日本货 网民哀叹国货再被“打脸”

 

  日本北海道政府近日发布消息称,有关栗山町蜂蜜销售公司“北蜂社”用中国产蜂蜜冒充北海道产或日本产,至少销售出4742公斤一事,已根据《食品标识法》责令该公司修改商品标识等,作出整改。2015年6月北海道政府在接到农水省提供的信息后,展开了调查。2016年2月,该公司承认商品标识造假。公司负责人称:“饲养的蜜蜂越来越少,于是采购了中国产的蜂蜜。我们觉得如果写上中国产,消费者就不会买。” 

 

  日企用中国蜂蜜冒充日本货最早由日本北海道政府曝光,共同社网站进行了报道。中国参考消息网6月26日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报道,致使舆情在国内发酵。媒体报道以转载消息为主,目前未见评论性报道,预计热度会有所持续。中国之声通过微博短评指出,“能生产高铁和大飞机的中国制造,绝不能只是低端和伪劣的代名词,但品牌和技术的缺失,使我们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贴别人的牌子,拿微薄的加工费,为他人作嫁衣裳。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加强和管理的不断完善,中国制造终有享誉世界的一天”。该事件主要在网络舆论场引发关注,网民对日企虚假宣传表示批评的同时,更多的是怒国产货不争气,哀其信誉如此低下。

 

  日企用中国产蜂蜜冒充日本货引发“打脸”说,中国食品安全被指国际信誉度低。日本将中国产蜂蜜冒充日本货在日本销售,引起了中国网民的争论,其中,“打脸”成为高频词。部分网民认为打的是日本企业的脸和中国人崇洋媚外的脸,有些人辛辛苦苦从国外买回的所谓的日本货其实不过是中国产品,另有部分网民则认为这恰恰打的是国货的脸,日本企业负责人称“如果写上中国产,消费者就不会买”,可见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信誉之低,已经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

 

  中国制造如何赢得国内外民众信任应予反思。虽然国内网民对于国货的质量问题存在争议,但国货在国内外的信任度不高却是现实存在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失信容易恢复难,日本有炒作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嫌疑,但同时国内频发的食安问题又给了他们“把柄”。日本等国外民众对中国产品的极度不信任,再加上出口国外的产品在质检、把控、配方、材料方面与国内标准不同,又反过来导致国内民众对国货不信任。中国的生产能力有目共睹,但要重数中国制造的品牌信誉,只有生产过硬的中国产品,一视同仁的提升产品标准,才能真正打破崇洋媚外的市场格局。


文章来源:人民网《日企用中国蜂蜜充日本货 网民哀叹国货被“打脸”》2016年06月28日


原文链接: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0628/c209043-28504699.html



------分隔线----------------------------
------分隔线----------------------------
发布者资料
黄华军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注册时间:2011-03-29 17:03 最后登录:2021-05-26 11:05
推荐    
“火锅锦鲤”持续寻找中, 下一
牵手老佛爷百货,深业上城能“更
这个冬天,来北京路相约“感恩20
​薇娅偷逃税被追缴并处罚
星巴克确认两家无锡门店违规;耐
奈雪的茶六周年售出2个亿;格力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商业观察:广州太古汇
军艇语录(六十四)
番禺万达广场:发展前景优于白云
军艇语录(六十三)
商战往事之3:谢仕平辞别正佳 自
购物中心新动向 餐饮面积大扩张
主题百货生存启示录
军艇语录(六十九)
广州江南西将打造立体式商业步行
创意突围赛! 年底广州7大购物中
招商拓展   >>发布
钜富中心大型商业中心、写字楼面
星光PLUS招商需求
中国首个沉浸式阳明文化旅游综合
花样年彩生活时代广场 招商
培训信息   >>发布

第一商业网  www.topbiz360.com